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传统高速牙钻法、Carisolv(伢典)微创化学机械法、Er,Cr:YSGG激光法去腐后牙本质表面微观形态及去腐时间进行评估。方法30颗根面龋患牙按不同去腐方法分为传统高速牙钻组(牙钻组)、Carisolv(伢典)微创化学机械组(机械组)和Er,Cr:YSGG激光组(激光组),每组各10颗牙。去龋过程中计时,去腐后观察牙本质表面。结果牙钻组与激光组去腐时间((6.8±1.2)rain、(7.1±0.9)min)明显低于机械组((17.4±0.9)min)(P%0.05),牙钻组与激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下,牙钻组玷污层大量分布,牙本质小管栓塞率91.1%;机械组玷污层较少,牙本质小管栓塞率65.6%;激光组有极少量玷污层存在,牙本质小管栓塞率13.3%;3组栓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其中激光组栓塞率最低。结论Er,Cr:YSGG激光法去腐可高效去龋、清除牙本质玷污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在上颌前牙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 11例17颗上颌前牙因外伤折断拔出后,即刻在拔牙创窝内放置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行拔牙位点保存,严密关闭拔牙创窝;术后3,6个月观察缺牙区牙床丰满度及口腔全景x线片,观察拔牙创窝内新骨密度,判断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在拔牙位点保存的效果。结果11例患者均无不良症状和体征;x线口腔曲面断层片显示术后3个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植入区有新骨形成,且密度均匀;术后6个月植骨区与周围骨组织无明显界限,新骨形成高度与邻近牙槽骨嵴高度相近。结论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引导骨再生作用,可减缓拔牙后牙槽骨吸收,达到拔牙位点保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4.
5.
本研究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构建一套新型内镜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库、RFID标签、手持移动访问终端3个部分,对现有内镜建立数据库,同时使RFID标签与内镜实物一一对应,通过手持移动访问终端扫描RFID标签,对内镜的清点、巡检、清洗、维修记录进行实时采集、存储、查询和分析。该系统提高了内镜洗消护士的内镜管理效率,降低了内镜管理数据差错率,优化了内镜管理机制,也实现了内镜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根面龋应用Er,Cr:YSGG激光去腐充填后充填体与洞壁间的微渗漏情况。方法根面有龋损的离体牙20颗,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颗牙,观察组应用Er,Cr:YSGG激光去腐备洞,对照组应用高速手机去腐备洞,之后均充填富士Ⅱ型玻璃离子。采用热力循环法和染料渗入法处理充填完成的离体牙,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充填体与洞壁间的微渗漏情况。结果2组染料渗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和对照组充填体边缘微缝隙在殆壁的间隙宽度分别为(O.655±0.048)、(0.633±0.050)μm,在龈壁的间隙宽度分别为(0.545±0.089)、(O.543土0.075)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r,Cr:YSGG激光对根面龋去腐充填,不会降低充填体与洞壁间微渗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在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1991年才正式开始实施,和普通医学教育相比,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培养模式,故存在更多需要探讨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比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多次根管治疗慢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由于龋齿引起的慢性牙髓炎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分成两组后,针对常规组实施多次根管治疗,针对治疗组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慢性牙髓炎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优良率、平均治疗时间、治疗后疼痛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慢性牙髓炎患者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多次根管治疗的慢性牙髓炎患者,能够缩短患者治疗时间,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肺癌患者与其健康家属肠道菌群在物种丰度、群落构成及菌群代谢功能上的差异性,探讨肠道菌群在肺癌发病中的作用,为肺癌的防治提供新策略。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肺癌患者作为试验组(肺癌组),其健康家属作为对照组(健康组),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检测两组人群的粪便样本,分析两组人群肠道菌群之间在α多样性差异以及门和属水平上物种相对丰度、群落结构的不同,并预测菌群代谢功能,分析两组在代谢功能上存在的差异。结果:最终获得有效样本肺癌组34份,对照组32份。肺癌患者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小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的群落多样性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菌群群落结构上与健康组存在差异,潜在致病菌等菌群丰度相对增加,而产生短链脂肪酸的有益菌如厚壁菌门和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相比,肺癌组在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外源生物降解等功能上相对丰度增高(P=0.009、0.033、0.016),而在辅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功能上相对丰度降低(P=0.002)。亚组分析提示部分肠道菌群(门、属级别)丰度差异与肺癌类型及性别有关。结论:肺癌患者与其健康家属肠道菌群在物种丰度、群落构成及菌群代谢功能上存在差异,潜在致病菌丰度相对增加,而能产生短链脂肪酸的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