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构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医院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20年6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CABG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1例,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和未感染组87例。采集感染患者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收集患者年龄、有无糖尿病、血清白蛋白(ALB)、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等。采用Logistic回归和卡方自动交互检测(CHAID)模型分析CABG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121例患者CABG术后有3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8.10%;术后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29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27.59%)、大肠埃希菌(20.69%)、铜绿假单胞菌(17.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ALB<30 g/L、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引流管留置时间>7 d、术后气管插管时间>24 h、住院时间>30 d均为CABG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CHAID模型分析显示,引流管留置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年龄及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均为CABG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为72.70%(P<0.05);ROC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医院感染的AUC为0.808,显著高于CHAID模型预测的0.640(P<0.05)。结论 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有效预测CABG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CHAID模型可以显示各变量的相互关系,可与Logistic回归模型互补应用于临床风险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在体外循环(CPB)术后心脏复苏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CPB下瓣膜置换的心脏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主动脉开放时艾司洛尔组(A组)静注艾司洛尔2 mg/kg,对照组(D组)静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测定两组患者入室时(T0)、开放主动脉时(T1)、开放主动脉后30 min(T5)、24 h(T6)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记录CPB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开放主动脉后心律失常、电除颤的情况、心脏复跳时间,主动脉开放时(T1)、开放后1 min(T2)、5 min(T3)、10 min(T4)、30 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与D组比较,A组T5、T6cTnI浓度及T2、T3、T4HR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主动脉后A组心律失常、电除颤的几率减少,平均心脏复跳时间晚于D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心脏复苏障碍病例。结论主动脉开放时静脉注入艾司洛尔2 mg/kg能降低CPB术后心脏复跳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稳定心率,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是人体胃肠道系统内一个数目庞大的微生物有机群体.近年发现,肠道菌群参与人体心血管、内分泌与代谢等系统生理功能的调节.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重要调节器官.碘离子是甲状腺激素分子结构中重要的构成元素;同时,微量元素硒在甲状腺激素T4向L的转化中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异常,不仅参与了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免疫调节,而且影响甲状腺激素相关物质如外源性甲状腺素、碘以及硒元素的吸收和代谢,进而影响甲状腺稳态.目前,对于肠道菌群与甲状腺稳态的关系,相关研究仅呈现冰山一角,更多、更深入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表达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为未来脑梗死后患者神经功能的评估与治疗干预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分析2018-01—2019-12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102例脑梗死患者资料,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1个月的神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后受者早期感染危险因素, 为早期针对性干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95例心脏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术后30 d是否出现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34例)和未感染组(61例)。对比分析两组受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术前植入IABP、术后植入IABP、术后植入ECMO、术前机械通气、术前白细胞、术前淋巴细胞、术前血清CRP、手术类型、APACHE Ⅱ评分、NYHA分级、血红蛋白、体外循环时间、供心冷缺血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胃管留置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术后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术后ICU时间。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早期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95例心脏移植术受者中, 发生早期感染34例, 感染后死亡8例。感染组术前血红蛋白(女性<110 g/L或男性<120 g/L)、术后植入ECMO、术后24~48 h APACHEⅡ评分(>6分)、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7 d)、术后胃管留置时间(≥4 d)、术后尿管留置时间(≥5 d)、术后急性排...  相似文献   
6.
小儿肠套叠系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的肠腔所致的绞窄性肠梗阻,多发于4~10个月的小儿,2岁以后逐减,男孩发病率多为女孩的2~3倍[1].笔者总结了2003年3月-2007年3月我院28例小儿肠套叠误诊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便秘较理想的方法,观察西沙比利与双歧杆菌联合治疗小儿便秘的疗效。方法:对30例便秘患儿联合应用西沙比利与双歧杆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显效23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3.33%,停药4周后仍有40%显效。结论:西沙比利与双歧杆菌合用治疗小儿便秘效果良好,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了女贞子及古汉养生为表片中的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并对齐墩果酸进行了含量测定及其转移率试验。  相似文献   
9.
1019例需氧阳性血培养结果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血培养中阳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1年5月~2007年6月送检的血培养标本所分离的细菌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自2001年5月~2007年6月共检出需氧阳性血培养标本1019例,其中革兰阳性菌509例,阴性杆菌390例,真菌120例,各占总数的49.95%、38.27%和11.78%.结论:血培养中葡萄球菌是极为重要的致病菌,但革兰阴性菌所引起的感染也不容忽视.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具有高耐药与多重耐药的特点,治疗需以药物监测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寒凉”中药黄连、黄芩、黄柏(三黄)治疗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数据挖掘《宣明论方》,筛选出符合“寒凉”属性并且是治疗“痴呆症”的常见中药黄芩、黄连、黄柏。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数据库检索“三黄”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在GeneCards、DrugBank等数据库检索痴呆症(dementia)靶点。利用Cytoscape3.7.2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用VENNY2.1获得“三黄”和痴呆症的交集靶点后,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 PPI),利用Metascape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三黄”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最后利用分子对接,以反向验证“三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筛选出“三黄”治疗痴呆症的重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β-谷甾醇、小檗碱、黄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