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ELISA和NAT平行的血液筛查模式对降低经输血感染病原体风险的有效性。方法收集常州市2016—2019年270215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两次ELISA并行检测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268264例ELISA双阴性标本采用6人份混样(pool)NAT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 RNA的检测,核酸阳性的pool进行拆分单检。结果270215例无偿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2.58‰(697例)、1.49‰(402例)、0.23‰(61例)和3.06‰(827例)。268264例酶免阴性无偿献血者HBV DNA、HCV RNA和HIV RNA阳性率分别为0.86‰(230例)、0.01‰(3例)和0.01‰(2例)。结论ELISA与NAT两种检测方法能相互补充,极大降低了输血感染病原体的残余风险,保障输血安全。NAT能进一步缩短血液传染性病毒的检测“窗口期”,检出隐匿性病毒。  相似文献   
2.
1型糖尿病是由免疫介导的胰岛β细胞破坏而导致内生胰岛素或C肽绝对缺乏,以临床上易出现酮症酸中毒为特征的疾病,具有遗传异质性。多发于青少年,20岁以下者的患病率为0.22%~0.26%。发病机制未明,目前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化学药物等)共同作用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笔者采用PCR—SSP技术,检测Ⅰ型糖尿病患者的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HL,A-Ⅱ),分析Ⅰ型糖尿病与HLA—DR抗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第4代与第3代HIV酶免检测试剂以及核酸检测试剂在血液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用第4代与第3代HIV酶免检测试剂同时对常州市中心血站2010年度43948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HIV病毒初筛检测,2次酶免结果阴性的标本用罗氏COBAS AmpliSreenTM HCV/HBV/HIV测试系统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为阳性的追踪该献血者.结果第4代和第3代HIV酶免检测试剂检测有反应性的分别为38例和3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P>0.05),其中经市疾病控制中心确诊阳性均为9例;核酸检测出1例HIV阳性,3个月后2种HIV试剂检测、WB确诊检测及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酶免法检测HIV抗体与PCR法核酸检测HIV相比,在血液筛查方面会有漏检.  相似文献   
4.
核酸检测技术在常州地区献血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必要性。方法采用罗氏诊断cobas s 201系统对2010年4月~2011年3月的血站常规EIA检测合格献血者的53 041人份标本进行H IV、HCV和HBV三项联合筛查,并对NA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试验。结果 53 041人份血液标本中,经过血清学检测,HBsAg、抗-HCV、抗-H IV ELISA检测均为阴性的合格血液共51 991份。其中,NAT共检出阳性53例,阳性检出率为0.1%,分项确证实验怀疑其中1例血液标本处于H IV病毒"窗口期",追踪检测证实其H IV呈阳性。结论 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缩短输血性H IV、HBV和HCV等检测的"窗口期",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减少症病人体内血小板数量与出血危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从循环中减少有两种机制:衰老和随机减少。机体为了维持血管的完整,每天大约需要7.1×109/L的血小板。这样,临床上病情稳定的病人,如血小板数不≤5×109/L,大量出血通常少见。在血小板计数较高时,出血的危险因素是伴有凝血因子缺乏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管的完整性被破坏的血管损伤和难治性血小板输注无效。几个大规模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
常州市自1996年起开展艾滋病初筛,2000年本市首例HIV抗体阳性者被检测出。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发现艾滋病感染者400多例。艾滋病疫情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三种传播途径并存,且性接触传播比例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原制备方法的适当改进,减少由于操作的不当和非规范化而引起的冰冻血小板回收率降低,以提高疗效.方法通过微量加样泵准确控制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的速度和总量,利用回旋振荡仪充分混匀,减少由于制备带来的对血小板的破坏,并比较两方法制备的冰冻血小板的合格率.结果两方法制备的冰冻血小板的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利用改进的方法可以提高冰冻血小板回收率及合格率,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常州地区无偿献血酶免筛查阴性的标本用PCR法检测核酸,探讨增加核酸检测对无偿献血血液筛查的必要性.方法 应用罗氏COBAS S201检测系统,采用PCR法对常州地区无偿献血标本经2次酶免检测均为阴性的34 546例,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混样检测,拆分阳性的样本送卫生部临检中心确诊.结果 34 546例酶免阴性标本中,经核酸检测阳性标本40例,经卫生部临检中心确诊33例阳性,其中HBV DNA阳性32例,HCV RNA阳性2例(同时HBV DNA也为阳性),HIV RNA 1例,7例HBV DNA、HCV RNA、HIV RNA阴性.结论 血站采用2次酶免进行病毒检测,仍有漏检情况,增加核酸检测可提高病毒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梅毒血清学初筛试验是以心磷脂为抗原的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一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以心磷脂为靶抗原的抗体至少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梅毒血清反应素、狼疮抗凝物质等,所以TRUST法检测为阳性的并非一定是梅毒患者,笔者就工作中发现的16例TRUST法假阳性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统计分析常州地区血液核酸检测无效情况,查找引起检测无效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为提高血液核酸检测质量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罗氏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对2017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并对检测无效结果运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进行χ~2检验,找出无效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结果:2017年度血液检测样本41 939例,混检共7 140 pool(6份检测标本为1个pool),无效率为0.24%(共17 pool,102例检测标本);总Batch数574架次(120个检测标本为1个Batch),无效率1.4%(共8 Batch,960例检测标本)。仪器问题、软件问题、标本问题、质控品检测无效、操作过程不规范均是引起无效结果的原因。结论:加强核酸检测过程前、中、后的控制,尤其是质控品的保存使用及标本质量,才能降低检测无效出现的频率,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结果的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