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6.1”地震灾后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变化及传播风险,为指导震后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芦山县血吸虫病历史疫情和2022年“6.1”地震破坏情况选取芦山县血吸虫病疫区村,于震后40 d收集地震危害和血防历史资料,开展血吸虫病传染源、中间宿主钉螺及相关流行因素调查。结果 共调查芦山县太平镇胜利村、龙门镇古城村和芦阳街道灵鹫山社区3个村的钉螺面积116.4万m2,发现有螺环境7处,有螺面积19.3万m2,捕获钉螺191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人群血清学筛查1 234人,血检阳性37人,阳性率3.00%,粪检未发现血吸虫病人;检查犬只60头,未发现血吸虫病犬;检获动物野粪3份,未发现阳性野粪。地震引起的血吸虫病流行相关因素的变化相对较小。结论 “6.1”芦山地震未明显增加当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确保震后无大疫,应加强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钉螺控制、疫情监测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芦山县血吸虫病调查中抽样村的技术指标和代表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3个样本村,分析其涵盖的各项技术指标特点。结果抽样村表现出不同的流行类型、综合疫情程度和地理位置分布、山脉、水系及无急性血吸虫患者发生的年限,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常住人口数,近5年内均无感染性钉螺检出,防治措施各有侧重。结论抽样村具有对总体的代表性,能较全面地反映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疫情控制特点.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共抽取3个样本村,收集2007-2011年芦山县血吸虫病防治各项指标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7-2011年芦山县血吸虫病居民感染率分别为0.19%、0.11%、0.11%、0.10%和0,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居民粪检阳性率分别为2.60%、0.83%、0.51%和1.78%、0;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耕牛感染率为0;钉螺感染率为0;实有钉螺面积下降率无显著上升趋势(P>0.05).结论 芦山县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芦山县火炬村2010年血吸虫病流行动态,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和调整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每年秋季调查当地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率情况,每年春季开展中间宿主钉螺调查,并进行相应的防治。结果 2010年全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97%,家畜感染率为0%,钉螺面积306 440m2,钉螺密度0.42只/0.11m2,无阳性钉螺。结论芦山县火炬村血吸虫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目的 评价2007-2012年芦山县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的费用?效果。方法 方法 收集 2007-2012年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村的病情、 螺情、 防治技术方案、 血防投入经费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2年芦 山县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由0.04%下降至0, 现存晚血病人由128例下降至121例, 下降了5.47%, 无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发 生。钉螺平均密度由0.06只/0.1 m2 下降至0.05只/0.1 m2 , 下降了16.67%, 未查见阳性钉螺, 有螺面积由15.84 hm2 上升至 52.12 hm2 , 上升了229.04%。年人均血防经费投入为200.48元, 居民感染率每下降1%的费用为94.99万元, 钉螺密度每下 降1%的费用为569.82万元。结论 结论 2007-2012年芦山县实施的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具有较好的 费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芦山县在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后的血吸虫病流行现状。方法对芦山县三个村5岁以上的居住人群和所有耕牛部分狗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取问卷调查血阳者疫水接触、既往病史、主诉症状和体征,开展钉螺调查。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分析。结果对4524人采血做ELISA检测,血检血阳者197人,血检阳性率4.36%,未发现粪检阳性病人;对12头家畜采血做金标法检测,血检阳性家畜为0,家畜血检阳性率0,未发现粪检阳性家畜。问卷调查血阳者179人,其中92.18%年内有疫水接触史,62.01%患过血吸虫病,67.60%接受过治疗,主要主诉症状和体征出现率为腹痛(53.63%)、腹胀(29.05%)、食欲减退(18.44%)、乏力(16.76%)、肝区痛(14.53%)、腹泻(11.17%)。对总面积6320m2的三个调查点在春秋季开展螺情调查共2次,平均活螺密度为0.52/0.02只/0.1m2,压碎法共解剖340只活钉螺,均未发现有感染性钉螺。结论芦山县血控达标后的防治工作成效稳固,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应加强对人群血检阳性者和螺情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2007-2012年芦山县综合治理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7-2012年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村的人畜病情资料、螺情资料、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2007-2012年芦山县实施了人畜查病化疗、易感地带灭螺、硬化便民路和机耕道、整治沟渠、建沼气池、新建供水工程、购机补贴、建血防林、下湿田改造、水改旱和鱼塘灭螺等综合治理项目。结果 2007-2012年该县血防综合治理效果表现为各年均无急性血吸虫病感染者发生,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24%-0之间,2011、2012年连续2年为0,与2007年人群感染率相比各下降100%;各年均无病牛发生,耕牛感染率均为0;各年阳性螺数均为0,活螺平均密度由2007年的0.06%下降到2012年的0.05%,下降幅度为16.67%,但实有钉螺面积由2007年的15.84 hm2回升到2012年的52.12 hm2。结论 2007-2012年该县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整体推进良好,实施的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当地血吸虫病疫情,但也应注意到该县实有钉螺面积的控制还存在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观察芦山县氯硝柳胺灭螺的效果。方法在该县开展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和喷洒灭螺,灭螺后考核评价灭螺效果。结果 2004—2008年芦山县反复累计药物灭螺5 490万m2,泥敷灭螺占14.50%,喷洒灭螺占85.50%,钉螺面积从620万m2降到14.9万m2,钉螺面积减少97.60%。泥敷灭螺后钉螺平均死亡率96.23%,钉螺平均密度从2.21只/框(每框=0.11m2)下降到0.15只/框,钉螺平均密度下降了93.21%。结论氯硝柳药物灭螺能有效压缩钉螺面积,降低钉螺密度,泥敷灭螺效果好,建议在现场灭螺中根据环境特点选择灭螺方法。  相似文献   
9.
芦山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管理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芦山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整理芦山县2004-2008年的血防综合治理资料和数据,反映血吸虫病疫情和血防工作经验。结果卫生部门药物灭螺5 490万m2,人群血检13.3万人次,粪检0.8万人次,人群化疗12.8万人。2008年底钉螺面积下降到14.9万m2,连续两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人群感染率下降到0.36%,连续3年无急性血吸虫病例发生;2008年全县未发现血吸虫病牛;农业部门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 566.67 ha,配套埝渠21.5万m,水改旱263.33 ha,新建沼气池4 850口;农机部门推广各类"以机代牛"耕作机具1 300台,机耕道硬化33.2 km,硬化便民路97.8 km;林业部门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6 694.47ha;畜牧部门在有螺地带实施禁牧,累计圈养牛9 983头次,羊11 800头次,项目区耕牛圈养率达100%;改(挖)鱼池36.33 ha。结论芦山县血吸虫病防治的主要经验:健全血防工作机制;强化宣传教育,发动全民参与;科学防治,因地制宜;多形式筹措资金,保障血防经费;抓住工作重点,促进全面工作。  相似文献   
10.
氯硝柳胺泥敷灭螺研究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氯硝柳胺泥敷灭螺的效果.方法 在四川省各类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4个试点,实施氯硝柳胺泥敷灭螺,设立0 g/m2对照组和4g/m2、6 g/m2、8 g/m2和10 g/m2药物剂量组,灭螺后7、15、30、90、180 d观察钉螺死亡率、钉螺密度,比较泥敷灭螺和喷洒灭螺的费用.结果 对照组泥敷30 d后钉螺的死亡率在43.3%以上,4 g/m2组30 d钉螺死亡率在75.3%~100.0%之间,4g/m2组的钉螺死亡率显著高于0g/m2对照组(X2=31.27,P<0.05);各药物组之间的钉螺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P>0.05).泥敷灭螺后钉螺密度下降率在90%以上,铲土泥敷钉螺死亡率高于取土泥敷30%左右.泥敷灭螺的费用是喷洒灭螺的5~7倍,达到相同的灭螺效果两法的最终费用相当或接近.结论 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法灭螺效果好,建议在现场灭螺中使用4~6 g/m2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