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涂磊 《家庭医学》2022,(5):14-14
家长从小就要关注男孩的生殖健康。尤其对于那些会造成成年后精子健康损害的疾病,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并进行积极预防。影响儿童睾丸正常发育的主要疾病先天性睾丸疾病⒈隐睾症。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指一侧或双侧的睾丸停留在腹膜后、腹股沟管或阴囊内的高位某处,不能进入到阴囊底部。其发生原因可能是孕期体内激素不足,或睾丸下降发育受阻等。最常见的停留部位在腹股沟管。隐睾会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进一步影响精子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针对吉安市发生的首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可能的感染来源,为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名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其相关呼吸道标本,采用RT PCR方法开展H7N9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首例患者于2016年4月1日发病,17日确诊,被感染的途径为活禽市场暴露和与禽类接触;其母亲4月5日发病,17日确诊,被感染的可能途径有2种:(1)禽肉处理;(2)母亲与首例病例的密切接触。经过对患者的积极处置和救治,2名患者已出院,此次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 此次疫情所涉及的2例病例确认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病例,首发病例通过禽类暴露而感染,续发病例因共同暴露感染可能性大,但无法完全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婴幼儿肾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2月,应用经皮肾穿刺术钬激光治疗婴幼儿肾结石4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患儿50个肾脏行50次mini—PCNL治疗,其中一期碎石取石成功46个肾脏,二期碎石取石成功3个。肾脏,结石残留1例。单通道取石49个肾脏,双通道取石1个。肾脏。3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UPJO)患儿经钬激光内切开,8例息肉切除。术中通道迷失1例,经再穿刺成功。术后血红蛋白浓度平均下降2.5g/dL。2例肾功能异常者术后1—3d恢复正常。术后拔出DJ管后4周复查B超或X线平片,结石排尽率94%(47/50),术后3个月复查,除1例结石残余外,其余均排尽。手术肾脏未见缩小,IVU检查提示8例双肾显影正常。38例肾积水患儿中,30例肾积水消失,8例由中重度肾积水转为轻度肾积水。47例术后随访2个月至1年6个月,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在明确掌握适应证和操作熟练的情况下,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术治疗婴幼儿肾结石安全、有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肾癌患者65例.男45例,女20例.平均年龄52岁.临床分期均为T_1N_0M_0.肿瘤直径1.8~4.0 cm,单发.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术中用bulldog血管夹阻断肾动脉,距肿瘤边缘0.5~1.0 cm处完整切除肿瘤.结果 中转开放手术3例,改为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手术时间平均120(70~210)min,肾动脉阻断时间平均32(21~5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0(20~200)ml,平均住院10.5(7~15)d.术后发生肾周血肿1例,尿瘘1例,保守治疗后痊愈.62例患者随访3~5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残肾功能良好.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是治疗直径≤4 cm、局限性单发肾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视觉功能受缺氧环境影响的敏感性,探讨将视觉功能指标纳入缺氧体验性训练项目的可行性。方法 按空军航空生理训练大纲中缺氧体验性训练要求,采用10.5%的低氧混合气模拟海拔5 000 m高度缺氧条件,通过对比10名志愿者缺氧前后远视力、立体视力、色彩辨识能力、暗适应时间和不同级别对比敏感度等视觉功能指标,筛选出对缺氧敏感、检测简便的视觉功能指标。结果 与缺氧前比较,10名志愿者缺氧后暗适应时间、中高频度对比敏感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2.805、3.098、3.186、2.738,P=0.007、0.021、0.013、0.011、0.023);远视力、立体视力、色彩辨识能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暗适应能力及低对比度和低敏感度的目标辨识能力对缺氧环境较为敏感,可作为飞行员缺氧体验性训练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处理毒鼠强急性中毒47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鼠强是我国严禁使用的一种灭鼠药 ,它对人畜具有剧烈毒性。近年来 ,因管理不当 ,时有人员中毒发生。现将我院 2 0 0 0年 7月 4日收治的毒鼠强急性集体中毒 4 7例的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 7例中毒者 ,男 32例女 15例 ,年龄4 - 4 9岁 ,平均 2 6岁。中毒原因均为误食混有毒鼠药性强的包子所致。在餐后 5 - 2 0min发病 ,平均发病时间为 10min。进食有毒的包子多少不等。多者4个 ,少者半个。1.2 临床表现 4 7例均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 ;10例反复抽搐、意识障碍 ,5例发绀、心悸。 2例大小便失禁、呼吸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非腹腔型隐睾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9例非腹腔型隐睾患儿随机分为腹腔镜组(35例)与开放组(34例),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睾丸体积、睾酮(T)、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及雌二醇(E2)水平作为疗效判定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睾丸体积与血清LH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T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FSH、E2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儿间睾丸体积、T、FSH、LH、E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8±1.2)ml、(42.5±6.3)min、(4.4±1.1)d,均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对于非腹腔型隐睾,腹腔镜手术具有定位准确、损伤小、精索游离充分、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且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均明显减少,睾丸回缩等严重并发症减少,可作为手术治疗小儿非腹腔型隐睾的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8.
彭潜龙  赵夭望  刘李  涂磊  肖娟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30-131,134
【目的】探讨双J管内引流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6例UPJO所致的肾积水患儿采用双J管内引流术治疗,并与未作任何处理以及手术治疗的患儿作比较。【结果】置管后每月复查B超观察管道位置及肾积水改变情况,3个月后拔管,再次每月复查B超观察肾积水改变情况至半年,积水无减轻甚至加重的病例经第二次置管后同法随诊观察半年后复诊。轻、中度积水病例经置管处理后积水明显减轻,分别占94.7%(54/57)、83.8%(57/68)。重度积水患儿经上述处理积水无改善甚至加重而改行手术治疗的占83.9%(26/31),轻中度肾积水双J管内引流术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J管内引流术治疗UPJO所致肾积水方法简单,住院时间短,可作为轻中度肾积水患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某型军用运输机机组氧气系统供氧防护性能, 为产品设计定型提供生理试验依据。方法 4具假人和4名健康志愿者配戴个体防护装备, 使用某型军用运输机机组氧气系统, 先后在低压舱内完成4项试验, 包括氧气系统供氧性能物理试验、氧气系统迅速减压物理试验、6 h巡航高度供氧生理试验和12.0 km高空迅速减压生理试验。测试面罩内的氧气浓度、呼吸阻力、安全余压、迅速减压峰值面罩压、作用时间和稳压值等物理参数;监测志愿者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结果假人肺通气量为20 L/min时, 该型军用运输机机组氧气系统在12.0 km以下提供的供氧分压≥19.1 kPa, 安全余压接通前系统呼气阻力≤441.3 Pa, 吸气阻力≤490.3 Pa。假人肺容积为1.0 L时, 系统的迅速减压峰值≤5.8 kPa。6 h巡航飞行时, 氧气系统为志愿者提供的供氧氧分压均≥21.9 kPa。4名志愿者均完成12.0 km高空迅速减压生理试验, 主客观反应良好。结论该型军用运输机机组氧气系统防护性能可以满足地面至12.0 km高度供氧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2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膀胱炎患儿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病例1,男,6岁,间断性肉眼血尿,伴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和腹痛,尿沉渣每高倍视野下可见20~25个红细胞,户尘螨粉尘螨(D1D2)2级IU/m L。病例2,男,7岁,尿频、尿急、尿痛,无血尿、排尿困难和耻骨上疼痛,均无过敏史。2例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骨髓穿刺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均增多,尿培养均阴性,B超、CT、膀胱逆行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膀胱壁不均匀增厚明显,黏膜弥漫性病变。膀胱镜检显示膀胱容量变小,未见占位性病变,膀胱底及膀胧颈部黏膜发红,病变区活组织检查病理学提示黏膜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大量浸润至固有肌层,及局灶性肌坏死。病例1给予抗生素,西地利嗪并辅以6周剂量递减的强的松治疗;病例2仅给予抗生素,西地利嗪治疗。2例术后随访6个月,排尿异常症状消失,B超,CT影像学未见膀胧壁增厚及占位性病变。结论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膀胱炎临床少见,易误诊为膀胱非特异性炎症及膀胱占位性病变,膀胱镜检查与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必要步骤,治疗以抗炎、抗过敏及皮质激素非特异性药物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