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8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职业用嗓人群声嘶患者喉镜特征及嗓音质量主客观评估结果, 探讨嗓音主客观检测对评估其嗓音障碍程度的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职业用嗓人群声嘶患者, 将其分为有声带器质性病变组(57例)和无声带器质性病变组(43例), 对其进行喉镜检查、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 VHI)中文版(VHI-10)量表评分测量、嗓音GRBAS主观听感知评估及嗓音声学检测; 以50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 比较三组结果。
结果 职业用嗓人群常见的声带器质性病变为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有声带器质性病变组和无声带器质性病变组的VHI-10总分、总嘶哑度G评分、基频微扰(jitter)及振幅微扰(shimmer)值均增高, 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 MPT)和发声障碍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 DSI)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无声带器质性病变组相比较, 有声带器质性病变组的VHI-10总分、总嘶哑度G评分、jitter和shimmer值均增高, MPT和DSI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有或无声带器质性病变的职业用嗓者均可出现声嘶症状, 其中声带器质性病变对患者的发声功能影响较大, 对职业用嗓人群进行嗓音主客观评估可了解嗓音障碍严重程度, 有助早期介入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胸前入路无注气内镜手术治疗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T1N0M0)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集应用经胸前入路无注气内镜手术治疗9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T1N0M0)患者,对肿瘤大小、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临床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91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内镜手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肿瘤平均((x)±s,下同)直径为(0.96±0.71 )cm,41例患者行单侧腺叶切除,3例行单侧腺叶次全切除,42例行单侧腺叶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5例行双侧腺叶切除.39例甲状腺微小癌(肿瘤直径<1.0 cm)患者行中央区淋巴清扫术,29例甲状腺癌(肿瘤直径1.0~2.0 cm)患者行中央区淋巴清扫术,其中2例同时行择区性颈淋巴清扫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9±17)min,手术出血量为(18±12)ml,术后平均住院日为(3±1)d.2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均在术后1~2个月内恢复,1例出现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暂时性低钙血症2例,无喉上神经损伤、气管损伤、皮下气肿、术后血肿、顽固性咳嗽.所有患者颈前未遗留手术瘢痕,对术后美容效果满意.术后随访7~ 85个月,平均(58.4±17.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经胸前入路无注气内镜手术治疗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近期疗效安全可行,术后美容效果好,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目前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的方法较多,但有些治疗方法患者的依从性较差,有些治疗方法需长期腹部带管,同时容易出现造瘘口周围感染。本文探讨环咽肌切断术在鼻咽癌及颅脑肿瘤治疗后环咽肌失弛缓症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材料与方法:2005年6月至2010年1月诊断为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8例,其中鼻咽癌放疗后6例,颅脑肿瘤术后2例。结果:8例患者均接受环咽肌切断术,术后患者可进食固体或软食,进食时间缩短,体重增加。结论:环咽肌切断术是治疗鼻咽癌及颅脑肿瘤治疗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有效手段,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颈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多中心研究,评价颈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3年6月~2008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共266例甲状腺肿物患者进行颈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评价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手术时间为(81.2±30.6)min;手术出血量(26.7±23.1)mL;术后3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术后血清肿2例,出血1例,无1例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结论 颈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手术类似,可达到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是一项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评价三维CT重建(3-DCT)在茎突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1年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40例行茎突片检查提示茎突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自身对照比较分析茎突片与3-DCT在茎突参数测量(长度、角度、形态等)中的差异及诊断的一致性。结果40例患者茎突片与3-DCT检查的茎突长度分别为(3.90±1.05)cmg和(3.50±0.78)cm,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CT测量茎突的内倾角〈20°者29侧次,前倾角〈20°者15侧次。40例患者3.DCT图像16侧次可见茎突部分软骨未钙化,不连续。茎突片和3-DCT诊断茎突综合征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分别与手术所见比较,茎突片诊断的灵敏度为97.4%,特异度为25%,阳性预测值为96.1%,阴性预测值为33.3%,约登指数(正确诊断指数)为22.4%;3.D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均为100%。结论茎突片经济、简便,但不够精确,可作为筛查茎突综合征的有效方法;3-DCT精确、逼真,能够提供茎突的详细信息,作为确诊茎突综合征的可靠手段,并为手术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嗓音训练的疗效.方法 对24例甲状腺术后声嘶7~12个月、动态喉镜检查证实为单侧声带麻痹的女性患者(病程≤9个月15例,病程>9个月9例)进行12周嗓音训练,包括气息练习、控制膈肌练习、快速呼吸练习、放松舌根喉部肌肉练习、加强发声练习,对训练前后的嗓音质量(总嘶哑度G、VHI-10、jitter、shimmer)、空气动力学检查及动态喉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应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 24例患者嗓音训练后自觉嗓音功能较训练前改善,根据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其中2例恢复正常,14例有明显改善,8例轻度改善;24例患者嗓音训练后总嘶哑度G分级、VHI-10评分、jitter、shimmer低于训练前,最长声时大于训练前,声门闭合程度较训练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病程7~12个月的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嗓音训练通过调节发声方法可改善其嗓音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传统手术对比,评价经腋下径路无注气内镜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3年9月我科接受39例患者选择经腋下径路无注气内镜下手术(内镜组)的女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资料,并选择同期78例年龄与内镜组相匹配并接受开放手术女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开放组)作为对照分析内镜组和传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个数、淋巴结阳性个数、淋巴结阳性率、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及术后3个月时随访美观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内镜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长(86.15±12.54 min vs 50.64±8.03 min),引流量较传统组多(82.33±21.98ml vs 69.60±16.44ml),术后3个月美容评分较传统组低(1.05±0.22 vs 3.9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手术出血量、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个数、淋巴结阳性个数、淋巴结阳性率、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和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经腋下径路无注气内镜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安全、可行、有效,美容效果优于传统手术,可为有美观需求的部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前小切口内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手术适应证及安全有效性.方法 总结2001年9月至2009年9月进行的292例颈前小切口内镜下甲状腺手术,评价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理和随访结果等指标.结果 29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0~150 min,中位时间65 min;手术出血量5~55 ml,中位手术出血量15ml.术后并发症: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3例,术后血清肿2例,出血1例,无1例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术后病理:结节性甲状腺肿205例,滤泡性腺瘤59例,乳头状癌26例,桥本甲状腺炎2例.所有患者均对手术的美容效果满意,中位随访45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颈前小切口内镜下甲状腺手术是一项安全可行的美容手术技术,主要的手术适应证是甲状腺良性疾病和早期乳头状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无注气胸前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在局部麻醉(局麻)下操作的可行性.方法 接受无注气胸前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共85例,全部惠者均采用CT进行术前评价.局麻组27例,年龄(40±7)岁,采用0.5%利多卡因和0.25%罗哌卡因混合液进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和切口处局部浸润麻醉;全身麻醉(全麻)组58例,年龄(38±10)岁,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全麻.结果 两组中肿块分布情况和术式差异无显著性,全麻组手术室占用时间长于局麻组(122±29)min vs(99±19)min.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全麻组术后有7例(12.1%)出现恶心、呕吐、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局麻组患者则未出现上述症状.全麻下有2例发生暂时性声带麻痹,经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处理后1、2个月后恢复正常;局麻下无并发症出现,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精确X2检验,X2=0.637,P=1.000).内镜组和同期传统手术组在美观评分方面比较(47.0 vs 117.4,Z=-9.752,P=0.000),具有明显美观优势.结论 无注气内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切口的美观性好;局部麻醉可以作为无注气内镜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