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对小肝癌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小肝癌患者影像学资料,分析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影像学特征.结果 本组共发现60个癌灶.平扫发现30个病灶(50%),其中26个呈低密度,4个因伴脂肪肝而呈略高密度.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检出病灶52个,占86.67%,门脉期检出病灶43个,占71.67%,延迟期检出病灶47个,占78.33%.结论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提高SHCC的诊断是十分重要,能够为小肝癌的定性诊断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8例患者,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选择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分别超选择至肝、脾动脉后进行TACE及PSE,治疗前后进行外周血、肝功能、AFP等及B超、CT检查。结果 58例患者治疗后24h、1周、2周、4周白细胞及血小板较前均有明显升高,肝功能指标逐渐恢复,脾功能亢进逐渐缓解。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行TACE+PSE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3.
彩超在肝硬化脾动脉栓塞术前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池永娥  路秀萍 《河北医学》2008,14(10):1167-116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前及术后的应用. 方法:116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脾脏大小,门、脾静脉管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做定量分析和对比.结果:脾脏肿大程度、血流量与栓塞面积呈正相关,栓塞后门、脾静脉管径缩小(P<0.01),平均血流速度降低(P<0.01),血流量减小(P<0.01). 结论:彩色多普勒能对术前病例的选择、栓塞面积大小做出指导,对术后门、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做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李芳  徐嘉  池永娥 《河北医学》2008,14(11):1371-1372
目前,由于超声具有无创性、可重复等优点,已被公认为肝脏占位性病变检查的首选方法,作出一定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但不能提供组织学诊断,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弥补了这一不足.超声引导下穿刺,使患者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本研究旨在探讨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察早期肝细胞肝癌患者采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患者38例,均给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观察且分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38例患者中,随访6~125个月,1、3、5年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93.8%、80.1%、68.8%;复发率分别为19.4%、4.2%、1.9%。结论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早期肝细胞肝癌患者,有效的破坏了恶性肿瘤,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远期生存率得到提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对小肝癌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小肝癌患者影像学资料,分析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共发现60个癌灶。平扫发现30个病灶(50%),其中26个呈低密度,4个因伴脂肪肝而呈略高密度。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检出病灶52个,占86.67%,门脉期检出病灶43个,占71.67%,延迟期检出病灶47个,占78.33%。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提高SHCC的诊断是十分重要,能够为小肝癌的定性诊断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