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6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胚系突变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主要致病原因,文中旨在研究FAP患者的APC基因胚系突变情况,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3个FAP家系。提取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应用二代测序(NGS)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基因检测,应用Sanger测序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分别进行变异位点的验证。结果 3个家系均检测到APC基因外显子的杂合性变异,分别为两种无义突变和一种移码突变,其中家系1为第14外显子c.1945C>T(p.Q649X)杂合变异;家系2为第15外显子c.3129_3130delAC(p.Q1044Kfs*2)杂合变异;家系3为第10外显子c.1363C>T(p.Q455X)杂合变异。结论 3个FAP家系均存在致病性APC基因病理性胚系突变,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基因检测可以帮助明确诊断,家系受累成员均应筛查肠镜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PCR-DGGE技术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其相似性、多样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正常对照者9例(对照组)和炎症性肠病患者9例(实验组),采集各自粪便,提取细菌总基因组DNA,PCR扩增细菌16S rDNA基因V6—8可变区,DGGE方法检测PCR产物,对肠道菌群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和炎症性肠病组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显示,炎症性肠病细菌的多样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PCR-DGGE技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用于分析研究人体肠道菌群结构的技术。阴道菌群的改变可能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7在结肠癌中表达上调,并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密切相关。文中探讨CpG甲基转移酶(CpG methyltransferase)又称M.SssI在体外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细胞的凋亡诱导和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紧密连接蛋白-7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50U/ml M.SssI为过甲基化组,10μmol/L氮杂胞苷(5-azacytidine)为甲基化酶抑制组干预培养HT-29细胞,只加PBS为对照组。24 h后用流式细胞术观察3组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紧密连接蛋白-7的细胞学定位和表达程度在3组细胞中的差异。结果过甲基化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5,而甲基化酶抑制组早期凋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ssI显著抑制HT-29细胞增殖,P<0.05,抑制率达32.1%,而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可促进细胞增殖,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甲基化酶抑制组相比,紧密连接蛋白-7在过甲基化组表达明显下降,P<0.05,而5-氮杂胞苷组中紧密连接蛋白-7的表达量较对照组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CpG甲基转移酶可诱导HT-29细胞的凋亡、抑制增殖,可能与CpG甲基转移酶促使紧密连接蛋白-7基因启动子发生过甲基化,导致相应蛋白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5.
6.
β-连环蛋白(eatenin)是Wnt信号转导途径异常激活的关键环节,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与B.连环蛋白异常表达密切相关。目的:观察β-连环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胃腺瘤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取得经胃镜活检病理检查证实的78例不同胃组织标本,包括24例正常胃黏膜、24例胃腺瘤性息肉(胃腺瘤,14例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30例胃腺癌组织,以免疫组化ABC法检测标本中β-连环蛋白的表达。结果:β-连环蛋白在正常胃黏膜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胃腺瘤组织中为细胞膜表达,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腺瘤和胃腺癌组织中呈细胞质/细胞核异位表达。胃腺癌组织中β-连环蛋白的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胃腺瘤组织(100%对41.7%,P〈0.05),膜表达缺失者占76.7%(23/30)。结论: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7.
背景:DNA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DNA甲基化需要DNA甲基转移酶(DNMTs)的修饰。目的:探讨DNMTs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8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DNMT1、DNMT3a、DNMT3b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4种胃癌细胞株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中DNMT1、DNMT3a、DNMT3b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DNMT1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68.8%对10.0%,P0.01)。胃癌组织中DNMT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DNMT3a和DNMT3b(68.8%对38.8%、40.0%,P0.05),而癌旁组织中DNMT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DNMT3a和DNMT3b(10.0%对60.0%、52.5%,P0.05)。DNMT1阳性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而DNMT3a和DNMT3b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与正常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相比,胃癌细胞株中DNMT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DNMT3a和DNMT3b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DNMT1表达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DNMT1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和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aciddecarboxylase,GAD)在大鼠降结肠上皮的表达及分布特征,并探讨GABA与上皮细胞分化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技术,检测GABA、GAD65及GAD67在大鼠降结肠上皮中的表达,并以麦芽凝聚素组织化学染色与免疫荧光结合的双重染色显示GABA和GAD65表达细胞的分布特征.同时,用RT-PCR和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GADmRNA的表达.此外,用3H-胸腺嘧啶放射自显影法显示降结肠上皮的增殖带.结果:RT-PCR显示降结肠黏膜中GAD65及GAD67mRNA均阳性,原位杂交显示阳性杂交信号主要分布在上皮细胞的隐窝和腔面,且GAD65信号较GAD67强.GABA及GAD65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降结肠的腔面和隐窝的上1/3上皮细胞的胞质,而GAD67阳性细胞仅分布腔面,此外,GABA及GAD65阳性染色也见于黏膜固有层.双重染色显示杯状细胞中GABA及GAD65均阴性.3H-胸腺嘧啶标记阳性细胞主要在隐窝的中下段.结论:GABA及GAD65分布在大鼠降结肠上皮的成熟带及功能带,GABA系统可能参与上皮细胞的分化与增殖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上消化道异物是常见的消化道急症,传统治疗方法是急诊手术取出异物或口服泻剂促使异物自然排出,但前者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患者痛苦大,经济负担重,后者疗效不确切,一旦出现穿孔、梗阻时仍需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快速T细胞计数体外酶联免疫斑点技术(T-ELISPOT.tuberculosis,T-SPOT.TB)与PPD试验在消化系统结核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7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0例患者,其中14例确诊为结核感染的患者,46例为非结核感染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抽取患者外周血送检,T-SPOT.TB与PPD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 14例确诊结核感染患者,46例非结核感染的患者,T-SPOT.TB的灵敏度与PPD试验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6%vs71.4%,P=1.000);T-SPOT.TB的特异性显著大于PPD试验(91.3%vs 69.6%,P=0.009);T-SPOT.TB阳性预测率显著大于PPD试验(73.3%vs 41.7%,P=0.001);T-SPOT.TB阴性预测率与PPD试验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vs 91.1%,P=1.000)。T-SPOT.TB与PPD试验在诊断消化系统结核感染方面有较好的吻合性(K=0.341,P=0.018)。结论 T-SPOT.TB应用于消化系统感染的诊断,尤其适合PPD阳性的疑似消化系统结核感染患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