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喻晓东  林芳  李扬麟  毛艳卿 《内科》2012,7(3):227-229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治疗价值。方法将80例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RTG组)和阿魏酸钠治疗组(SFG组)。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内皮素-1(ET-1)、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微量白蛋白(Alb)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SFG组血尿β2-MG、尿Alb及血ET-1均显著降低(P〈0.01),并且脂质代谢紊乱亦有改善;而RTG组血尿β2-MG、尿Alb及血ET-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钠治疗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逆转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2.
毛艳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3):2807-2808,2811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提高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 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124例,按照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75例和非感染组49例,将两组患者的资料、实验室诊断、医疗差异、住院环境等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血肌酐、甘油三酯及尿素清除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各项资料分别为:年龄(66.4±11.5)岁、(54.3±15.5)岁,住院天数为(25.6±10.7)d、(14.7±14.3)d,白蛋白为(25.3±10.2)g/L、(36.1±11.3)g/L,血红蛋白为(77.4±13.4)g/L、(89.5±17.6)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使用、病房环境、责任护士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医院感染的好发部位为呼吸系统占43.6%、胃肠道占21.3%、导管感染占17.0%.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患者自身及医疗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同时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翟晓丽  毛艳卿 《新中医》2004,36(12):55-56
目的:观察尿石通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654-2口服并多饮水及对症处理;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石通。2组均以2月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54%,对照组为69.5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疗效均以结石长径<10mm者为佳,但治疗组疗效更佳(P<0.05);腰痛、血尿、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消失时间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尿石通对上尿路结石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下腔静脉与体表面积比值( VCD)、心钠素( ANP)、红细胞压积( PCV)、血红蛋白( Hb)判定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敏感性。方法选择血液透析患者89例(观察组)、正常志愿者89例(对照组),观察组于血液透析前及透析2、10 h检测ANP、PCV、Hb及VCD,对照组于观察组透析前检测各指标。结果观察组透析前ANP、PCV、Hb、VCD分别为(572.3±329.2)pg/mL、(38.7±3.8)%、(99.3±8.4)g/L、(9.92±0.99)mm/m^2。透析后2 h ANP、VCD明显下降(P均<0.05),分别为(312.2±188.7) pg/mL、(8.48±1.23) mm/m2,透析后10 h ANP、VCD与透析后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V、Hb在透析后2 h升高不明显,分别为(39.8±3.6)%、(104.7±8.0) g/L,透析后10 h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 ANP、VCD判定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毛艳卿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164-2165,2174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联用促红素治疗透析患者贫血及对其营养状态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维持血液透析的贫血患者52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27例给予左旋卡尼汀联用促红素,对照组25例单独给用促红素,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治疗后4、8、12周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TF)、相对体重(KBW)。结果左旋卡尼汀联用促红素组及促红素组针对Hb、Hct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左旋卡尼汀联用促红素组Hb、Hct与促红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8周及12周,与治疗前比较,Alb、PA、TF、KBW均有显著升高,P﹤0.05,P﹤0.01。观察组升高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与促红素联用可改善透析患者贫血状态,提高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毛艳卿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5012-5013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与环孢霉素(Cyclosporine,CsA)联合激素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综合疗效. [方法] 80例经肾活检诊断为活动性LN患者,尿蛋白定量≥1.5 g/24 h,随机分为他克莫司组40例[0.07~0.08 mg/(kg·d)]和环孢霉素组40例(3~5 mg/(kg·d),与激素联合治疗6个月.主要观察治疗前后SLE~DAI、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补体C3、anti-dsDNA和ANA阳性率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TL联合激素综合治疗狼疮性肾炎中具有理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和CsA相比,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蛋白尿并控制疾病的活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组合型人工肾(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8例尿毒症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组合型人工肾组和血液透析组,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肾素活性、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观察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组合型人工肾组肾素活性、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下腔静脉直径/体表面积(VCD)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89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组),于透析前及透析后1h采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下腔静脉直径,计算VCD;另选择与透析组相匹配的89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VCD。测量超滤量≥2.5kg及〈2.5kg透析前后VCD。采用Cox回归分析法对VCD与超滤量的关系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透析组透析前及透析后1h的VCD分别为(9.92±0.99)、(9.01±1.43)mm/m^2,透析前后比较,P〈0.05;对照组VCD为(8.88±1.29)mm/m^2,与透析组透析前比较,P〈0.05。超滤量≥2.5蚝者透析前后VCD分别为(9.93±1.78)、(8.90±1.31)mm/m^2,透析前后比较P〈0.05;超滤量〈2.5kg者透析前后VCD分别为(9.30±1.21)、(9.02±1.10)mm/m^2,透析前后比较P〉0.05。超滤量≥2.5kg时超滤量与VCD呈负相关(r=-0.928,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VCD明显降低;超滤量≥2.5kg时VCD与超滤量呈负相关;VCD能初步判定患者体液处于平衡状态时的体质量,可作为超滤量≥2.5奴时血液透析量的调节指标。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属微血管病变,早期出现足细胞损伤,进一步发展为蛋白尿,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1].羟苯磺酸钙是一种微血管保护剂,是目前公认较理想治疗微血管病变的药物[2].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量,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较好[3].本文就我院采用羟苯磺酸钙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对患者蛋白尿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4例,诊断均符合1999年 WTO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及其他疾病所致的肾脏损害、自身免疫功能低下、酮症酸中毒、感染、心力衰竭等.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龄24 ~ 65[平均(45.6±12.3)]岁;对照组47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26 ~ 68[平均(44.8±11.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