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原发性肝癌 6 0例进行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时间 (TT) 4项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与对照组相比 ,PT、APTT、TT均显著延长 P<0 .0 1,FIB明显降低 P<0 .0 5 ,肝癌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相比 ,PT、APTT均显著延长 P<0 .0 1,P<0 .0 5 ,FIB显著降低 P<0 .0 1;原发性肝癌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相比 ,PT、APTT明显延长 P<0 .0 5 ,FIB显著降低 P<0 .0 5。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 PT、APTT和 FIB有显著差别。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而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对评估肝癌肝损害的程度、监测病情变化 ,指导临床治疗及其预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近期疗效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腔内射频闭合术联合TriVex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疗效. 方法 150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150条患肢)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75例.A组行大隐静脉射频闭合术联合曲张浅静脉TriVex刨吸术,B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联合曲张浅静脉TriVex刨吸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4周患者对手术的自身评价、手术前后CEAP(clinic,etiologic,anatomic and pathophysiological classification)分级和临床严重程度计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的变化.结果 A、B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7±11)min和(69±9)min(P>0.05),A组术后疼痛轻、下地时间早、住院天数少、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但皮下硬结发生率高于B组;对手术的评价A组为(11.21±2.00)分优于B组(10.52±2.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CEAP分级和VCSS计分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手术前后VCSS分差为(4.6±2.5)分和(4.3±2.7)分(P>0.05).结论 利用射频闭合术联合TriVex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有效,且微创、并发症少.CEAP临床分级和VCSS临床记分可用于其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因注射海洛因而导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病因、诊断、外科治疗的有效方法及治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方法对9例因注射海洛因致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病人随机手术方法及临床观察.结果9例患者中1例HIV阳性,1例因缺血截肢,1例因治疗不当而导致大腿肌肉、神经、血管腐烂坏死,1例术后1月复发,其余治愈.结论治疗以手术为主,而手术的方式以瘤体切除吻合或造血管移植效果最好,必要时可结扎股动脉.  相似文献   
4.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包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雷诺氏病等疾病,治疗手段包括药物、血管旁路移植术和介入手术等,治疗方法无实质性改进,疗效也不理想[1],往往导致患者肢体坏死而被迫行截肢手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治疗技术,实验和临床应用证明了APBSCT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微创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微创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初步疗效.方法对2003年6~9月40例(53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病人进行手术治疗.53条患肢均存在浅静脉曲张,16条患肢同时伴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10条患肢同时伴慢性静脉性溃疡,5条患肢同时伴重度深静脉返流.根据病情需要分别或同时行内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剥脱飞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和下肢曲张浅静脉微创刨吸术.结果术后53条患肢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消失,10条患慢性静脉性溃疡肢体短期内愈合.术后短期随访,无新生的渍疡,无静脉曲张复发,小腿外观无明显手术疤痕.结论微创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损伤少,并发症少,达到了微创和显效的目的,可能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腔内射频闭合术联合TriVex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腔内射频闭合术联合TriVex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150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150条患肢)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75例.A组行大隐静脉射频闭合术联合曲张浅静脉TriVex刨吸术,B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联合曲张浅静脉TriVex刨吸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PS)值、术后住院天数、皮下血肿和皮下硬结的发生情况;比较患者对手术的自身评价、手术前后美国静脉联盟CEAP分级、临床严重程度计分(VCSS)、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CIVIQ)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不显著,A组术后疼痛轻、下床时间早、住院天数少、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但皮下硬结发生率高于B组;术后4周对手术的评价A组优于B组;A、B手术前后CEAP分级、VCSS、CIVIQ评分变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VCSS分差、CIVI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射频闭合术联合TriVex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有效,且微创、并发症少、更具人性化;CEAP临床分级、VCSS临床计分和CIVIQ生活质量评分可用于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学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与应用,指出普通外科学教学资源库应当具备广泛性、递进性、开放性和瓦动性,而且应当具有教学、学习和发布功能.教学资源库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改变了传统外科学教学模式,并且在临床教学中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8.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消融术进针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消融术的进针方法。方法腰交感神经节试验性阻滞有效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退针法"和"进针法"两组。前者在X线下定位治疗侧L2-4椎体旁靶点,局麻下射频穿刺针向靶点进针触及椎体至椎体前缘5mm处,给予造影、电刺激测试和局麻药试验性阻滞,成功后行第一次射频消融,等针温度下降后,穿刺针后退5mm再次电刺激测试和射频消融;"进针法"的定位、进针点和角度同"退针法",穿刺针触及靶点至椎体前缘处,行第一次射频消融,等针温度下降后,穿刺针向前推进5mm,再次射频消融。比较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电刺激测试出现腹股沟异感发生率:"退针法"组比"进针法"组高;术后并发症:"退针法"组比"进针法"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7日后VAS评分及总有效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退针法"射频消融腰交感神经节操作较"进针法"合理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腔镜下及微创刨吸术(Trivex)在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中,能否减少腿部切口的并发症和重视手术配合的护理。方法对我院血管外科84例(共106条患肢)应用血管腔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SEPS)及下微创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人中,观察术后病人腿部切口的愈合情况以及术中手术配合的护理要点。结果106条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肢应用Trivex微创刨吸术后.均无出现伤口和肢体软组织感染,38条患肢慢性溃疡术后约两周全部合.足踝部皮肤色素沉着逐步消退。结论术前充分的腔镜手术器械准备,术中娴熟的手术配合和护理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附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诊疗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我院14例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回顾性分析、随访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男8例,女6例,平均55.1岁,以上肢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8 h~28 d。彩超及静脉造影确诊,以溶栓、抗凝、祛聚、改善循环及弹力袜等综合治疗,疗效满意。随访发现4例发展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结论上肢深静脉形成病因为上肢静脉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流淤积,应早诊断早治疗,规则药物治疗效果肯定,长期治疗有助减少血栓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