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老年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其对老年危重病患者脏器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76例老年(>65岁)危重病患者,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常规治疗,并记录反映脏器功能的生化指标和预后主要指标.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实施的安全性良好.强化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后,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下降,两组患者死亡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危重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更有效、更及时地控制血糖,并显著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与胆红素及尿酸的关系.方法 将入选20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尿酸,比较其心绞痛发作时、3个月、6个月及1年内未再发作时胆红素及尿酸的变化情况.结果 心绞痛发作时胆红素降低,尿酸偏高.结论 胆红素和尿酸水平可间接反映不稳定型心绞痛机体氧化、抗氧化情况,胆红素对评估病情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在624例AMI患者中,有糖尿病者136例为A组,非糖尿病者488例为B组,然后将两组的发病年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并对可能影响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年龄较大[(66 10)岁比(64 9)岁,P0.01],空腹血糖较高[(10.8 3.9)mmol/L比(5.3 1.5)mmol/L,P0.01],心功能≥KillipⅢ级者较多(12.5%比6.1%,P0.01),A组发生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及心律失常明显高于B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B组(15.4%比5.9%,P0.01)。结论糖尿病是影响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粤东医院通过质量管理循环(PDCA循环)改进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静脉溶栓工作,供其它医疗机构借鉴。方法:自2017年1月开始,使用PDCA循环建立AIS静脉溶栓的绿色通道,并定期评估改进效果,需进一步改进的进入下一个循环。结果:在第一个循环中(2017年1-9月),共55例AIS患者接受了静脉溶栓,中位数门针时间(DNT)80 min,13例(23.6%)DNT≤60 min,平均恢复率为66.7%。为进一步改进DNT,进行了第二个循环(2017年10-12月),其中16例接受了静脉溶栓,中位数DNT达到59 min,10例DNT≤60 min(62.5%)。结论:我们成功运用PDCA循环建立了成熟的AIS静脉溶栓的绿色通道,掌握该方法有利于AIS静脉溶栓工作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附34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对346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主要从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诱因及死亡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是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病因(55.2%),其次是高血压性心脏病(21.1%)、风湿性心脏病(8.9%)及肺源性心脏病(8.2%)。感染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的主要诱因(68.2%),其次是劳累(14.9%)、心律失常(10.8%)及精神情绪因素(5.7%)。结论:冠心病、高血压是发生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年龄越大,越易发生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是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6.
患女,38岁,因受凉后开始出现阵发性咳嗽,咯白色粘痰,痰量不多发热,体温波动不定,尤以下午及夜间为甚,伴全身乏力,纳差,胸闷,气促,体重下降,1月内体重下降了10公斤左右,当时曾被诊断为“肺结核”,予“异烟肼、利福平”等药治疗1月后症状无缓解且病情呈加重趋势。询问病史,既往体健,否认有肺结核史,长期在家务农,否认到过疫区,无吸毒和性乱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微小RNA-302b(miR-302b)、白细胞介素-6(IL-6)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心肌损伤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AMI伴肺部感染患者49例作为感染组,同期选取62例AMI患者作为未感染组。统计两组入院时、入院48 h后、出院时Ang-2、miR-302b、IL-6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液各指标单一或联合诊断AMI伴肺部感染价值,并根据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分为中重度心肌损伤(n=26)和轻度心肌损伤(n=23),比较入院时、入院48 h后、出院时血液各指标及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谷草转氨酸(AST)],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入院48 h后两组血清Ang-2、miR-302b、IL-6水平达到峰值,感染组血清Ang-2、miR-302b、IL-6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AMI伴肺部感染价值的AUC>入院48 h后Ang...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