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近5年来我院18例女性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直肠阴道痿的临床资料。发现直肠阴道痿多发生于中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手术的患者。痿的发生与肿瘤的位置、肿瘤的分期、肿瘤距肛门口的距离.以及手术技巧、手术难度、引流方法有关。而与是否进行预防性造口,以及是否采用腹腔镜手术无关。预防上强调应重视术中直肠前壁的锐性分离、结肠直肠吻合以及术后盆腔的负压引流。治疗上应首先进行保守治疗,即肠内营养,阴道冲洗。早期配合肠外营养、及全身或局部抗炎治疗,大部分直肠阴道痿通过保守治疗可以治愈。保守治疗无效时考虑结肠或回肠末端造口。若长期不愈应考虑吻合口肿瘤复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口径(7.5号)肛管引流减压在预防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施行的346例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5例应用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其余161例未放置大口径肛管,术后发生吻合口漏9例(5.59%),二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6, P=0.004).其中8例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行近端肠造瘘粪便转流术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能够有效预防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3292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多重癌发生率的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3292例原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多重癌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990年1月一2001年1月11年间在我院外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3292例进行分析。结果:3292例原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多重瘤73例(2.22?。男56例.女17例(3.29:1,P<0.01)。同时癌16例(21.92?,异时癌57(78.08%)例(P<0.01)。二重癌64例(87.67?,三重癌7例(9.59?,四重癌2例(2.74?。多重癌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原发胰腺癌7例(10.29?、食道癌16例(2.73?、肠癌22(2.40?、胃癌25(2.15?、肝癌10(1.95?,除胃癌和肝癌外(P>0.0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计发生部位84处.由高到低依次为肠癌15(17.86?、胃癌14(16.67?、鼻咽喉癌9(10.71?、食道癌8(9.52)、肺癌6(7.14?、膀肮癌5(5.95?、前列腺癌5(5—95%)、肾癌3(3.57%)、肝癌2(2.38?、睾丸癌2(2.38?。结论;对原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提倡特整个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道作为一个整体去对待,可以早期发现多重癌,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0只6—7周SD大鼠肌注大剂量强的松龙3周后采用较敏感的PAP法,对胃肠道G细胞和D细胞进行了计数统计。发现两种细胞在胃窦部显著性减少,G细胞在空肠D细胞在回肠都增加。G细胞和D细胞的数量分布变化与胃肠道免疫功能。胃酸的分泌以及胃肠粘膜的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直肠癌手术中肠系膜下动脉的处理方式尚存在争议,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与低位结扎各有自己的优势,要制定合理的手术方式循证医学证据尚不足,还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来解决这~问题。现阶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术中所见确定肠系膜下动脉的处理方式更为合适。根据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直肠癌手术中肠系膜下动脉的处理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热补益煎剂治疗放射性直肠炎(AR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AR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清热补益煎剂联合常规方案)和对照组(常规方案)各30例,2周为1疗程。观察血D-乳酸、二胺氧化酶和肝肾功能变化,各症状积分、治愈率、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治疗组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改善腹痛或不适、排便异常与黏液血便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不良事件。结论:清热补益煎剂联合常规方案治疗ARP安全、有效,可促进受损肠屏障功能恢复,总体疗效优于单纯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TME观念的推广、手术技术和相关吻合器械的发展,中低位直肠癌手术保肛率有所提高。但同时,遵循TME原则的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风险亦有增高趋势。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连续185例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应用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预防吻合口瘘.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效果理想。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全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月1日-2010年10月1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69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A组38例,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B且31例,行传统手术,采用t检验,x2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对比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病率、Ⅰ、Ⅱ期淋巴结清扫数目、Ⅱ期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Ⅲ期系膜根部阳性淋巴结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淋巴结清扫数目[(22.76±6.94)枚、(15.11±7.85)枚]、Ⅲ期3年复发率(5.88%、45.45%)及生存率(94.12%、63.64%)、淋巴结清扫总数(20.56±7.11、13.92±6.62)、3年总复发率(7.89%、29.03%)及总生存率(94.74%、77.4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术式比较,全结肠系膜切除显著提高了Ⅲ期右半结肠癌根治效果,对Ⅰ、Ⅱ期右半结肠癌未见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腹腔镜(双镜)手术在早期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间应用双镜手术治疗55例早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成功实施内镜定位、腹腔镜游离结肠肠段切除术,根据术中冰冻病理切片结果追加腹腔镜根治术11例;2例(3.6%)内镜定位后因小肠胀气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90(55~24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10~200)ml.51例(92.7%)术后2~3 d肛门排气,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2~15)d,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42(3~72)个月,除1例死于心肌梗死外,其余存活至今,均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内镜辅助腹腔镜手术可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是早期结肠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腹腔镜(双镜)手术在早期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间应用双镜手术治疗55例早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成功实施内镜定位、腹腔镜游离结肠肠段切除术,根据术中冰冻病理切片结果追加腹腔镜根治术11例;2例(3.6%)内镜定位后因小肠胀气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90(55~24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10~200)ml.51例(92.7%)术后2~3 d肛门排气,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2~15)d,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42(3~72)个月,除1例死于心肌梗死外,其余存活至今,均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内镜辅助腹腔镜手术可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是早期结肠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