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3月20日上午10时,我站接到某卫校的电话报告,说有10多名学生腹痛、腹泻,疑是食物中毒。站领导一面向卫生局作了汇报,同时召集了分管领导,卫监科,检验科有关人员作了简单的研究分析,立即决定,由梁炯明副站长、陈进副主任等五位同志前去调查处理。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1.1 1999年3月19日,某卫校第三食堂做好晚饭,用盆盛装后,用车送到该校附院食堂,路程约600米,实际开饭为医士班学生约120人,于19日下午5时至5时40分卖完晚餐。1.2 当晚的菜谱有:瘦肉炒酸菜、红烧…  相似文献   
2.
梁炯明  谭垂敏  卢耀娟 《广西医学》2008,30(11):1730-1731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肠道烈性传染病,起病急,传播快,易引起暴发流行,我国将霍乱列为甲类传染病[1].玉林市1961年以来曾先后发生过7起霍乱疫情,其中外源性6起,内源性1起.近10年未发生过疫情.为了了解外环境霍乱弧菌污染情况,我们于2004~2007年对外环境霍乱弧菌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3.
梁炯明  庞洪义  卢耀娟 《广西医学》2008,30(10):1532-1533
玉林市原属麻风病高发区,1956年开始查治麻风病,20世纪50年代麻风年平均发病率为3.07/10万,经过不断防治,麻风发病率不断下降,1992年发病率降至0.39/10万,达到部颁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1],此后进入净化监测阶段.近10年来,麻风病防治受到大环境因素的影响,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皮防机构经费短缺,技术队伍不稳定,麻防工作靠皮防机构孤军作战,难以完成麻风净化监测的繁重任务,是影响麻风防治工作突出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巩固和发展麻风病防治成果,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玉林市结合当地实际探索麻风病防治长效机制,使全市麻风病防治工作持续运转,解决了技术措施难以落实的实际问题,巩固和发展了麻风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4.
广西玉林地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玉林地区历史上是高疟区,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是主要传疟媒介。经过多年的防治,至1978年发病率已降至0.088‰。但由于流动人口逐年增多,每年有大量的传染源输入,对巩固灭疟成果造成威胁,1980年容县六林村曾因传染源输入扩散导致恶性疟暴发。为了及时发现和治疗输入性传染源,1983年以来,对流动人口采取疟疾监测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至2008年8月,广西玉林市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5起,累计发病5人。经救治病人,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及时控制了疫情。为总结经验,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依据,对疫情特点和处理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中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布,人类传染病的可能传染源,制定公共卫生措施并评价其有效性,同时为微生物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按照2010—2011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内部资料进行增菌和分离鉴定。结果 94份鸡肛拭子样本未检出沙门菌;94份鸡胴体样品检出16株沙门菌;45份鸡胴体检出2株空肠弯曲菌;45份猪胴体和45份猪肛拭子样本各检出3株沙门菌;45份猪鼻拭子检出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份鸡场环境样本均未检出沙门菌;17份猪场环境样本检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沙门菌。结论玉林市的禽、畜肉沙门菌的污染主要发生在屠宰过程,而生猪及其养殖环境主要是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玉林地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的发病情况及其特点 ,现对1997~1999年玉林地区AFP病例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1材料和方法资料来自玉林市各县(市)、区1997~1999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上报的个案调查表、本级随访表及自治区卫生防疫站脊灰实验室的病毒分离结果等 ,并应用EPIinfo软件进行处理分析。2结果2.1AFP发病情况AFP包括脊髓灰质炎、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横贯性脊髓炎、周期性麻痹等疾病。玉林市1997~1999年共报告AFP病例84例 ,通过调查、随访及病毒学分离结果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喀斯特地形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监测措施,以利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方法采取螺情监测,及时处理残存的螺点,阻断传播途径,继续对疫区人群及动物宿主查病和对流动人口开展监测。结果1989~2008年20年中每年坚持查螺,其中巩固监测阶段1989—2000年累计在疫区查螺面积10259772m^2,发现残存螺点面积4300m^2,疫区小学生皮试阳性率0.57%,居民粪检795人全部阴性,动物鼠、犬、牛查病全部阴性;非疫区查螺面积13740434m^2,采发现钉螺,学生皮试阳性率为零,居民粪检无阳性。净化阶段2001-2008年,疫区累计查螺面积4066843m^2,居民血清抗体检测1959人,抗体阳性率0.25%,抗体阳性者粪检结果阴性,对鼠、犬、牛调查无阳性;非疫区居民抗体检测1230人,阳性率为0.16%,阳性者粪检结果均为阴性;外来流动人口血学检查334人,阳性率2.1%,对抗体阳性者粪检未发现血吸虫虫卵。结论喀斯特地形血吸虫流行区由于地形复杂,容易残留钉螺,坚持反复查螺查病是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玉林市2001~2007年疟疾监测结果,为加强疟疾防治后期监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07年玉林市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发热病人以及重点人群荧光抗体监测资料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玉林市7年间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102692人次、外出回归人群54296人,外来流动人群15052人,未发现当地感染病例,输入病例79例,其中感染病例占73.42%,外来流动人口病例占26.58%,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11%和0.14%,重点人群IFAT抗体阳性率为0.032%。结论玉林市2001年以来无当地感染病例,检出病例全部是输入性病例,病人分布面广,未发生输入继发病例,疟疾监测和防治措施可行有效。应继续加强对流动人群、特别是从高疟区回归人群疟疾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10.
以三级防治网为载体巩固和发展灭疟成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林市原属疟疾高度流行区.解放初期发病率为558.22/万(1953年),原虫率为32.28%~67.50%,脾肿率达31.00%以上:经过多年的不断防治,1989年疟疾发病率降到0.005/万.全市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993—1994年辖区有60.00%以上的县(市)达到部颁消灭疟疾际准。此后全市疟疾防治工作进入净化监测阶段.近10年来.疟疾防治工作受到大环境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流动人员频繁,基层经费投入短缺和寄防队伍不稳定.成为影响灭疟工作的突出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巩固和发展灭疟成果.是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探索疟疾防治长效运行机制.使全市疟疾防治工作惯性运转.灭疟成果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