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OAZ-ORF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克隆人鸟氨酸脱羧酶抗酶蛋白OAZ-ORF2基因,重组至真核表达载体,并在Hela细胞中表达.方法 以pET32a-OAZ质粒为模板,PCR法扩增OAZ-ORF2序列,测序鉴定后重组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转染Hela细胞,表达重组蛋白.结果 PCR产物经琼脂糖电泳证实与目的基因长度一致,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OAZ基因的ORF2序列一致.重组载体在Hela细胞中表达OAZ-ORF2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在相对分子质量44.5×103左右出现新的蛋白条带.结论 成功构建人OAZ-ORF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索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其发病机制并发现治疗ALS新靶点. [方法]通过GeneSifter软件对野生型(WT)和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型(SCID)小鼠肺组织钩虫感染微阵列表达谱进行分析,使用two-way ANOVA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聚类,并结合 Gene Ontology 和 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生物学通路,深入分析具有种系效应517个差异基因(P<0.001). [结果]显示ALS信号转导通路在两组小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与Th2反应相关多个基因对ALS代谢异常具有保护作用. [结论]筛选出3个特异基因,可作为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新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月国旁腱柔韧性(HamstringFlexibility,HF)与运动训练中的下肢疲劳性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分组测试.在持续12周的新兵训练开始及结束后分别进行了月国旁腱柔韧性的检查.对照组(n=62)进行正常训练;试验组(n=60)进行同样的训练,但在即定的训练计划基础上增加了3次月国旁腱的伸展练习.结果试验组的月国旁腱柔韧性的比对照组大大增强,而且试验组损伤也比对照组要少.结论增强月国旁腱柔韧性大大减少了下肢疲劳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组学及其相关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蛋白组学及蛋白芯片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综述,为该技术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资料。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2003-01/2006-12期间相关蛋白组学及蛋白芯片技术方面的文章,检索词“exercise AND protein chip,protein microarra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3-01/2006-12期间相关蛋白组学及蛋白芯片技术方面的文章,检索词“蛋白质,运动锻炼,运动医学”,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蛋白质组学及蛋白质芯片技术的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12篇相关文献,3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80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资料综合:蛋白组学研究已成为基因组学研究后生命科学发展的大方向之一。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蛋白质分离与鉴定、蛋白质功能的确定、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及相互作用、各种疾病或疲劳标志物的筛选与疾病诊断、生物信息学及药物开发等方面。文章在对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及其相关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运动人体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由于蛋白质组学的建立以及蛋白质芯片技术的逐步完善,对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及其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结论:未来将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运动与人体适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热点将集中于从运动营养蛋白质组学、反兴奋剂的蛋白质芯片技术、运动员机能评定的蛋白质芯片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6.
在过去的20年里,因为康复手段的进步、新的外科手术的出现以及生物力学研究的进展,使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尽管如此,目前对前后十字韧带断裂、内侧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以及延迟性骨折等的治愈能力还是很有限的。人们正在寻找新的生物学方法(如生长因子)来加快对这些损伤的治疗进程。用转移特定基因(如编码生长因子)的基因治疗手段将治疗蛋白植入损伤组织是治疗这些损伤较有前景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某部作战部队现役军官亚健康情况及可能原因。方法选取某区海、陆、空所属6支部队的现役军官124名,采用SCL-90量表进行调查测评。结果调查对象中有亚健康倾向者共26人,占总数的21.0%,低于全国亚健康人群(70%),故总体健康情况良好;亚健康指数为1.61±0.61,略高于国内成人常模1.44±0.43;整体各因子虽处于健康水平,但大部分因子如强迫因子、敌意因子、人际敏感因子、附加因子、抑郁因子、妄想因子、躯体化因子、精神病性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调查对象的亚健康症状中“容易烦恼和激动”、“记忆不佳”、“有催迫自己把事千完的感觉”这3项分值较高,分别为2.15±1.22、2.14±1.05、2.01±1.12。结论我军某区作战部队军官亚健康人数较少,总体亚健康水平处在正常范围内,但多数亚健康因子得分较国内成人常模明显偏高,尤其3项亚健康症状已达到亚健康水平,提示亚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特种兵超负荷训练中,采用抗疲劳防损伤方案的效果。方法:以某特种兵参训人员中抽出两个班各10名战士为观察对象,其中一个班作为试验组,另一个班为对照组,两组训练者均进行同样的训练项目。①对试验组战士每次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后即刻使用L-1(专治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药物);下肢浮肿者使用L-2(消肿化瘀的药物);足部合并感染者使用L-3(去腐生肌,可使伤口迅速愈合的抗感染中药);防中暑试验使用了L-4(一种防中暑的药物);治疗眩晕呕吐症状时使用L-5(一种抗眩晕药物)。②对照组的损伤均采用常规药物,没有采用L系列药物。每天给试验组实施“K-系列抗疲劳防损伤方案”,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恢复方法。通过晚间感觉和晨起感觉两类主观指标(晚间感觉分为食欲、情绪、晚间主观感觉及当晚全身肌肉感觉4项指标,每项指标中4种程度;晨起感觉分为体力充沛度、下肢肌力感觉、下肢关节感觉及全身肌肉感觉4项指标,每项指标中又分为4个等级),反应时和背力两项客观指标,检测肌力和神经系统反应速度恢复情况,并比较L-系列新药的疗效与常规药物的疗效。结果:参与调查者20名,跟踪时间为1周,全部数据参数均纳入结果分析。主观指标结果:①食欲状况:对照组“好”和“中”的百分比少于试验组(50%,78%)。②情绪指标: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特种兵超负荷训练中,采用抗疲劳防损伤方案的效果。方法:以某特种兵参训人员中抽出两个班各10名战士为观察对象,其中一个班作为试验组,另一个班为对照组,两组训练者均进行同样的训练项目。①对试验组战士每次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后即刻使用L-1(专治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药物);下肢浮肿者使用L-2(消肿化瘀的药物);足部合并感染者使用L3(去腐生肌,可使伤口迅速愈合的抗感染中药);防中暑试验使用了L.4(一种防中暑的药物);治疗眩晕呕吐症状时使用L-5(一种抗眩晕药物)。②对照组的损伤均采用常规药物,没有采用L系列药物。每天给试验组实施“K-系列抗疲劳防损伤方案”,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恢复方法。通过晚间感觉和晨起感觉两类主观指标(晚间感觉分为食欲、情绪、晚间主观感觉及当晚全身肌肉感觉4项指标,每项指标中4种程度;晨起感觉分为体力充沛度、下肢肌力感觉、下肢关节感觉及全身肌肉感觉4项指标,每项指标中又分为4个等级),反应时和背力两项客观指标,检测肌力和神经系统反应速度恢复情况,并比较L-系列新药的疗效与常规药物的疗效。结果:参与调查者20名,跟踪时间为1周,全部数据参数均纳入结果分析。主观指标结果:①食欲状况:对照组“好”和“中”的百分比少于试验组(50%,78%)。②情绪指标:试验组情绪低落者明显少于对照组(2%,8%)。③晚间主观感觉:试验组感觉“累”的,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2%,81%),感觉“轻松”的明显多于对照组(30%,9%)。④当晚全身肌肉感觉:试验组“酸痛”的明显少于对照组(44%,81%)。⑤每日晨体力及肌力恢复:试验组好于对照组(≥80%,58%,36%;69%,40%)。客观指标结果:①背力:对照组的背力持续在120kg以下,均值不稳定,恢复较慢,并有下降趋势。试验组背力波动很小持续在135kg以上,呈稳步上升趋势,实验后比实验前的背力显著增大(P&;lt;0.01)。休息两天后超量恢复。②每日反应时均值:试验组介于0.17s至0.14s间,比对照组(高于0.18s)快且差异较大(P&;lt;0.05或P&;lt;0.01),且较稳定,而对照组反应时随运动量增减而变化幅度较大,相对不稳定,并呈现持续上升状态。试验组使用L-1,L-2,L-3,L-4,L-5药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56-69)%;99%,25%;99%,35%;98%,75%;100%,47%,P&;lt;0.01]。结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肌力恢复快,神经系统不易疲劳,且神经反应速度较稳定,提示L-系列新药和K-系列抗疲劳防损伤方案在特训中的科学实施,对抗疲劳,防损伤、促进体力恢复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简要回顾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历程,对基因组学与基因芯片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展望基因组学及相关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发展方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2003-01/2005-1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Genomics,GeneChip,ExerciseScience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3-01/2005-1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基因组学,基因芯片,运动人体科学”,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3篇相关文献,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42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资料综合:在运动人体科学每一个发展阶段,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该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基因组学及其相关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全民健身与健康研究中,利用基因组学探讨运动对相关疾病基因的影响,已成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热点;在竞技体育的科学研究中,利用基因组学相关技术能对运动能力相关基因进行深入了解和挖掘。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以及基因芯片技术的逐步完善,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将向分子水平上深入,并将对运动与健康、运动与竞技水平的提高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结论:基因组学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对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从基因水平上进一步对运动与人体适应进行实质性研究,将产生“运动基因组学”、“运动营养基因组”等全新的概念和学科,这些学科的研究热点将集中在运动营养基因组学、运动员基因选材和基因诊断、运动损伤的基因治疗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