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对比微生物检验在医院尿路感染中的控制效果,分析微生物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尿路感染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培养并分离出大肠埃希氏菌300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肠埃希氏菌采取微生物检验手段,对照组大肠埃希氏菌不给予任何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轻度感染的发生率为67.3%,对照组为3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度感染的发生率为30.7%,对照组为4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重度感染的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明显降低尿路感染患者的感染程度,感染预防以及控制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ENA多肽抗体谱,并以欧蒙斑点法为金标准对蛋白质芯片法检测ENA多肽抗体谱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同时用蛋白质芯片法和欧蒙斑点法测定患者血清中ENA多肽抗体谱,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蛋白质芯片法测定结果同斑点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蛋白质芯片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阴性预示值,且具有高通量、样品用量少、操作简单、快速、易于标准化等优点,可作为临床实验室参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从1970年Dane氏发现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HBV)颗粒以来,人们对其结构,功能和临床意义的研究日益深入。1986年,Theilmann等,发现前S1蛋白和HBV-DNA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指出前S1蛋白可能直接反映病毒活动期复制状态,而且前S1蛋白与HBsAg,肝内HBcAg以及HBeAg滴度呈正相关。前S1蛋白为乙型肝炎病毒外膜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含有肝细胞膜受体在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和机体免疫应答方面起重要作用。中国为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约10%以上患者转为慢性肝炎,部分演变为肝硬化同时乙肝病毒也是原发性肝癌的诱发因子。乙肝病毒对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天津市塘沽区中医医院三年来2768例妇科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测结果的分析,运用超高倍医学呈像系统。了解妇科阴道病的病原菌。为临床提供了及时准确地诊治依据,使患者得到及时地治疗。方法用湿片在显微镜下直接镜检滴虫、真菌、衣原体等,再用革兰染色和培养复检。结果2768例阴道分泌物标本中真菌阳性率17.6%,线索细胞阳性率12.5%,滴虫阳性率2.1%。结论超高倍显微呈像系统在妇女阴道病的临床诊断中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的囊性膨出,主要集中发生在颅内动脉分叉处,破裂前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后可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高的致死与致残率。其具体机制目前尚未得到临床证实,但其形成、发展、破裂是多种环境因素和众多基因共同导致的结果,尤其是具有较高活性与特异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其病变的重要参考依据。VEGF多态性检测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做出准确诊断,以减少死亡率。故本次研究围绕VEGF开展研究,旨提高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预防及诊治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小儿7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30 min内与治疗7 d内测定cTnI、CK-MB及IMA。结果观察组血清cTnI、血清CK-MBI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0.05);观察组IMA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0.05);IMA灵敏度较cTnl、CK-MB高,cTnI特异度较IMA、CK-MB高。结论 cTnI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具有一定特异性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检测IMA对于早期诊断以及疗效判断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变化以及健康宣教不足,非酒精性脂肪肝人群日益增多,已经成为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1]。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谱包括4个由轻到重的病理阶段,分别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大多数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病患者并无明显临床症状,不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在短期内造成肝脏损害。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较为权威的观点为二次打击学说,其中第一次为脂质代谢紊乱以及胰岛素抵抗造成的肝细胞脂肪沉积,从而形成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第二次打击则是过氧化损伤以及氧化应激损伤,进一步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如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持续进展,  相似文献   
8.
9.
杨茜  王莹  梁新妹 《海南医学》2008,19(7):29-3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符合条件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经体检证实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浓度并计算间接胆红素。再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根据冠脉病变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之间血清胆红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能是CHD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可通过血清胆红素等生化指标的综合测定间接评估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胆汁酸是胆固醇代谢的产物,主要在肝脏及肠道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少部分可由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产生。中枢神经系统中不但有合成胆汁酸的多种酶类,还有多种胆汁酸的结合受体,比如法尼醇X受体(FXR)、武田G蛋白偶联受体5(TGR5)、鞘氨醇1-磷酸受体2(S1PR2)等,在脑内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神经元电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亨廷顿病(HD)、脑卒中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关。以上表明胆汁酸是肠道微生物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介质。深入研究胆汁酸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将有助于丰富脑-肠轴的理论,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