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贺州市2007年3月某酒店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探讨食物中毒的调查及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贺州市某酒店引起的食物中毒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本次共调查食物中毒242人,其中男性131人,女性111人,无死亡病例.业主卫生知识缺乏,超负荷承办宴席,熟食间三防设施不够严密,防患意识不强,管理不善是导致该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强化业主及管理人员的食品安全卫生知识,普及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管,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贺州市3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影响贺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因素和流行特征,对事件发生进行预测、预警、预报,积极防控和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法搜集汇总贺州市2005年以来发生的3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多见,分别占事件总数的54.54%、33.33%,学校突发事件占总事件的54.54%。结论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防控工作刻不容缓,特别是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及时有效控制,完善预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高素质队伍,积极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艾滋病对人类的威胁日益严重,控制艾滋病病毒传播,保护民众免受感染,是各国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1].目前,就中国而言,流动人口是我国现阶段一种重要的人口现象,他们在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该人群具有易于流动和难以管理的特殊性,往往成为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高危人群,当艾滋病与之相联时,就成为具有严重危险的传播载体,成为HIV感染和传播的重点人群[2].因此,对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策略研究,为我国有效遏制艾滋势必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在卫生防疫站站级领导班子中,一般都配备1~3名副职领导。副职具有既是站级直线指挥人员,又是“配角”的双重属性。副职的这种特殊位置使其对下起到解释领导集团意图,执行指挥系统的决策,对上(正职领导)起到参谋、助手的双重作用。副职领导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领导艺术: 1 克服心理障碍,准确到位常见到一些担任防疫站副职领导的同志,或因为是刚得到提拔,年纪较轻,资历尚浅,或由于是新调到防疫站,对专业工作不熟悉,对全站工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贺州市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高危行为发生情况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依照<国家级HIV综合监测点监测方案>,对性病门诊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采集血液进行HIV及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贺州市性病门诊综合监测2006~2008年共发现HIV抗体阳性者28例,HIV阳性率为0.76%~3.65%;性病中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感染率逐年上升(χ2=8.27,P<0.05);35.11%~45.32%的人承认在最近3个月内有商业性行为,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为6.15%~8.24%.结论 贺州市性病门诊就诊者HIV感染率较高,应在性病门诊推广VCT策略,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增强人们的健康和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1997~2007年贺州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贺州市艾滋病流行特征,探讨有效的防治模式。方法对1997~2007年贺州市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7年贺州市累计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 797例,死亡282例,男女比例为2.86:1,年龄最小1.5岁,最大的85岁,20~49岁的青壮年占83.36%,职业以农民和无业人员为主,已婚的占49.99%,传播途径以静脉注射吸毒为主。结论贺州市HIV/AIDS逐年上升,已进入快速高峰期,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广西贺州市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现状。方法 采取定量调查和连续抽样方法对贺州市八步区农村流出返乡人员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面对面问卷调查647人,其中男性为387人(59.8%),女性为260人(40.2%),平均年龄为(29.019.95)岁。647人中流向广东省打工的人占95.7%。流动人口对艾滋病母婴和血液2种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调查647人中最近一年有不良性行为者为25.7%,流动人群接受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仅为5.3%。结论 在流动人口中,农村青壮年居多,受教育程度低,缺乏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正确使用安全套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贺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5月-2010年5月贺州市手足口病疫情和实验室检测资料,统计分析3年同期的发病率、发病人群特征、病例地域分布特征、流行消长特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2008年5月-2010年5月,发病逐年上升。3年病例分别覆盖81.36%、81.36%和93.22%的乡镇。农村发病占总病例数的64.22%。3年发病高峰期徘徊在3~7月份。4 285例手足口病病例中,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3.23%。发病男性高于女性,为1.69~1.84:1。散居儿童发病(含聚集性病例)明显高于托幼儿童,为3.64~5.32:1。实验室标本检测以EV71阳性为主,占24.10%;CoxA16阳性16例,占19.28%。结论 3年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村发病比重大于城镇,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疫情高发地区次年发病会有下降,而发病率低的地区次年发病会有所上升。3~7月为流行高峰。散居儿童发病明显高于托幼儿童,防控难度增大。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手足口病发病是否具有性别易感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贺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毒株为EV7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贺州市毒蕈食物中毒流行的规律、流行病学特点,为毒蕈食物中毒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贺州市1982~2008年食物中毒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7年来发生毒蕈中毒30起,发病148人,死亡10人,年平均发病率0.26/10万,病死率6.76%.家庭为高发场所.结论 毒蕈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不具备毒蕈鉴别能力而误食,应加强防治知识宣传,建立食源性疾病综合防治及监测预警体系,确保广大群众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近年来城镇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的发生规律及体重指数与血压的相关性,为预防成人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提供合理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广西贺州市城镇大学及中小学学生5年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各年龄组的体重指数和超重+肥胖发生率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分析超重+肥胖与血压的关系.结果 贺州市青少年5年超重+肥胖发生率分别为:2003年3.7%、2004年4.0%、2005年3.4%、2006年3.0%、2007年4.0%,在5年内有波动,但无显著增加趋势,在小学阶段,超重+肥胖发生率相对较高(2.6%~8.2%),进入中学以后,住校学生肥胖率逐渐下降(2.0%~6.3%);体重指数与血压显著正相关,尤其是与收缩压相关系数更高(P<0.01).结论 贺州市青少年肥胖+超重发生率近年来无明显增高,与其它城市的青少年相似;体重指数与血压有显著相关;学校的饮食和生活使青少年肥胖+超重发生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