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当下我国公众对猴痘的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和头脑风暴法结合设计调查问卷,通过互联网发布电子问卷招募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对猴痘疫情的关注情况、猴痘知识知晓情况等。结果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共招募调查对象10556人,对猴痘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在20~<35岁(OR=1.33)和35~<50岁(OR=1.38),已婚(OR=1.39)、离异或丧偶(OR=1.79),职业为学生(OR=2.55)、干部职员/企业/事业单位人员(OR=2.05)、工人(OR=2.01)和个体户(OR=2.40),月收入/生活费在2500~<5000元(OR=1.72)、5000~<10000元(OR=1.63)和≥10000元(OR=1.33),文化程度为硕士及以上(OR=1.50),性取向为同性恋(OR=1.36)的人群猴痘知识知晓率较高;性取向不确定(OR=0.40)、对我国猴痘防控工作持不确定态度(OR=0.64)和没有信心(OR=0.49)、未主动了解过有关猴痘的知识(OR=0.22)的人群猴痘知识知晓率较低。此外,60.4%的人群希望可以通过专业新闻媒体,53.7%的人群希望通过社交媒体获取猴痘知识。结论公众对猴痘知识的总体知晓情况良好,但现阶段仍需采取多重手段,个性化制定人群科普宣教策略,提高公众对猴痘的重视程度和防控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州市职业人群猪链球菌抗体阳性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预防职业人群感染猪链球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广州市某屠宰场全体员工血样,一对一调查问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中猪链球菌IgG抗体水平。不同组间的抗体阳性率差异用χ2检验和Fisher’s精确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共收集231份血清和有效问卷,职业人群猪链球菌IgG抗体阳性率为16.02%(37/231),男女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91%(28/176)、16.39%(9/55),年龄组30~39岁的IgG阳性率最高,为33.33%(12/36),60岁以上未检测出IgG抗体。屠宰场职业人群血清抗体影响因素问卷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接触猪、伤口类型和消毒情况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消毒情况是职业人群血清猪链球菌IgG抗体的影响因素(P均<0.05),与18~29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州市猴痘病例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广州市猴痘监测网络体系,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猴痘样症状者后报告疾控机构进行采样、处置,并落实明确诊断。广州市猴痘疫情流行特征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截至2023年6月23日24时广州市猴痘确诊病例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就诊情况和阳性检出率等情况进行分析。使用Illumina Min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结果 6月10日,广州市报告广东省首例猴痘确诊病例。截至6月23日24时,广州市累计发现猴痘确诊病例25例,均为男性,年龄MQ1Q3)为32(26,36)岁,96.0%为MSM。病例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为1~12 d,MQ1Q3)为5(4,7)d。临床特征以皮疹(100.0%,25/25)、淋巴结肿大(100.0%,25/25)、发热(52.0%,13/25)为主,出疹部位多位于生殖器及其周边(88.0%,22/25)。密切接触者以家庭同住人员为主(40.4%,23/57),暂未出现发热、出疹等可疑症状。病例家庭环境样本阳性率为30.5%。3条猴痘病毒基因全序列分型均为西非型Ⅱb分支,B.1.3家系。结论 猴痘病毒在广州市MSM中已发生隐匿性传播,但涉疫人群相对局限,社会面广泛传播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广州市居民卫生应急素养水平,为提升全民卫生应急素养水平提出针对性的策略。方法 2021年5月采用网络调查方法对广州市18岁及以上的2 000名居民进行调查,主要包含人口学特征、卫生应急素养条目知晓情况、意愿及行为。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963份,有效率为98.15%,受访者总体卫生应急素养水平68.97%。对应急准备的要求答对率最高(97.35%),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答对率最低(81.71%)。71.47%和74.43%的受访者参加过应急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不同性别、年龄受访者卫生应急素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提升全民卫生应急素养策略,应注重学生群体的教育,以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性、时效性和社会属性,发挥行业专家优势,借助融媒体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教,提高公众关注度和参与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