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腹腔镜下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分布及组织学特点,分析经血种植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选择因不孕症进行腹腔镜检查,对早期的典型病灶及可疑病灶进行组织学检查或内凝热-色试验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58例,对其病灶分布特点及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分布依次是宫骶韧带87.9%(51/58)、子宫直肠陷凹82.8%(40/58)、阔韧带后叶79、3%(46/58)、卵巢60.3%(35/58)、后子宫浆膜36.2%(21/58)、输卵管25.9%(15/58)、子宫膀胱反折腹膜5.2%(3/58)。患者具有1个病灶占8.6%(5/58),2个及2个以上病灶占91.4%(53/58)。根据组织学特点及病灶外观各类病灶发生的比率依次是出血型病灶84.5%(49/58)、色素型病灶60.3%(35/58)、白色病灶51.7%(30/58)、腺样病灶37.9%(22/58)、水泡病灶25.9%(15/58)、隐匿病灶13.8%(8/58)。以一种病灶出现的有15.5%(9/58)、以2种以上病灶出现率的有84.5%(49/58)。结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具有多样性,组织学显示其外观表现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不同阶段,提示可能是经血不断逆流种植形成新的病灶,病灶分布以盆腔后部为主,符合输卵管走向的解剖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妇产科学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对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9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显示,学生英语基础、师资队伍素质、英语教材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有所影响.妇产科学双语教学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月经血中可溶性细胞内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探讨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和对照组30例月经血中ICAM-1的含量.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月经血中sICAM-1 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血中sICAM-1的含量增高,其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检测内异症患者月经血的ICAM-1的含量,有协助临床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医学人才,对妇产科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旨在使学生系统地、全面地和连贯地理解妇产科学的教学内容,并得到初步的临床思维能力培训,从而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5.
王学慧  温菁 《现代医学》2003,31(4):242-24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甲氨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的成功率.方法米非司酮50 mg,3次@d-1口服,加MTX 20mg@d-1,1次@d-1肌肉注射,连用5 d,最多可用2次.结果治疗58例,成功40例,成功率69%.结论在患者症状轻、没有明显内出血、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 000 IU@L-1、B超检查示盆腔包块直径≤45mm、后穹窿积液范围≤30mm×30mm的情况下,米非司酮配伍MTX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子宫动脉上行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设计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及卵巢支的子宫剥除术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收集108例新鲜离体子宫连带一侧或双侧附件标本,解剖观测子宫动脉上行支及其各分支的起点外径、位置和分布走行;观察上行支主干与宫壁肌层间紧密度。结果:子宫动脉上行支主干左为(2.81±0.57)mm,右为(2 86±0.56)mm;卵巢支左为(2.00±0.50)mm,右为(1.74±0.51)mm;输卵管支左为(1.33±0.40)mm,右为(1.23±0.43)mm;宫底支左为(1.66±0.39)mm,有为(1.63±0.41)mm。在宫角部上行支的分支分布类型有3型Ⅰ型占58%,Ⅱ型占34%,Ⅲ型占8%;卵巢支分支部位在圆韧带附着子宫角下缘后方至下方3cm之间;上行支主干与宫颈峡部接触较为紧密且呈较大幅度迂曲状,向上行走后逐渐平直且与子宫壁间渐为疏松,至卵巢支分支处大约有0.5 cm。结论:子宫动脉上行支及卵巢支管经较粗,且与子宫外壁保持一定间距,经临床实践,在保留卵巢的子宫切除手术中可完整保留,且不必连带子宫肌层。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经血逆流种植学说仍占主导地位。腹腔镜检查诊断早期EM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手段。本研究对58例不孕症患者腹腔镜检查发现盆腔EM的各种病灶,进行厂组织学检查或内凝热-色试验,总结了病灶分布特点及组织学特点,以期进一步解释经血逆流种植学说,训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妇产科学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对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9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显示,学生英语基础、师资队伍素质、英语教材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有所影响.妇产科学双语教学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mong medical students was carried out in the Affiliated Zhongshan Hospital of Dalian University to know the views and the suggestions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Through analysis, it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bilingual teaching was influenced by student's English level, the teachers' quality,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teaching arrangement.  相似文献   
9.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健  温菁  贾琳钰 《中国医药》2006,1(3):186-188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方法观察组56例,给予米非司酮50mg,每12h口服1次,连用10次;甲氨蝶呤20mg,肌肉注射,连用5d。对照组42例单用甲氨蝶呤治疗。结果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成功率为91.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0%。结论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效果较好。尤其适用于生命体征平稳,腹痛不剧烈,血β-HCG〈5000u/L的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月经血中的内膜碎片在小白鼠腹腔内的种植情况,为系统实验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取含2-4块子宫内膜的无菌培养液0.2ml,注入小白鼠下腹腔内种植。在种植第3天(72 h左右),每日脱颈椎处死1只小白鼠,解剖其腹腔,观察、拍照、记录种植情况,并留取种植灶,光镜检测。结果15只小白鼠大部分种植成功,正常妇女的内膜与EM患者的内膜在初期种植过程中未见明显区别,每只小白鼠腹腔内可见多个种植灶,7d内种植灶可见存活的内膜细胞和腺体,但炎性细胞逐渐增多。结论利用人月经内膜碎片可以在小白鼠腹腔内种植成功,提示月经内膜碎片可作为EM的进一步实验研究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