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9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胚胎肾的组织发生:Ⅰ.光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多肽免疫反应细胞(PP—IR细胞)在人胎小肠中的个体发生及分布。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观察24例11-27周人胎小肠内PP—IR细胞的形态及定位。结果 胎期小肠的PP—IR细胞主要见于十二指肠,偶见于空肠上皮,回肠中未见。11-13周时PP~IR细胞数量很少,单个分散在十二指肠绒毛上皮间。14周后,PP—IR细胞呈增多趋势,除分散在小肠腺和绒毛上皮外,在十二指肠腺上皮中也可见该细胞。17~27周时,PP—IR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增减。胎期小肠的PP—IR细胞形态多样。结论 胰多肽在人胎小肠的内分泌细胞中已有表达。PP—IR细胞随着胎儿的发育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梁文妹  石爱荣  何素云 《解剖学报》1998,29(4):438-440,I010
为了探讨胰岛淀粉样多肽,在胎阑尾中的个体发及其与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关系,用免疫组织PAP法,对36例12-38周人胎阑尾中IAPP免疫反应性细胞,生称抑素IR细胞5-羟色胺-IR细胞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肥12周,阑尾上皮中已可见到SS-IR细胞,而IAPP-及5-HT-IR细胞于14周才见到。在整个胎期,阑尾中的IAPP-及SS-IR细胞始络分散存在,数量较少,而5-HT-IR细胞数量随胎龄增  相似文献   
4.
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胃肠道IAPP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梁文妹  石爱荣 《解剖学报》1994,25(4):413-416,T016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显示正常Wistar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胃肠道IAPP免疫反应细胞,观察其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IAPP-IR细胞随生后发育而发生变化。生后1d,IAPP-IR细胞即可见于胃肠道各段。18d时在胃体部较多,45d及成年时小肠各段较多,IAPP-IR细胞位于上皮细胞间及固有膜结缔组织中。本实验结果提示,大鼠胃肠道各段IAPP-IR细胞在个体生后继续发生变化。本文对上述结果可能的生物  相似文献   
5.
黄智  梁文妹 《解剖学报》2013,44(2):269-273
目的 探讨海洛因戒断、脱毒及复吸对大鼠肾上腺髓质细胞β-内啡肽(β-EP)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表达及血清皮质醇(COR)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1只)、盐水对照组(21只)和正常对照组(21只),实验组又分为戒断组、脱毒组和复吸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法及放射免疫测定法进行研究。结果 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比较,海洛因戒断组β-EP免疫反应(β-EP-IR)细胞染色变浅,平均灰度值升高(P <0.05);经美沙酮脱毒治疗,β-EP-IR细胞染色较正常及盐水对照组加深,平均灰度值降低( P <0.05);海洛因复吸组β-EP-IR细胞表达再次减弱,但与正常及盐水组比较,平均灰度值差异无显著性。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比较,实验各组大鼠肾上腺髓质ACTH免疫反应(ACTH-IR)细胞染色均变浅,平均灰度值增高,有显著差异(P <0.05)。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实验各组大鼠血清CO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结论 海洛因戒断、脱毒、复吸影响了大鼠肾上腺髓质细胞表达β-EP、ACTH以及血清COR的分泌。  相似文献   
6.
张芬熙  洪艳  梁文妹 《解剖学报》2013,44(3):334-338
目的 探讨睾丸支持细胞(SCs)对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hUCMSCs和SCs;
Transwell-insert系统共培养SCs 和hUCMSCs(共培养组);普通DMEM-F12培养基培养的hUCMSCs作为对照(对照组);添加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的hUCMSCs作为阳性对照 (细胞因子组)。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
化学等方法检测SCs对hUCMSCs增殖、细胞周期、表面标记分子表达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组和细胞
因子组hUCMSCs增殖明显加快,以共培养组尤为显著(P<0.05);共培养组和细胞因子组hUCMSCs 表面分子CD29和CD105阳性率均增高;细胞周
期分析显示,共培养组G0/G1期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而细胞因子组略有减少。透射电镜观察对照组与共培养组细胞均呈现原始细胞
的超微结构特点。结论 SCs共培养可促进hUCMSCs增殖,且共培养后仍保持其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7.
人阑尾的组织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文妹  何素云 《解剖学报》1990,21(2):210-214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较系统地观察了5-羟色胺、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在胚胎及新生大鼠胃肠道的个体发生及分布。结果表明:5-羟色胺免疫反应细胞最早见于第19d胚胎的小肠各段。胚胎第21d及新生期分布于胃肠道各段。5-羟色胺免疫反应细胞形态多样。胚胎期胃肠道中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也始见于第19d胚胎鼠的胃和小肠。胚胎第21d和新生期,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渐多,但也仅见于胃和小肠各段,结肠和直肠中未见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本文对大鼠胃肠道两种免疫反应细胞在胚胎发育中的可能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胡赟  梁文妹 《解剖学报》2007,38(6):731-735
目的 观察海洛因依赖对大鼠下颌下腺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白细胞介素2(IL-2)阳性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及海洛因依赖组.皮下注射海洛因建立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分别于第10、17、24、31、38d取下颌下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图像分析及细胞计数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盐水对照组大鼠下颌下腺EGF、IL-2阳性细胞的数量及强度均无明显改变.2.海洛因依赖期间,大鼠下颌下腺EGF、IL-2阳性细胞的免疫反应增强,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在整个海洛因依赖期间,EGF、IL-2 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始终低于空白组及盐水对照组(P<0.05).3.EGF与IL-2在大鼠下颌下腺内分泌细胞中有共存现象.结论 在海洛因依赖期间,大鼠下颌下腺EGF、IL-2阳性细胞的数量及反应强度均发生了规律性改变,提示大鼠下颌下腺分泌的EGF及IL-2参与了机体对海洛因依赖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后发育期家兔胰岛内胰岛素(insulin,Ins)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的表达及分布特点。方法:生后5、25、35、60、90 d家兔共50只,取胰腺组织制成连续切片,用SABC法和图像分析法对Ins和SST免疫反应(immunoreactive,IR)细胞的定位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家兔生后5 d,Ins-IR和SST-IR细胞团数量多染色深;25~90 d,Ins-IR细胞平均灰度值呈升高(P<0.05)又降低的变化,SST-IR细胞生后25 d时平均灰度值最高(P<0.05),此后平均灰度值降低;胰岛内Ins-IR和SST-IR细胞面数密度值(NA)在25 d时最高(P<0.05)。结论:Ins和SST在胰腺中的表达随家兔生长发育而变化,提示Ins和SST参与调节生后发育期家兔胰腺内分泌功能的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