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江军仪  项永兵  陶梦华  徐望红 《肿瘤》2011,31(6):558-564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基因-环境交互作用(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GEI)在乳腺癌发病中的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早期的研究采用候选基因方法,主要关注代谢酶基因,DNA修复基因和凋亡基因等。近年来,乳腺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发现了多个乳腺癌易感基因及位点,为乳腺癌GEI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就目前乳腺癌GEI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揭示进一步研究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描述农村孕妇妊娠期使用C、D类药物的情况,探索使用药物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5~2007年长沙县某医院妇幼保健科就诊的480份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在480名孕妇中有25.2%孕妇孕期使用过药物,5.4%孕期使用C、D类药物.②自然流产史(aOR=4.77,95%CI:(1.96,11.60))和早孕反应(aOR=1.71,95%CI:(1.07,2.73))与孕期使用药物存在关联;自然流产史(aOR=7.23,95%CI:2.25~23.23)和生育年龄≥30岁(aOR=4.00,95%CI:1.05~15.30)与孕期使用C、D类药物相关.③尚未发现文化水平、既往史、人工流产史、胎次与使用C、D类药物之间存在关联.结论 农村孕妇在孕期有一定程度使用C、D类药物;自然流产史是孕妇孕期使用药物及暴露于C、D类药物的重要影响因素;早孕反应与孕期用药有密切关系;生育年龄≥30岁暴露于C、D类药物的机会是生育年龄<25岁的4倍;需要密切注意C、D类药物的管理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染色体13q31.1-rs359790多态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2006年10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浦东新区934例2型糖尿病患者,2011年9~10月采用重复调查研究的方法追踪随访508例。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测,了解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膳食摄入、生理指标和血糖控制水平;采用Taqman等位基因分型试验对13q31.1-rs1359790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广义线性模型分析rs1359790位点多态与血糖控制水平的关联。[结果]所研究人群的rsl359790G/A基因型频率为彳40.078、AG0.404、GG0.518,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O.971o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显示,在调整可能混杂因素后,rsl359790基因型与两次调查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幅度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31),该位点的风险等位基因G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幅度。膳食纤维摄入与染色体13q31.1-rs1359790多态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存在负向交互作用(P=0.016),在低膳食纤维摄入组中,AA+AG基因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幅度高于GG基因型患者(P=O.002o[结论]染色体13q31.1-rsl359790多态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有影响,且膳食纤维摄入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受该多态修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Ⅰ receptor,AT1R)、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多态性与肾功能等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多阶段随机抽取2 026例上海市浦东新区20-80岁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排除服用降压药、降脂药和有亲缘关系者。收集人口学资料和生活方式等信息;测量身高、体重;检测血肌酐、尿肌酐及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ACR)和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应用聚合酶链-高温连接酶连接检测技术(PCR-LDR)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2 026例成年人群中,AT1R A1166C和AGT rs699不同基因型在性别构成、年龄均值及吸烟和饮酒的比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按性别分层,上述位点尿肌酐、尿白蛋白、血肌酐、ACR、eGFR均值,及白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的比例两类基因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层,45岁及以上人群AT1R A1166C AA基因型的eGFR均值低于AC/C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未发现基因型与白蛋白尿或肾功能下降有关联。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也未发现两种突变等位基因携带之间的交互效应(P〉0.05);以eGFR为应变量时,AT1R A1166C C等位基因携带与年龄组间交互项有统计学意义(P=0.039),进一步按年龄组分层,AA与AC/C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所有对象,未发现AT1R A1166C和AGT rs699多态性与肾功能指标的统计学关联,而中老年人群AT1R A1166C C等位基因突变与eGFR增高有统计上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晚期肿瘤患者首次至安宁疗护科就诊距离其死亡的时间并分析患者特征对就诊时间的影响,为制定提高患者充分利用安宁疗护服务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2013年7月1日到2015年10月30日首次至某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安宁疗护科就诊的患者进行随访至其死亡,计算患者首次至安宁疗护科就诊的日期距离其死亡日期的时间。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首次就诊至安宁疗护科的时间早晚的影响。 结果:310名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为64.3±12.6岁,患者首次就诊至死亡的中位时间为38天,133例(42.9%)患者为较晚就诊(距离死亡≤30天),177例(57.1%)患者为较早就诊(距离死亡>30天)。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就早就诊的比例会降低(趋势检验p<0.05);病程6个月及以上的患者就早转诊的比例是病程6个月以内患者的1.72倍(95%CI:1.087-2.724)。性别、年龄、籍贯、有无配偶、肿瘤分类、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是否有肿瘤家族史对首次就诊时间早晚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晚就诊的患者自理能力更差(趋势检验p<0.001),KPS评分更低(<60分,OR=3.597,95%CI:2.241-5.772),营养风险比例更高(<3分,OR=0.599,95%CI:0.376-0.956),出现胸腹水的比例更高(无胸腹水,OR=0.420,95%CI:0.254-0.695)。 结论:近半数的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前一个月内才接受到安宁疗护服务,患者的文化程度、病程会影响首次就诊时间;而较晚就诊的患者总体身体状态更差。需要进一步研究改善晚期肿瘤患者首次至安宁疗护科就诊的策略,以充分利用安宁疗护服务,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