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以焦点解决模式为指导的社区健康教育对中青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纳入社区管理的80名中青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确诊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干预组(n=40),对照组采用社区随访法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以焦点解决模式为指导进行健康教育。分别于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康复状态量表(MR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1)6个月后,两组患者各量表评分较出院时评分均降低显著(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2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各量表评分较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的评分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干预组各量表评分、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小结基于焦点解决模式的社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中青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1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训练,训练时间为6周,并随访半年。采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和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前IPROS和SANS总分及分量表评分与入院时及对照组患者出院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半年后,两组患者的SDS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我管理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康复效果,能明显缓解患者的阳性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协同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及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家庭为中心的协同护理。在护理前、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价两组家庭功能情况。结果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的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在问题解决、沟通和角色因子中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在情感介入和总的功能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在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介入和总的功能因子中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提升其自我效能,改善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复志愿者支持方式在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招募与培训精神分裂症康复志愿者,对100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6周,在干预前后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问卷调查.结果:康复志愿者支持方式干预后,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抑郁、焦虑评分显著降低(P<0.01),且抑郁、焦虑的发生率也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康复志愿者支持方式有利于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自我效能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精神分裂症具有慢性化、反复发作并逐渐趋向衰退的病程特征,其预后除与治疗有关外,还与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关。研究发现,通过认知行为干预进行自我效能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结果[1]。为此,我们将自我效能理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