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72例ASAⅠ~Ⅱ级患有卵巢囊肿或异位妊娠患者,用异丙酚2~2.5μg/kg,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用微量泵静注异丙酚44mg/(kg.h)。监测SBP、DBP、MAP、ECG、HR、RR、SPO2、CO2、VT。资料采取时间:麻醉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2min(T3),CO2气腹前(T4),CO2气腹后5、15、30min(T5,T6,T7),拔管前(T8),拔管后5min(T9)。结果血流动力学变化,诱导后SBP,MAP,HR一过性降低,分别下降(3.63±0.47)kPa,(1.08±1.1)kPa,17次/min(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以后逐渐下降。SPO2在整个围麻醉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基本稳定,苏醒快而完全、术后恢复良好,是一种较为理想而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在抢救创伤所致急性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40例需人工辅助通气但意识或自主呼吸未完全消失的急性创伤患者,选择内径6.5~7.0mm气管导管,平卧或半坐卧位,病情允许的患者给予表麻或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5mg/kg,病情危急者只需在导管前端涂抹少许石蜡油,头部轻微前屈或后仰,依气流声强度调整导管方向,在气流声最强处吸气时将导管插入声门,统计3min内成功例数,3min内未能完成或操作过程呼吸停止者改经口明视插管,接急救呼吸机后作进一步处理。结果40例患者中33例3min内完成,7例改经口明视插管,40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盲探气管术在创伤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抢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连续硬脊膜外镇痛与腰硬联合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入住该院的88例行无痛分娩产妇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88例行无痛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4例行无痛分娩产妇实施连续硬脊膜外麻醉镇痛,实验组44例行无痛分娩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析比较两组行无痛分娩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满意度评分、剖宫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行无痛分娩产妇在麻醉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44例行无痛分娩产妇剖宫产率(20.45%)略高于实验组(13.64%),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行无痛分娩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无痛分娩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镇痛,能显著缩短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提高产妇的满意度,且不会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2例接受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按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两组均为46例。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及神经损伤指标的水平。再将腔镜组分为POCD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1 d、7 d POCD发生率及β淀粉样蛋白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气腹时间及麻醉时间是腔镜胃肠手术患者发生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呈正相关。结论高龄会增加腔镜胃肠手术POCD的发生率,术中应减少气腹时间与麻醉时间以降低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曲马多、舒芬太尼三种药物预防小儿门诊短小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小儿外科门诊手术800例,随机分4组,全部采用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复合全身麻醉。A组:术毕时不给任何预防性用药,作为对照组;B组:静脉滴注咪达唑仑0.1mg/kg;C组:静脉滴注曲马多1mg/kg;D组:静脉滴注舒芬太尼0.5μg/kg。统计苏醒期轻、中、重躁动例数和总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躁动发生率高,躁动重度占55.2%;B、C组患者轻、中、重度躁动发生率、总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1);D组重度躁动发生率和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前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咪达唑仑、曲马多、舒芬太尼三种药物能明显降低小儿门诊短小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其中舒芬太尼组最低,强效镇痛药物预防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传统观念认为基底节的功能主要是参与肌张力的协调、随意运动的稳定和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处理,近年研究发现基底神经节区病损还会造成各种类型的认知功能障碍,其中最普遍的是记忆功能障碍[1,2]。  相似文献   
7.
产妇认知程度对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娩时难于忍受的剧痛使每一位经历过的妇女都终身难忘.在以往,这种痛苦被视为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8.
林立荣 《吉林医学》2015,(10):1992-1993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曲马多、舒芬太尼三种药物预防小儿门诊短小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小儿外科门诊手术800例,随机分4组,全部采用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复合全身麻醉。A组:术毕时不给任何预防性用药,作为对照组;B组:静脉滴注咪达唑仑0.1mg/kg;C组:静脉滴注曲马多1mg/kg;D组:静脉滴注舒芬太尼0.5μg/kg。统计苏醒期轻、中、重躁动例数和总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躁动发生率高,躁动重度占55.2%;B、C组患者轻、中、重度躁动发生率、总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1);D组重度躁动发生率和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前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咪达唑仑、曲马多、舒芬太尼三种药物能明显降低小儿门诊短小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其中舒芬太尼组最低,强效镇痛药物预防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外周神经阻滞在下肢创伤手术前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100例需要镇痛的下肢骨折、软组织广泛挫裂伤、撕脱伤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按创伤部位需要作腰大肌间沟腰丛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穿刺探查,有明显神经刺激征时注入0.25%罗哌卡因20 ml;B组肌肉注射哌替啶1.5 mg/kg,作为对照组.用药后10、30、60 min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A组10、30、60 minVAS分别为(4.25±1.15)分、(3.40±2.04)分、(3.37±1.95)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2例用药后出现轻度肌颤;B组3例用药后SpO3<90%,经处理后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刺激器定位下外周神经阻滞在下肢创伤手术前镇痛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吗啡静脉自控镇痛治疗癌痛的不良反应与处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立荣  莫静机  吴耀辉 《医学综述》2013,19(18):3437-3438
目的 探讨大剂量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治疗癌痛的不良反应与处理措施.方法 选取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的癌症合并中重度疼痛、经口服或肌内注射阿片类等药物效果不良患者60例,以一次性电子微量泵吗啡静脉输注,按需要调整剂量,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作相应对症处理.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呼吸抑制1.7%,头晕、嗜睡13.3%,恶心、呕吐15.0%,皮疹5.0%,尿潴留18.3%,便秘60.0%.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明显缓解.未出现因不良反应而放弃治疗的病例.结论 大剂量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治疗癌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较高,但对症治后均可缓解,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