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提出职业病防治的重点。方法对某化工股份公司新建6万吨/年聚氯乙烯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结果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氯化氢、氯气、磷化氢、硫化氢、氯乙烯、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二氯乙烷、三氯乙烷、乙醛、氢氧化钠、氯化汞等。除少部分作业点空气中粉尘、毒物浓度和噪声强度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外,大部分作业点空气中粉尘、毒物浓度和噪声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基本可行、有效。须加强对粉尘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矽肺大鼠肺脏对抗原的免疫应答以及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探讨矽肺易受感染的免疫学基础。方法:分别两次通过气道、腹腔给予矽肺大鼠模型及正常对照动物卡介苗(BCG),动态检测两次免疫后血清特异性IgG水平,试验终末测定肺灌洗液特异性IgG水平;皮内注射BCG观察动物迟型超敏反应;气道注入鸡红细胞,评价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体外检测脾淋巴细胞分泌特异性IgG水平。结果:抗原免疫后矽肺气道/腹腔免疫组血清与肺灌洗液特异性Ig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肺泡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大鼠,迟发性变态反应与正常对照相似。结论:矽肺大鼠对抗原刺激表现出强烈的特异性IgG反应,矽肺动物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某新建汽车生产线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和控制效果。方法对该汽车生产线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对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合相应的职业卫生工程防护设施进行评价。结果粉尘、化学性有毒气体和噪声是汽车生产线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除个别作业点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外,其余作业点粉尘和化学性有毒气体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噪声作业点合格率84.8%。结论该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应加强抽风排毒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加强防噪声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鼠矽肺模型对绵羊红细胞抗原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鼠矽肺模型对绵羊红细胞 (SRBC)抗原的免疫应答。方法 矽肺模型大鼠分别通过气道、腹腔给予SRBC ,观察其血清溶血素、血清与肺泡灌洗液特异性IgG水平的动态变化、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 (DTH)以及肺引流淋巴结、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结果  (1 )第一次抗原免疫后第 7、1 2、2 0、2 5、32天 ,第二次抗原免疫后第 5、1 2、1 5天 ,矽肺气道免疫组大鼠血清溶血素半数溶血指数 (HC50 )分别为 47.4± 1 .0、52 .2± 4 .6、31 .1± 1 1 .9、43 .8± 3 .5、33 .6± 1 6 .8、49.0± 2 .3、92 .9± 2 0 .2、87.7± 5 .2 ,高于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 40 .4± 1 0 .6、2 .8± 2 .5、0 .8± 0 .6、6 .6± 5 .8、1 .4±0 .1、36 .5± 1 6 .5、53 .0± 33 .2、2 .6± 2 .2 )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 (2 )第一次抗原免疫后第 1 2、2 0、2 5、32天 ,第二次抗原免疫后第 5、1 2、1 5、2 7天 ,矽肺气道免疫组大鼠血清特异性IgG(A4 90 nm值 )分别为 1 .67± 0 .1 9、1 .98± 0 .36、1 .1 2± 0 .50、1 .38± 0 .30、2 .75± 0 .1 5、2 .60± 0 .2 8、2 .86± 0 .1 0、2 .50±0 .2 0 ,高于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 0 .59± 0 .30、0 .56± 0 .2 1、0 .2 1± 0 .1 6、0 .2 2± 0 .1 0、0 .81± 0 .2 5、0  相似文献   
5.
江世强  葛宪民  翟日洪  欧军荣 《广西医学》2004,26(10):1531-1532
2002年下半年,广西连续发生了三起群体性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了多人伤亡的惨重后果,在进入新世纪今天,仍然发生如此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中毒事故,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锡冶炼工工作场所粉尘危害状况,从而为制定锡冶炼工尘肺病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某企业锡冶炼车间历年来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和尘肺病诊断及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等资料,对工作场所进行粉尘成分及粉尘分散度分析,并通过粉尘接触剂量与尘肺发病率的分析,评价锡冶炼工尘肺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1999—2010年间共对粗炼车间512名和精炼车间273名工作1年以上的作业工人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确诊尘肺病9例(7例在粗炼车间,占77.78%),平均发病年龄(39.0±5.1)岁,平均发病工龄为(15.7±3.0)年。尘肺小阴影形态以q影为主,总体密度集1级,分布范围达2~4个肺区,仅1例有限制型肺通气功能轻度障碍,无合并肺结核病例。锡冶炼生产粉尘主要由SnO2、SiO2、Sn、SnS、Fe3O4、Fe2O3、FeS等物质组成,粗炼车间冶炼工工作场所粉尘浓度为0.67~36.13 mg/m3,TWA为5.92 mg/m3,最大超限倍数为6.3倍,粉尘SiO2平均含量为22.43%;精炼车间冶炼工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为0.90~95.44 mg/m3,TWA为4.17 mg/m3...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对某锡冶炼厂的主体生产单位粗炼车间反射炉进行作业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反射炉作业工人接触空气中的粉尘和铅浓度合格,接触空气中的砷和镉浓度超标;沉降尘含有砷。反射炉作业工人发生的健康损害与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密切相关。企业应改善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管理,使作业工人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铁路系统女工月经失调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 020例广西铁路系统女职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月经失调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铁路系统女职工月经失调的因素.结果 2 020例铁路系统女职工月经失调发生率为42.62%,最常见的3种症状分别为月经周期紊乱(38.44%)、经量减少(32.17%)和痛经(27.64%).轮班作业和噪声接触是铁路系统女职工月经失调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噪声接触和轮班作业可增加铁路女工月经失调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综合分析方法,对乳胶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及接触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作业人员接触的粉尘、化学因素(氨除外)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部分作业场所氨、噪声、高温的浓/强度超标。建议企业要根据危害特点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0.
对4家汽车涂装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发现其作业场所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环己酮、丁醇、乙酸和乙酸丁酯等化学性有毒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