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将氯芬黄敏片(感冒通片)人工牛黄测定过程中的加氯仿研磨改成加氯仿超声,改进前后测定结果对比表明此方法可行,为以后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了解中山地区A组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应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疑似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969例标本中168例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17.34%,男女比例为2.23:1.00.6~12个月年龄段婴幼儿最为易感.在该地区秋冬季节是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高峰在11~12月.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中山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对A组轮状病毒进行监测对其诊断和合理治疗及流行情况的监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和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值(PLT/NEUT%)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免疫学指标及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SLE患者与128例健康对照的资料; 比较两组RDW-CV和PLT/NEUT%水平,分析RDW-CV和PLT/NEUT%与CRP,ESR,C3,C4,IgG和SLEDAI-2000的相关性; 评价RDW-CV,PLT/NEUT%及两者联合检测在诊断SLE疾病的价值。结果 SLE组PLT/NEUT%水平低于对照组,而RDW-CV水平高于对照组; PLT/NEUT%与CRP,ESR和IgG呈负相关(r=-0.258~-0.245,均P<0.01); 与C3和C4呈正相关(r=0.507,0.309,均P<0.01); RDW-CV与CRP,ESR呈正相关(r=0.391,0.306,均P<0.01),与C3呈负相关(r=-0.236,P:0.07); RDW,PLT/NEUT%和C3与SLEDAI-2000有线性回归关系(t=-5.819~3.075,均P<0.01); 两者联合预测值(AUC=0.879)>PLT/NEUT%(AUC=0.861)>RDW-CV(AUC=0.784)。结论 RDW-CV和PLT/NEUT%可作为SLE病情变化的辅助监测指标,与SLE疾病活动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了解某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其对9种抗菌剂药敏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2 327例患者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实验,并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327例标本中检出支原体阳性1 016例,总阳性率为43.7%,其中Uu、Mh及Uu+Mh的阳性率分别为37.4%、1.0%、5.2%.支原体对9种抗菌剂总的药物敏感性分别为:MIN(92.2%)、DOX(91.3%)、JOS(84.4%)、CLA(80.5%)、AZI(60.5%)、ROX(42.0%)、SPA(39.2%)、LEV(27.3%)、OFL(15.6%).在支原体阳性标本中,呈三种或三种以上抗菌剂耐药的支原体占23.1%.结论 某地区支原体感染率较高,主要以Uu为主,Mh及Uu+Mh的感染也不容忽视.临床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剂,以控制耐药率的进一步上升,提高疗效.某地区治疗支原体首选药物为MIN和DOX.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姜黄素衍生物FM0817体外抗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VITEK-2Compact系统检测25株多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β-内酰胺酶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表型,PCR扩增相应耐药基因;滤纸片扩散法判断FM0817抗菌作用,结合耐药表型和基因型分析FM0817体外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机制.结果 25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和基因检测结果:β-内酰胺类耐药表型4种;阳性耐药基因9种:主要有blaSHV20%和blaoprD2基因缺失率60.00%;氨基糖苷类耐药表型4种;阳性耐药基因4种:主要有aac(6')-Ⅰ 80%,ant(3")-Ⅰ 32%;FM0817对25株铜绿假单胞菌抑菌环直径均在9~13mm,无明显差异.结论 FM0817有较强的体外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有进一步研发的前景;其作用机制与多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未发现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