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并发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SHPT)血中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小剂量罗钙全对慢性肾衰继发甲旁亢早期的疗效观察。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放射法、苦味酸法、偶氮胂Ⅲ法、直接紫外法测定60例健康体检者和94例CRF患者血iPTH、Cr、Ca、P含量;取iPTH含量87.5~295ng/L的SHPT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23例,治疗组每天口服罗钙全0.25ug。结果血iPTH水平随肾功能损害的加重而逐渐升高,与Cr成正相关,P亦逐渐升高,Ca则逐渐降低;治疗组服药3个月后,血iPTH显著降低(P<0.05),Ca明显升高(P<0.05),P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iPTH显著升高(P<0.05)。结论iPTH可作为早期诊断CRF继发性甲旁亢的敏感指标且其水平与肾功能损害程度一致;口服小剂量罗钙全治疗早期SHPT的疗效与iPTH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黄芪和丹参注射液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 (EDN)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 0 0 1- 0 3~ 2 0 0 4 - 0 3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 16 0例E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80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和丹参注射液治疗 ,疗程 4周。结果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5或P <0 0 1) ;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血肌酐 (SCr)、尿素氮 (BUN)和血脂明显下降 (P <0 0 5或P <0 0 1) ,且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黄芪和丹参注射液联用能改善EDN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脂和微循环 ,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 ,减轻肾损害 ,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慢性肾脏病(CKD)肾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肾脏纤维化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随机分为:(1)假手术组(Sham);(2)5/6肾切除组(CKD);(3)5/6肾切除+丹参多酚酸盐组100 mg/kg(CKD+Salvianolate);(4)5/6肾切除+吡非尼酮组(250 mg/kg)(CKD+Pirfenidone)。建立5/6肾脏切除的CKD大鼠模型,分别给予丹参多酚酸盐以及吡非尼酮进行干预,检查肾脏功能、肾脏损伤和纤维化指标。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大鼠肾脏中Wnt/β-catenin和TGF-β1/Smad3以及α-SMA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丹参多酚酸盐改善CKD肾功能,降低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组织病理显示丹参多酚酸盐减轻肾小管损伤和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沉积。丹参多酚酸盐能显著抑制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标志蛋白α-SMA的表达,促使E-cadherin恢复。Wnt/β-catenin和TGF-β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质量浓度变化与糖尿病肾病(DN)进展之间的关系以及降低血清Lp(a)质量浓度在防治DN进展中的意义。方法对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2002-04~2004-09门诊及住院27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各90例,比较其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Lp(a)水平;两组DN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服用氟伐他汀40mg。分析血清Lp(a)质量浓度变化与DN进展之间的关系。结果⑴SDM组血清Lp(a)质量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DN、CDN组血清Lp(a)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DM组(P<0.01),CDN组血清Lp(a)质量浓度明显高于EDN组(P<0.01)。血清Lp(a)质量浓度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直线正相关(r=0.396,P<0.01)。⑵两组DN患者血清Lp(a)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清Lp(a)质量浓度升高与DN进展有关,降低血清Lp(a)质量浓度能有效减轻EDN患者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但对CDN患者无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和血清脂蛋白(a)[Lp(a)]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变化并 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2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 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4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浆DD和 血清Lp(a)的水平。结果:DD、Lp(a)水平SDM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EDN和CDN组显著高 于SDM组和对照组(P<0.01),CDN组显著高于EDN组(P<0.01)。DD和Lp(a)分别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 0.523,0.426,P<0.01)。结论:DN患者血浆DD和血清Lp(a)水平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可 能与DN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血清Lp(a)水平变化与早期糖尿病肾病进展之间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变化与早期糖尿病肾病(EDN)进展之间的关系以及降低血清Lp(a)水平在防治EDN进展中的意义.方法:(1)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测定结果将18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DM组(糖尿病肾损害Ⅰ~Ⅱ期)90例和EDN组96例,比较上述两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Lp(a)水平;(2)将96例E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服用氟伐他汀40 mg.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9个月时检测血清Lp(a)、FBG、UAER和Scr,分析血清Lp(a)水平变化与EDN进展之间的关系.结果:(1)单纯DM组血清Lp(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DN组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DM组(P<0.01),血清Lp(a)水平与UAER呈直线正相关(r=0.405,P<0.05).(2)治疗组血清Lp(a)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随着Lp(a)水平的下降,UAER和Scr亦同步下降.结论:血清Lp(a)水平升高与EDN进展有关,降低血清Lp(a)水平能有效减少EDN患者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200例血液透析置管患者随机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对比两者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置管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改善医疗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饮食干预对腹膜透析(PD)患者容量负荷的影响。方法将68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饮食干预,治疗组在饮食干预的基础上进行有氧运动。比较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水肿发生率、血压控制不达标例数、透析液平均浓度、体重、血压、24h尿量、超滤量、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后水肿发生率、血压控制不达标例数、透析液平均浓度、体重等明显下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有所下降,LVMI较前明显下降;超滤量、尿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氧运动联合饮食干预有效控制PD患者容量负荷,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丁(L-CN)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方法将60例H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HD后予以r-HuEPO 100~150 U.kg-1.W-1皮下注射,待红细胞压积(HCT)≥30%后减量,维持HCT在30%~35%之间,治疗组同时于每次HD结束前5 min静脉推注L-CN 20 mg/kg。结果用药12周后,治疗组血红蛋白(HGB)浓度、H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HuEPO相关高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r-HuEPO维持量为治疗前的1/3~1/2,而对照组剂量无明显改变。结论 L-CN能显著提高r-HuEPO的疗效,减轻r-HuEPO的抵抗,减少r-HuEPO用量,从而降低r-HuEPO相关高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tHcy)浓度的变化,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检测122例CRF患者和13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tHcy浓度,同时检测其血清叶酸、VitB12浓度,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血浆tHcy浓度CRF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Ⅴ期患者显著高于Ⅳ期患者(P〈0.01),Ⅳ期患者显著高于Ⅲ期患者(P〈0.01);正常对照组中血浆tHcy浓度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而CRF患者组血浆tHcy浓度男性略高于女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叶酸浓度、VitB12浓度CRF患者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两组血浆tHcy浓度与血清叶酸、VitB12浓度均呈负相关性。结论CRF患者血浆tHcy浓度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浆tHcy浓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检测血浆tHcy浓度对了解CRF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叶酸、VitB12缺乏可能是诱发CRF患者血浆tHcy浓度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