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5·12”地震伤员损伤特点及震后初期急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5·12”大地震伤员的损伤特点,探讨震后初期地震伤员的急救方法。方法以地震后1周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救治的地震伤员为对象,分析伤员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严重程度以及急救方法等信息。结果震后1周内共收治伤员2637例,前5d收治的伤员占93.9%,男和女分别占50.3%和49.7%;死亡伤员和存活伤员中多发伤分别占94.92%和69.94%;挤压/掩埋致伤占51.84%、钝器致伤占24.16%、跌倒/坠落致伤占12.36%;死亡伤员受伤部位以头部为第1位、其他依次是胸部和颈部,存活伤员受伤部位以下肢为第1位、上肢和头部分列第2、3位;所有伤员均现场急救,在保证伤员的生命体征平稳后积极后送至震后相对安全地区医院。结论地震伤员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挤压/掩埋和钝器致伤是主要的致伤原因,头部、颈和胸部受伤是地震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对地震伤员震后初期的治疗以维持生命、分诊和后送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喉罩置管和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置管组96例和气管插管组104例,比较两种呼吸道开放方法的效果。结果喉罩置管法的置管时间短于气管插管法,且对患者心率的影响较小;喉罩置管法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气管插管法,插管对抗发生率低于气管插管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喉罩置管快捷、高效、通气可靠、对机体刺激小,值得在院前急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高频电凝在急诊清创术中的实际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866例急诊创伤患者,随机盲选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932例患者行常规外科清创,治疗组934例患者应用高频电凝清创,对比清创手术时间和创口感染、创口愈合率.结果 常规外科清创手术时间(23.32±5.42)min,术后创口感染率3.2%,应用高频电凝清创手术时间(14.11±5.03)min,术后患者创口感染率0.8%,治疗组清创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创口感染和延迟愈合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结论 在急诊清创术中使用高频电凝能缩短清创时间、降低创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缩短创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目前的医疗卫生体系中,院前急救和灾难救援相辅相成,在院前、院内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各种灾害事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其作用愈发明显。我国内地的急救医疗体系(EMSS)有多种模式,全国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国家卫计委也没有明确的推荐模式,主要模式如下:有独立的急救中心模式,如北京;有以院前急救为主的模式,如上海;有依托当地一家较大的综合性医院的模式,如重庆;还有如成都的指挥调度型模式[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变革,人们卫生安全观念滞后,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率增加,给人民生命健康带来了重大的威胁。为较好地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突发事件的急诊应对能力,基层卫生医疗急救机构应从完善院前急救应急预案着手,加强院前急救能力和灾难救援能力的建设,实施快速、准确、有效、不间断的医疗救治,最大限度降低伤残、病死率,为院内进一步救治赢得时机,而达到“急救”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代蓉  杨鼎君 《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760-3762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穴位注射治疗肾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76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8例,均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双侧三阴交和肾腧穴),对比2组疗效(包括总有效率、止痛起效时间、疼痛完全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酮咯酸氨丁三醇用药途径由肌肉注射改为穴位注射后,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周玲  杨鼎君  袁娟  刘君  旷娟  范文娟  高梅 《西部医学》2012,24(1):118-119,121
目的探讨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原因。方法对2008年5月22日~2010年12月31日抢救的1077例急性中毒患者,按病种、例次、性别、年龄、中毒意向、就诊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最多的为酒精中毒(53.3%),其次依次为农药中毒(20.97%)、药物中毒(11.15%)、食物中毒(6.13%)、CO中毒(5.48%)、毒品中毒(3.02%)。女性高于男性(P<0.039),但男性中毒有增多趋势。21~40岁是中毒的高发年龄段(53.95%)。中毒原因以内服毒物自杀最多(59.24%)。就诊方式以自来院居多(54.41%)。结论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性格、情商及意外事件等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杨鼎君  陈犇 《西部医学》2010,22(6):1032-1034
目的总结地震前后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特点,为提高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水平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地震前1年(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978例、地震后1年(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1146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过程及疗效,比较震前、震后两组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的出诊时间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震后颅脑损伤患者组出诊时间为(12.1±1.3)min,较震前组(20.3±2.2min)明显缩短(P〈0.05);震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良好率(95.64%)明显优于震前(91.92%,P〈0.05);震后患者死亡率(2.36%)显著低于震前(4.19%,P〈0.05)。结论紧急医疗救护系统(EMSS)派遣医疗救护采取就近原则可明显缩短出诊时间,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显著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程序优化,及时处理可减少颅脑损伤的死残率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中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犇  李玉娟  杨鼎君  皮英 《华西医学》2010,(9):1721-1723
目的探讨5·12汶川大地震中颅脑损伤伤员的伤情特点和现场急救经验教训,为地震中颅脑损伤伤员的现场救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2008年5月12日2008年5月18日收治的817例颅脑损伤伤员资料,对伤情、致伤原因、伤情特点、救治方法、地震后医疗救治措施等进行分析。结果 817例伤员中多数为头皮裂伤、挫伤,均予以清创缝合处理,预后良好。其余伤员急诊处理后转入后方医院治疗。结论正确判断处理伤员颅脑损伤并使其得到积极救治是提高伤员生存率的关键;正确分类转运和协调现场指挥是重型颅脑损伤得到二次救治的重要前提。建立灾害救治功能完善的野战医院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对患者就医过程的影响。方法本文随机选择2009年5月13日~10月13日与2010年5月13日~10月13日来我院门急诊就诊的患者1800人次,统计上述患者的挂号、诊病、交费、检查、取药所用时间以及门急诊满意度。结果搬迁前后患者的挂号、诊病、交费、检查、取药时间明显缩短,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满意度提高。结论新的医疗中心门急诊流程,患者就诊过程更加合理,门急诊整体服务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0.
孙劲松  杨鼎君  王薇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060-3062
目的:对汶川大地震灾后我院院前急救中的疾病病种分布进行分析,为灾后我院急诊科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搜集我院的院前急救出诊资料,发现其规律.结果:男女比例为1.86∶1.外科急症以交通伤为主,内科急症以意识障碍急症为主,其他科以妇产科为主.结论:进一步增强急诊医护人员对创伤以及心脑血管急症的救护技能,加强安全和疾病知识宣教,更合理地配置急救资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