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免疫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培养鉴定MSC,检测其生长动力学、细胞周期.检测单纯和200 U/ml干扰素(IFN)γ干预后MSC的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CD54、CD40、CD80、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MHC-Ⅱ的表达情况,并以此为调节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封闭PDL-1、CD54,观察它们在MSC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 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的水平.将MSC移植于体内观察肝脏归巢和诱导微嵌合体情况.结果 分离、培养的MSC纯度较高;生长曲线显示第1、2天为潜伏期,第3、4、5天为对数生长期,第6、7天为平台期.细胞周期显示G0/G1期为76.0%±2.0%,S期为13.0%±2.0%,(G2+M)期为10.0%±1.7%.IFN γ上调CD54、PDL-1、MHC-Ⅰ、MHC-Ⅱ的表达,CD40、CD80、CD86为阴性表达.MSC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IFN γ增强其抑制作用.封闭PDL-1、CD54后能减弱MSC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培养上清液中IFN γ、IL-10水平较高,IL-4较低,IL-2未检测到.MSC在肝实质内有多处定居,并能诱导肝移植术后微嵌合体形成.结论 IFN γ能增强MS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DL-1和CD54可能发挥关键作用;MSC移植后能在体内存活并诱导微嵌合体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细胞表面免疫分子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T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MSC和T细胞;电镜观察MSC和T细胞共同培养时的相互作用;检测MSC对T细胞表面分子CD54,程序性死亡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PDL)-1,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I,MHC—II表达的影响。结果MSC与T细胞共培养时,大量MSC和T细胞连接在一起:T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率:离体实验一买验组:CD54:(66.0±1.3)%;PDL-1:(61.0±19)%,MHC-I:(23.4±3.4)%,MHC-II:(27.5±1.2)%;对照组:CD54:(52.1±2.0)%,PDL-1:(42.1±2.0)%,MHC-I:(19.5±3.0)%,MHC-II:(9.2±0.8)%;在体实验一实验组:CD54:(59.0±2.6)%;PDL-l:(57.4±2.4)%;MHC-I:(22.6±2.7)%;MHC-II:(22.4±2.0)%;对照组:CD54:(51.5±1.0)%,PDL-1:(50.0±3.3)%,MHC-I:(18.1±1.5)%,MHC-II:(9.7±0.6)%。结论MSC与T细胞相互接触后促进T细胞表达CD54,PDL-1,MHc-I,MHC-II,这可能在MSC对T细胞免疫调节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细胞表面免疫分子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T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MSC和T细胞;电镜观察MSC和T细胞共同培养时的相互作用;检测MSC对T细胞表面分子CD54,程序性死亡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PDL)-1,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I,MHC-II表达的影响。结果 MSC与T细胞共培养时,大量MSC和T细胞连接在一起;T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率:离体实验—实验组:CD54:(66.0±1.3)%;PDL-1:(61.0±1.9)%,MHC-I:(23.4±3.4)%,MHC-II:(27.5±1.2)%;对照组:CD54:(52.1±2.0)%,PDL-1:(42.1±2.0)%,MHC-I:(19.5±3.0)%,MHC-II:(9.2±0.8)%;在体实验—实验组:CD54:(59.0±2.6)%;PDL-1:(57.4±2.4)%;MHC-I:(22.6±2.7)%;MHC-II:(22.4±2.0)%;对照组:CD54:(51.5±1.0)%,PDL-1:(50.0±3.3)%,MHC-I:(18.1±1.5)%,MHC-II:(9.7±0.6)%。结论 MSC与T细胞相互接触后促进T细胞表达CD54,PDL-1,MHC-I,MHC-II,这可能在MSC对T细胞免疫调节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间充质干细胞是除造血干细胞以外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横向分化和免疫调节作用.间充质干细胞本身具有低免疫原性;在体外试验中表现出免疫抑制的作用,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功能.间充质干细胞抑制T细胞对同种抗原和分裂素刺激的增生,阻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细胞的发育;另外对抗原呈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B细胞等淋巴细胞都有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的免疫调节特性,评价其诱导肝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效果。方法贴壁分离法分离培养BMSC并鉴定其免疫表型。分别检测单纯的和用200U/ml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干预过的BMSC PDL-1、CD54、CD40、CD80、CD86、MHC-Ⅰ、MHC-Ⅱ的表达,并以此为调节细胞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实验。以CFDA标识BMSC观察其在体内向肝脏归巢情况。两袖套法建立Lewis-Brown Norway(BN)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实验分2组,对照组行原位肝移植术+输注生理盐水,实验组行原位肝移植术+输注BMSC。观察术后一般情况、肝功能、肝脏病理、微嵌合体形成情况。结果培养出的BMSC细胞纯度高。INF-γ能上调CD54、PDL-1、MHC-Ⅰ、MHC-Ⅱ的表达,CD40、CD80、CD86均为阴性表达。BMSC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淋巴细胞增生,INF-γ能增强其抑制作用。BMSC在肝脏实质内有多处定居。术后所有大鼠存活均大于14天。与对照组比,实验组大鼠术后一般情况好,嵌合体形成明显,肝功能改善明显、肝脏免疫排斥轻。结论INF-γ能增强BMS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BMSC能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减轻排斥反应。这为以后BMSC应用到临床提供有利证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