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所引起的栓塞并发症(主要为脑卒中、肢体栓塞)是其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NVAF时发生血栓栓塞与其血小板功能改变所致的血栓前状态密切相关。本研究拟选取可溶性P-选择素、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作为反映血小板激活的标志物,旨在探讨NVAF患血小板激活对评价栓塞危险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1980年6月至1981年6月,我们采用上海生物制药厂生产的透明质酸酶(简称 Hyal,批号:800510)治疗1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将观察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3.
刘明  沈玉祥 《临床荟萃》2005,20(3):151-152
心房颤动(房颤)所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主要为脑卒中)是房颤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房颤时发生血栓栓塞与其存在有血栓前状态密切相关,血小板激活、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oluble P-selectin)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分别为血小板激活和内皮损伤的敏感指标。本研究旨在检测可溶性P-选择素、vWF来探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小板激活及内皮细胞损害的血液标志物对评价血栓栓塞危险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心理应激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心理应激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探讨心理应激是否为诱发AC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1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临床表现确诊为冠心病的中青年男性患者,分为ACS组(67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组(33例),进行社会心理应激调查,测定其血清白介素(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 (1)心理应激组52例,ACS患者和SA患者分别占78.8%(41例)和21.2%(11例,P=0.009);ACS组有心理应激者明显高于SA组[61.2%(41/67)比33.3%(11/33),P=0.009].(2)心理应激组的血清CRP[(14.82±5.07)g/L比(8.78±4.34)g/L]、IL-6[(101.7±22.2)ng/L比(71.1±23.5)ng/L]及sICAM-1[1(1.41±0.47)mg/L比(0.82±0.37)mg/L]明显高于非心理应激组(均P<0.01);ACS组血清CRP[(18.91±3.12)g/L比(6.20±2.46)g/L]、IL-6[(114.6±15.2)ng/L比(56.4±15.8)ng/L]及sICAM-1[(1.67±0.39)mg/L比(0.63±0.28)mg/L]水平明显高于SA组(P<0.01).结论 心理应激可使体内炎症因子分泌增加,从而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变成不稳定,并通过炎症反应参与了ACS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其治疗原理和方法是怎样的? 通常所说的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在医学专业上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下简称冠脉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激光血管成形术等技术。  相似文献   
6.
变异性心绞痛临床表现与冠脉造影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表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30例确诊为变异型心绞痛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以冠脉有无病变及病变情况与临床表现作对比分析。结果:①30例中,冠脉正常者9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2.0±7.4岁;21例有冠脉病变者男17例,女4例(男∶女=4.3∶1),平均年龄50.3±10.5岁,两组平均年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21例有冠脉病变者其狭窄程度在20%~95%。前降支单支病变13例(占62%),其中50%以下狭窄4例,50%~70%狭窄2例,70%以上狭窄7例;右冠单支病变2例,50%以下和50%~70%狭窄各1例;双支(前降支并右冠)病变3例;三支病变3例。③心绞痛发作时及其消退过程中,9例冠脉造影正常者检出心律失常4例(检出率44%);21例有冠脉病变者检出心律失常12例(检出率57%)。④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胸前各导联ST-T改变者15例,其中13例为前降支单支病变,二者符合率达87%,高于下壁各导联ST-T改变者(6例)与右冠脉病变(2例)的符合率33%。结论:①在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中,中年男性较多。与冠脉有病变者相比,冠脉正常的患者发病年龄趋早,其发作时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偏低(44%与57%)。②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T改变的导联部位与其相关的冠状动脉痉挛有关。③本组30例患者尚未发现性别、年龄、病程、心绞痛易发时间及其持续时间与冠脉病变的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f波特点与血栓栓塞事件的关系,从而预测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方法:56例持续性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分为两组:血栓栓塞阳性组(12例)和血栓栓塞阴性组(44例)。测量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振幅、时限和f-f间期,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血栓栓塞阳性组f波振幅明显低于血栓栓塞阴性组(0.08±0.04vs0.10±0.02,P<0.05),f-f间期短于血栓栓塞阴性组(0.10±0.02vs0.13±0.02,P<0.05),f波时限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0.09±0.02vs0.08±0.02,P>0.05),但房颤病程与f波时限之间有直线回归关系,随病程的延长,f波时限愈长。结论:临床上可利用体表心电图f波振幅和f-f间期的特点,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9.
观察289例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和168例高胆固醇血症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载脂蛋白(apo)A1、B100及E的变化,并与619例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和106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apoA1、B100、E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正常人,但B/A1(apoB100/apoA1)比值增加仅见于高胆固醇血症。作者认为①高脂血症是载脂蛋白代谢紊乱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扩张型心肌病也叫充血型心肌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衰的症状与体征。其常见并发症之一为室性心律失常。本病预后不良,50%病人在2年内死亡;仅有25%的病人可存活10年[1],但其生活质量较差。我院自1993年5月以来,共收治此类病人28例。现将其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资料及方法本组28例均经病史、体检、胸部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其中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44岁多(22~70岁)。Ⅰ度心衰3例,Ⅱ度心衰25例。全部病人入院后均常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开搏通、多巴胺、消心痛等药物积极改善心功能,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