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下肢瘢痕癌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烧伤重建外科 1998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9例下肢瘢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致伤因素、癌变潜伏期、病变部 位、溃疡面积、病理类型、骨质侵犯、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式、修复方法与预后等。结果:89例下肢瘢痕癌患 者中,男70例,女19例;最常见致伤因素依次为火焰烧伤(42例)、创伤(19例)、烫伤(12例)。病变最常见于小腿(31 例),其次为大腿(11例)、足跟(11例);溃疡面积为1.5~600.0 cm2 。其中鳞状细胞癌80例、疣状癌8例、肉瘤1例。术前 发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78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49例,单纯淋巴结活检、切除29例;9例发现淋巴结转移,8例有 骨质侵犯;24例行截肢术,53例行病灶扩大切除皮片移植术,12例行病灶扩大切除皮瓣修复术。65例得到随访,8例 出现复发,其中截肢者2例,扩大切除者6例,且肿瘤复发与手术方式无关(P>0.05)。结论:下肢瘢痕癌复发转移率较 高,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并定期随访;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较常见,需行淋巴结活检、切除或清 扫;局部扩大切除、植皮或皮瓣修复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但癌肿较大、侵犯较深且下肢瘢痕广泛、畸形严重者可考 虑截肢。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征性听神经病谱系障碍家系进行已知致病基因筛查分析,了解是否存在可能致病的基因突变。方法选择本课题组收集到的一个家系4代24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Primers进行引物设计,采用直接测序法对已知听神经病相关基因进行测序,使用DNAMan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该家系遗传方式符合显性遗传特征,患者听力学特征符合非综合征型听神经病谱系障碍,对家系中全部患者及部分听力正常成员完成DIAPH3、OTOF、PJVK、GJB2基因外显子及线粒体DNA12SrRNA1494、1555位点的测序分析,未发现可疑致病突变。结论该家系未检测到已知相关基因致病突变,高度提示新基因突变致病的可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50个无家族遗传史的聋儿家庭寻找可能的致聋基因突变,为这些家庭的再生育计划予以指导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受检者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直接测序技术对GJB2、SLC26A4、线粒体DNA12Sr RNA的1494和1555等3个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50个家庭中明确遗传倾向的有22家,其中GJB2基因突变者12家,突变方式有235del C、176del16bp、299_300del AT、257C>G、427C>T、189del14bp、605ins46bp等;SLC26A4基因突变者10家,突变的方式有IVS7-2A>G、2168A>G、317C>A、413-414del T、589G>A、IVS15+5G>A、1229C>T、1594A>C、1975G>C、2027T>A。结论即使没有家族史,聋儿家庭再生育前也须行基因诊断,以降低再生育聋儿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烫伤脓毒症时外周血淋巴细胞蛋白质组的变化特点.方法 24只雄性成年家兔被随机分为对照组、烫伤组、烫伤脓毒症2 h和6 h组,每组6只.采用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模型,烫伤后24 h经耳缘静脉注射铜绿假单胞菌悬液(ATCC 27853,浓度6×1012 cfu/L)1 ml/kg制备烫伤脓毒症模型;对照组用37 ℃温水进行假烫伤.烫伤组于伤后24 h、烫伤脓毒症组于注射菌液后2 h和6 h取颈动脉血分离淋巴细胞,裂解细胞,提取总蛋白,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考马斯亮蓝染色,扫描、分析图像并筛选差异蛋白质点(判断差异的标准为平均表达量相差超过3倍,由本课题组设定).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方法得到肽质量指纹图谱,利用Mascot软件搜索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 对照组、烫伤组、烫伤脓毒症2 h和6 h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1 051±21、1 026±30、1 078±36、1 065±31,平均匹配率分别为91%、89%、92%、94%.烫伤脓毒症2 h与6 h组间各蛋白质点表达量无差异;与对照组比较,烫伤组、烫伤脓毒症2 h和6 h组共筛选出19个差异蛋白质点,得到鉴定的有12个,包括11种蛋白质,即Cofilin、肽酰-脯氨酰-顺反式异构酶胞溶质蛋白A、泛素、核苷二磷酸激酶、谷氨酸脱氢酶、硒结合蛋白Ⅰ、β-肌动蛋白、过氧化物氧化还原素6、膜联蛋白Ⅰ、肌动蛋白-3、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结论 严重烫伤并脓毒症时外周血淋巴细胞蛋白质组发生变化,表达改变并经鉴定的11种蛋白质功能涉及蛋白质折叠、装配、运输、降解,以及胞内信号传递、炎症、免疫、能量代谢、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这些蛋白质与烧伤后脓毒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对Aβ25-35导致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应用电针刺激后cAMP/PKA/CREB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方法48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D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2只。模型组与电针组采用Aβ25-35建立AD模型后电针组给予电针刺激,模型组未给予电针刺激;假手术组双侧海马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4组均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记忆与空间探索能力,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丙二醛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海马cAMP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5-羟色胺1A受体、蛋白激酶A与p-CREB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检测海马总Tau蛋白表达水平及Tau蛋白Ser396位点磷酸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假手术组与对照组逃避潜伏期缩短、跨越平台次数增多、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0.05),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5-羟色胺1A受体、蛋白激酶A及p-CREB水平增高(P〈0.05),丙二醛、总Tau蛋白、pTau—Ser396、c—los蛋白水平降低(P〈0.05);电针组总Tau蛋白、c—los及PKA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明显提高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空间探索能力,可能是通过拮抗cAMP/PKA/CREB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异常改变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兔心、肺组织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激活的影响。方法:采用窒息性心脏骤停制备兔PCAS模型,复苏成功兔随机分为PCAS组、大承气汤组,另选5只健康兔作为正常对照组。在ROSC后15 min,大承气汤组给予大承气汤15 g/(kg·d)灌胃。48 h取动物血液检测,后处死动物,取心肺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测定PAR-1蛋白含量。结果:PCAS组兔心肺组织中PAR-1蛋白含量降低(均P0.01)。大承气汤组心肺组织中PAR-1蛋白含量较PCAS组升高(P0.05)。结论:PCAS发生时,心肺组织存在PAR-1过度激活,大承气汤对PCAS兔PAR1激活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研究崔公让教授治疗脱疽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崔公让门诊治疗脱疽有效的医案179 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运用该软件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统计分析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崔公让诊治脱疽的179 个医案,得到处方共179 首,用药101 味,使用频次位居前10 的高频药物为当归、甘草、丹参、鸡血藤、穿山甲、玄参、金银花、薏苡仁、陈皮、白术。分析显示,药物多为甘温之品,归经以心、脾经为主;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前3 位为甘草-当归、丹参-当归、鸡血藤-当归;关联度较高的药对前3 组为白芥子-麻黄、白术-牡丹皮、玄参-白芍;通过聚类算法获得核心组合22 个、新处方4 个。结论:崔公让治疗脱疽以病在血、调之络为主要治则,注重病理因素瘀,结合患者合并症状、证型,施以活血化瘀、温阳散寒、补气养血、滋阴清热、燥湿行气之法。  相似文献   
8.
该文主要介绍崔公让教授运用芳香药物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崔教授认为,脾为湿困、升降失调,致使脾胃受纳、运化、升降等功能失调,治疗时应根据脾胃的生理特性,即“脾喜燥恶湿,胃喜温恶寒,脾喜升胃主降”等,辨证治疗。崔教授根据“芳香偏入脾”理论,治疗脾胃病时注重运用芳香化湿药、芳香理气药、芳香温中药,以达到健脾燥湿、行气解郁、温经止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祛痹痛风饮治疗痛风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其潜在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祛痹痛风饮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结合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出祛痹痛风饮的活性成分–痛风靶点网络。通过GeneCards、OMIM、TTD、DRUGBANK数据库获得痛风的疾病靶点。将药物的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交集,获得共同靶点。将交集靶点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PPI),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将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共预测到祛痹痛风饮中191个活性成分,87个与痛风共同的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与炎症反应、细胞对脂多糖的应答、基因表达的正调控等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涉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方面。结论祛痹痛风饮可能通过促进尿酸排泄、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发挥治疗痛风的作用,为深入研究祛痹痛风饮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一个遗传性聋家系进行致病基因鉴定、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方法 运用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检测一个非综合征型聋家系遗传学病因,对检出的致病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合STR检测技术对该家系行产前诊断。结果 一个家系两代人(Ⅰ:2、Ⅱ:2、Ⅱ:3)均为遗传性聋,但病因不同,先证者(Ⅰ:2)是SLC26A4基因C.919-2A>G纯合突变导致,两个异卵双胞胎女儿(Ⅱ:2、Ⅱ:3)耳聋病因是MYO15A基因c.5062_5063delCT/c.7396-1G>A复合杂合突变。先证者孕期胎儿产前诊断结果显示耳聋风险低,出生后复查与产前诊断一致,并顺利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该非综合征型聋家系的基因型,首次明确了MYO15A基因c.5062_5063delCT突变为致病性变异,拓展了MYO15A基因致病突变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