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平汤由小柴胡汤合平胃散组合而成,有和解少阳、舒肝健胃、燥湿化浊、理气宽中之功效。对诸如疟疾、感冒、胃脘痛、呕吐、泄泻等病症,确有肝胃失和、少阳枢机不利、寒湿困阻之证候表现者,均可选用本方加减化裁治之。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又称血管性头痛,随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及学习压力加重,偏头痛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病。运用电针加磁珠耳贴治疗偏头痛86例,总有效率为88.37%(76/86),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麻疹继发细菌性肺炎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麻疹继发细菌性肺炎的病原菌构成及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对2007年4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确诊的105例麻疹继发细菌性肺炎患儿下呼吸道合格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分析。根据药敏试验前的临床用药及疗效,结合痰培养结果,将其分为药敏组(n=80)和耐药组(n=2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①感染类型:革兰阴性菌感染为92例(87.60%),其中前3位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副流感嗜血杆菌。革兰阳性菌感染为8例(7.62%),其中肺炎链球菌为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各为1例。真菌感染为5例(4.76%)。②药敏试验结果:对革兰阴性菌,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0%。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氧哌嗪/舒巴坦钠亦有较高药敏率。对革兰阳性菌,利福平药敏率为100.00%,万古霉素、氧氟沙星为87.50%。对真菌,氟康唑、两性霉素B药敏率为100.00%。③疗效及转归:药敏组治疗无效为19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后,其中17例(89.40%)治愈,2例未愈。耐药组治疗无效为25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3d后,其中21例(84.00%)病情恢复,2例并发气胸死亡,2例未愈出院。结论麻疹继发细菌性肺炎的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部分与院内感染有关,故早诊断、早隔离、早明确病原菌及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可降低细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84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手、足、口部病变均有,首发病变部位口腔,占24.24%;手或足者,占30.04%;手、足、口病变同时出现者658人,占33.17%。出现于臀部、肘、膝部者,占12.5%。发热占20.11%。发病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占95.71%,除幼托儿童、学生外,散居儿童(大部分是外来流动人口及农村患儿)占58.42%,明确接触史者,占53.68%。结论手足口病发病以学龄前儿童为主,以手、足、口、臀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002年8月-2004年2月,我们运用SZ-88ⅣGN型多部位熏蒸床熏蒸后,行程控间隙牵引并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全部200例均由门诊医生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加CT检查而确诊[1],且适合保守治疗者.其中男124例,女76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4岁;病程最长2年半,最短1周.  相似文献   
6.
手足口病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重症死亡病例分析,提高对该病特点和治疗的认识及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12月本院因重症手足口病导致死亡的13例患儿的完整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的标准)。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年龄、性别、首发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死亡时间和尸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例死亡患儿中,年龄最大为8岁10个月,最小为2个月+29d,69.23%(9/13)患儿<3岁。死亡时间均为发病后4d内,92.30%(12/13)为发病后72h内,以男性为主(92.30%,12/13)。全部患儿病程中均突发气促、呼吸困难加剧、心率增快及肺部突然出现干、湿啰音等肺水肿及肺出血临床症状ㄖ觳榉⑾77.00%(10/13)患儿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接受血糖测定的8例患儿血糖均升高,临终前接受胸部X射线摄片检查的9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改变,表现为肺水肿、肺出血(40%右肺病变为重)。病原学检测结果示61.54%(8/13)患儿肠道病毒(enterovirus71,EV71)呈阳性,7.60%(1/13)柯萨奇A组病毒(Coxsackievirus A,COXA)16呈阳性。2例尸检结果显示,脑干脑炎、肺水肿及肺出血相关病理学改变。结论对非典型手足口病患儿,在手足口病流行早期,必须警惕以发热、呕吐或气促(无其他呼吸道症状)为首发症状患儿,行MRI或CT检查排除脑干脑炎,警惕肺水肿和肺出血发生。对高度可疑手足口病患儿须留院观察。早诊断、早治疗和及时抢救,可提高该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HFMD)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大多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1周左右自愈.但有少数重症病例,特别是EV71感染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进展快,短期内出现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等,继发多器宫功能衰竭,导致死亡.为提高对重症病例的认识,本文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相关HFMD重症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儿麻疹出疹期临床与X线表现,更好地明确诊疗及预防工作。方法收集本院门诊麻疹患儿资料与X线胸片进行分析。结果1770例麻疹患儿中临床上仅有80例患儿肺部可闻及固定细湿啰音,289例可闻及干啰音,胸片结果95.42%提示有肺部炎性改变,临床体征与X线表现不相符合。而胸片改变95.42%以双侧中下肺和肺野内中带改变为主,多在双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基础上沿两肺纹理分布5~8mm左右的点片状影,其中67.23%双侧对称性可见肺野中外带透亮度增高影。结论出疹期麻疹患儿早确诊、早摄片,可以及时治疗、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确定隔离期将起到很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α1b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α1b干扰素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α1b干扰素,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针。结果α1b干扰素在治疗手足口病时,其退热及退疹时间、退热及退疹显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并发中枢感染情况少于对照组。结论α1b干扰素在治疗手足口病时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
电针加耳压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头痛又称血管性头痛,随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及学习压力加重,偏头痛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病。运用电针加磁珠耳贴治疗偏头痛86例,总有效率为88.37%(76/86),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