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心肌酶谱血糖及电解质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窒息新生儿及正常新生儿肾功能、心肌酶谱、血糖和血解质。方法 检测50例窒息新生儿和35例正常对照新生儿的肾功能(BUN,Cr)、心肌酶谱(AST,LDH,CK,CK-MB,HBDH),血糖和血清Na^+、K^+、Cl^-,Mg^2+。结果 窒息组血清BUN、Cr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心肌五酶窒息组每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除了脑损伤外,心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哺乳期乳腺癌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为探讨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癌在诊断和治疗上是否具有特殊性,笔者回顾性分析近5年收治的妊娠哺、乳期乳腺癌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妊娠期,8例哺乳期乳腺癌,并与同期收治的普通乳腺癌患者在诊断、病期、治疗方法、5年总生存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示,5年总生存率为58.33%(7/12),比同期普通乳腺癌5年总生存率74.81%(805/1076)为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1934);与相同时间、相同分期和年龄的患者(60.06%,194/323)比较,其生存率也无明显差别(P=1.000)。提示妊娠、哺乳不是乳腺癌的独立的预后不良指标。多数患者就诊时病期偏晚,是预后比普通女性乳腺癌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p53蛋白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和p53基因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p53的表达,分析其与腋淋巴结转移和5年无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survivin基因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8.75%(55/80)、p53基因阳性表达率为46.25%(37/80),均与腋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5年无病生存率相关(P<0.05)。survivin和p53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发病年龄、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survivin和p53基因表达相关(P=0.0025)。结论survivin和p53基因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能更好地判断乳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应用价值,分析影响检出率的相关临床因素。笔者采用在乳腺肿瘤所在象限的乳晕皮下组织注射亚甲蓝,先行SLNB,随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手术。结果示50例乳腺癌患者中SLN检出率为94.0%,假阴性率19.0%,准确性91.5%,敏感度80.9%;原发肿瘤位于乳腺外上象限者,术前或术中切片确诊与SLN检出有关(P<0.05);患者年龄、术前是否化疗、肿块大小与SLN检出率无关(P>0.05)。提示SLN可以准确预测原发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  相似文献   
5.
新辅助化疗对Ⅱ期和Ⅲ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分别在Ⅱ期和Ⅲ期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994年9月~1999年9月术前经病理确诊可手术乳腺癌426例,分为新辅助化疗组(A组)和对照组(R组)分析两组的术式选择、局部控制和5年生存率,评价新辅助化疗在Ⅱ、Ⅲ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价值.结果:Ⅱ期可保乳率由24.7%提高到44.6%(P=0.000),两组5年总生存率(OS)和无瘤生存率(DFS)无差异(P=0.525、0.581)Ⅲ期A组患者5年OS和DFS(62 9%、58.1%)均高于B组(39.5%、32.6%)(p=0.014、0.010).Ⅱ、Ⅲ期化疗后需植皮术均下降(P=0.000、0.000),3年内复发转移A组均低于B组(P=0.035、0.027).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提高Ⅱ、Ⅲ期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保乳率、减少植皮术、降低局部复发转移;可提高Ⅲ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申郑堂  欧慧英  王守满  李燕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0):825-827
目的评价临床Ⅰ期乳腺癌体征、B超、钼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该科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临床Ⅰ期乳腺癌93例,有乳腺原发病灶体征、B超、X线钼靶检查完整资料。结果93例乳腺癌中,B超阳性78例(83.9%)、钼靶阳性62例(67.7%)(P<0.05)、B超或钼靶之一阳性者88例(94.6%)。有乳腺癌临床体征的77例(82.8%)例中,B超阳性68例(88.3%)、钼靶阳性54例(70.1%)、两者之一阳性者75例(97.4%)。浸润性癌73例(78.5%)中,B超阳性61例(83.6%)、钼靶阳性50例(68.5%)(P<0.05),两者之一阳性者69例(94.5%);非浸润癌20例(21.5%)中,B超阳性者10例(50.0%)、钼靶阳性者17例(85.0%)(P<0.05)。结论临床Ⅰ期乳腺癌B超、钼靶联合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应用单一方法。浸润癌B超准确率高于钼靶,而在非浸润癌中钼靶准确率高于B超。  相似文献   
7.
欧慧英 《广东医学》2003,24(5):471-471
患儿 ,男 ,1+ h,第 1胎 ,第 1产 ,孕 4 2周 ,剖宫产 ,体重 3 3kg,Apgar评分 1min8分 ,5min 9分 ,10min 10分 ,左侧顶部头颅大血肿。生后即发现全身皮肤出现出血点 ,且逐渐增多。即测脐血小板 36× 10 9/L。患婴之母自 8岁起患有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慢性ITP) ,血小板一直在 (30~4 0 )×10 9/L。怀孕 4个月时因全身瘀点瘀斑住我院妇科 ,血小板 (10~ 30 )× 10 9/L。给予强的松、丹那唑、丙种球旦白等治疗 7d皮肤症状消失 ,好转出院。孕 39+ 周入院待产 ,查血小板 19× 10 9/L ,给予强的松6 0mg/d,输单采血小板 ,丙种球旦白及长春新碱…  相似文献   
8.
Laurence—Moon—Biedl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国内仅有少数报道。现将我科1987年2月收治确诊一例报告如下。男性患儿,6岁7个月,住院号37067。因渐进性肥胖6年,明显肥胖伴智力视力低下3~4年就诊。三孕三产,分娩及新生儿史无特殊。6月试坐,2岁始学步,学叫"爸妈,"3岁时讲单音词,6岁后可作lO以内加减。由生后6月起渐趋肥胖,3岁后明显肥胖,且出现逐渐加重的视力减退,6岁后难以辨认3米外之来人。每天饮水5~6磅,尿量1500ml 左右。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1+h,第1胎,第1产,孕42周,剖宫产,体重3.3 kg,Apgar评分1 min 8分,5 min 9分,10 min 10分,左侧顶部头颅大血肿.生后即发现全身皮肤出现出血点,且逐渐增多.即测脐血小板36×109/L.患婴之母自8岁起患有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ITP),血小板一直在(30~40)×109/L.怀孕4个月时因全身瘀点瘀斑住我院妇科,血小板(10~30)×109/L.给予强的松、丹那唑、丙种球旦白等治疗7 d皮肤症状消失,好转出院.孕39+周入院待产 ,查血小板19×109/L,给予强的松60 mg/d,输单采血小板,丙种球旦白及长春新碱1次治疗.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与CT检查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CT 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23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发病与围生期缺氧窒息、产伤、孕妇疾病及脐带因素等有关。临床多以呼吸异常、惊厥为首发症状。CT 检查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占87%)。死亡4例与出血量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有关。存活者2周左右出血可吸收,部分患儿于一个月后出现脑积水,随访时发现神经功能障碍者占21.7%。做好围生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及时处理围生期窒息,是减少颅内出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