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层级岗位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不同工作岗位的性质、类别加以分析,制定出该岗位的任职说明书,将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院护理部对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岗位层级比例进行了严格的规定,N0∶N1∶N2∶N3∶N4=2∶3∶5∶4∶1,同时将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工作经验、职称、学历作为岗位层级竞聘的要素;岗位排班与分工严格按照"能级应对人岗匹配"的原则进行,比较实施前后医护人员满意度及质量控制情况。结果:实施后医护人员满意度及质量控制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层级岗位管理,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服务意识得到了增强,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而使得服务科室和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用三联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而复发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三联疗法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骨桥蛋白和P2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和P2 1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它们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69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OPN和P2 1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OPN和P2 1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癌细胞的细胞浆;OPN、P2 1在69例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 .5 % (5 0 / 69)和62 .3 % (4 3 / 69)。②在发生转移的肝癌组织中OPN和P2 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2 % (3 2 / 3 8)和76.3 % (2 9/ 3 8) ,高于无转移的肝癌组织中OPN(5 8.1% ,18/ 3 1)和P2 1(4 5 .2 % ,14 / 3 1)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 5。③两者均阳性表达的3 5例肝癌中有2 4例(74.3 % )已发生转移,与两者均阴性表达的11例肝癌中仅有1例(9.1% )发生转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提示OPN和P2 1均阳性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④OPN和P2 1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AFP水平、有无HBV感染、肿瘤分化、性别、年龄等因素无关,但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关,P <0 .0 5。⑤OPN和P2 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 =0 .2 5 7,P <0 .0 5 )。结论 OPN和P2 1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两者均阳性表达时对预测肝癌已发生转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志贺菌痢疾治疗中加用磷霉素钠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志贺菌痢疾治疗中加用磷霉素钠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志贺菌痢疾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应用磷霉素钠+丁胺卡那霉素治疗,B组应用磷霉素钠+氟哌酸治疗,C组单用氟哌酸治疗,比较各组病状控制和细菌清除情况。结果 A、B、C组治疗3天,症状控制率分别为88.0%、93.9%和50.0%,A、B组明显优于C组(P<0.01)。治疗后1天A、B、C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52.0%、55.4%和与丁胺卡那霉素联用或与氟哌酸联用治疗志贺菌痢疾能有效控制症状和清除细菌,且可缩短疗程,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小儿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感染肝炎病毒后一般病情相对轻,重型肝炎发生率低[1]。以往对重型肝炎预后的估计及死因分析多建立在总体病例的基础上,患者中绝大多数为14岁以上者[2~5]。本文分析了15年来收治的小儿重型病毒性肝炎存活与死亡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文献与非儿童组比较,以...  相似文献   
6.
7.
对172例各型HBV感染者检测了血清HDAg和抗-HD,结果显示:HDV总感染率为11.05%,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的重叠感染率明显高于急性肝炎;HDV感染对HBV的复制无明显抑制作用;发现40岁以上年龄组的重叠感染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下组,其原因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8.
HEV,HAV与HBV重叠感染的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戊乙型肝炎(HEB)和甲乙型肝炎(HAB)的临床特征。方法HEB和HAB各30例,对比分析两组主要表现、肝功能指标和转归。结果除腹痛和黄疸发生率、ALT水平HEB组显著高于HAB组(P<0.05)外,其它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两组相似。HEB和HAB组重型肝炎比例和病死率均很高,前者分别为20%和13.33%,后者分别为16.67%和6.67%(P>0.05)。结论戊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和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临床特征及预后相似;均有较高的重型肝炎比例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探索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败血症的特点。方法 对传染科1975 年1 月至1994 年12 月住院的1 787 例重型肝炎和肝硬化进行系统观察。结果 经血( 骨髓) 细菌纯培养阳性证实的败血症100 例(56 % ) ,内有6 例复数菌败血症(6 % ) 。其特点有:①男80 例,女20 例,年龄4 ~68 岁;重型肝炎55 例(805 % ) ,肝硬化45 例(407 % ) ;②发热94 例,中毒性休克43 例;③血 W B C 在06 ×109 ~490 ×109· L- 1 ,> 100 ×109· L- 1 49 例, N> 075者60 例;④以大肠杆菌为主的 G- 菌占6698 % ,葡萄球菌为主的 G+ 菌占3121 % ,厌氧菌095 % , L型菌095 % ;复数菌为大肠杆菌与 G- 或 G+ 菌组合;⑤后10 年,大肠杆菌857 % 对氨苄西林、50 % 对头孢唑啉、30 % 对哌拉西林耐药,金葡萄、表葡菌100 % 对青霉素耐药、25 % ~333 % 对苯唑西林耐药;⑥有41 例(41 % ) 败血症治愈出院,12 例自动出院,47 例(47 % ) 死于严重肝病的并发症;⑦肝硬化666 % (30/45) 、重型肝炎20 % (11/55) 、  相似文献   
10.
磷霉素钠在志贺氏菌痢疾治疗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贺氏菌属的耐药现象日趋严重,为进一步提高志贺氏菌痢疾的疗效,合理交替选用抗菌药物,我们对110例志贺氏菌痢疾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磷霉素钠+丁胺卡那霉素、磷霉素钠+氟哌酸或单用氟哌酸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