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价3种包虫病特异性IgG抗体诊断试剂盒的临床诊断效能,并针对其特异度差的问题进行优化,为包虫病免疫学诊断提供检测结果优化判定的策略,本研究共收集87例包虫病确诊病人血清,78例经排查为非包虫病就诊病人血清.每份血清同时采用3种试剂盒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各方法的诊断效能.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寻找各方法最佳诊断界值.采用胶体金免疫渗滤斑点法(DIGFA)对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或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所得检测结果低于最佳诊断界值的阳性样本进行重新测定,以DIGFA法最佳诊断界值为结果判定标准.比较结果优化前后的诊断效能.结果 显示,3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在90.8% ~94.3%之间,特异度在75.7%~83.3%之间.ROC曲线所得最佳诊断界值均高于试剂盒的cutoff值.检测结果经优化后,灵敏度保持在90.3%以上,特异度提升至88.5%以上.结果 表明,3种诊断方法的特异度均不理想,本次研究通过对检测结果的优化判定,在不影响灵敏度的前提下可减少该部分血清假阳性结果的误判,提高方法的特异度,为包虫病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长期接触小剂量辐照的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的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了解我省辐射防护的整体水平,为今后进一步改善辐射工作条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提取淋巴细胞微核标本,对2008-2013年四川省放射性工作人员和涉核部队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微核率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结果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对照人群比较(χ2=273.8,P=0.033 1),差异有显著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有所增高。而从事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小剂量辐照对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健康存在一定影响,四川地区受辐照危害在逐年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各类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markers,HBVM)模式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结果的判断依据,为科学指导该人群防治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体检人群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A值介于0.105~1.000的低值阳性样本及仅乙肝e抗体(HBeAb)阳性和(或)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样本,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hemiluminesent microparticle immuno assay,CMIA)对血清中HBsAg进行定量复查,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检测HBsAg A值介于0.105~1.000的阳性血清样本共50份,HBeAb阳性和(或)HBcAb阳性血清样本共311份。其中HBsAg模式和HBsAg-HBcAb模式中HBsAg的复检阳性率分别为25.0%和54.6%,显著低于HBsAg-HBeAbHBcAb模式中HBsAg的复检阳性率89.7%;HBcAb模式与HBeAb-HBcAb模式中HBsAg的复检阳性率分别为13.3%和45.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11,P<0.001)。HBeAb模式中HBsAg的复检阳性率为20%,与HBeAb-HBcAb模式中HBsAg的复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4,P=0.037)。通过ROC曲线寻找ELISA法检测HBeAbHBcAb模式中HBsAg的最佳诊断界值为0.021。结论ELISA法检测血清中HBVM,针对于HBsAg A值介于0.105~1.000的阳性血清,HBsAg-HBeAb-HBcAb模式中HBsAg真阳性的可能性大;针对于HBeAb-HBcAb模式,应根据HBsAg A值大小考虑HBsAg漏检的可能。可依据HBVM模式分类及HBsAg A值大小为该人群提供化验单结果解释及医学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4.
蝇蛆主要寄生于人体皮肤,鼻腔等部位,2011-07在对患者寄生虫检查中,发现1例寄生于人体子宫腔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对用骨髓检查与rK39试纸条方法对黑热病表现症患者的检测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4例黑热病表现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rK39试纸条方法及骨髓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94例患者进行rK39试纸条检查,74例行骨髓检查,未行骨髓检查20例.rK39与骨髓穿刺共查出阳性57例,rk39检测阳性检出率为57.45%,骨髓穿刺检测阳性率为44.59%.rK39试纸条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骨髓穿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70例患者行葡萄酸锑钠治疗,有效68例,无效2例.其中54例经rK39试纸条检测阳性者治疗均有效,4例rK39试纸条检测可疑患者2例治疗有效.结论 rK39试纸条对黑热病表现症的检出率高,同骨髓检查相比,rK39试纸条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与敏感性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中染色体检查和微核检查效率进行实验方法的探讨。方法通过对人类外周血染色体制片和微核制片的收获过程进行改进,将两种标本制片在同一张玻片上。在染色体标本低渗之后,与微核标本混合,使实验中预固定、固定、滴片和染色步骤合并,从而实现同一张玻片上既包括染色体畸变标本,又包括微核标本。结果采集正常标本10份,受辐照标本10份。对于同一个体标本,采用改进方法检测到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结果与分别制作染色体片和微核片检测的结果一致。结论该方法使该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简化,在同样实现检测效果的前提下,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四川省从事放射性体检的医疗机构对染色体、微核检测项目的检测能力,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医疗机构放射检测总体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在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备案的75家医疗体检机构仪器设备、人员能力、实验环境等相关资料,并在每家机构抽取1名实验人员进行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的测试,对收集的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75家医疗机构中公立机构55家(73.3%),私立机构20家(26.7%);实验环境方面,62家(82.7%)机构具备独立实验室和阅片室,并符合要求。在阅片分析方面,8家(10.7%)机构采用了全自动染色体分析仪,其余67家(89.3%)采用人工显微镜分析;75名考核人员中,女性47人(65.7%)、30~39岁39人(52.0%)、本科43人(57.3%)、初级职称36人(48.0%),理论成绩和实际操作达标人数占比分别为97.3%和98.7%。结论 四川省75家医疗体检机构放射性体检检测能力总体不均衡,未达到整体合格,优秀率低,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全省放射体检机构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某地区1月内连续地发生3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对疫情分离菌株进行分析,为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控制疫情发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限制性内切酶XbaⅠ,对3起疫情中分离的7株肠炎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起疫情中分离的7株肠炎沙门菌交叉分为3个基因型,其中分别从疫情1、2、3中的4株菌同属基因型1,分别从疫情1、2中分离的2株菌同属基因型2,从疫情1中分离的1株菌属基因型3。结论此地区1月内暴发的3起疫情分离菌株的PFGE型别具有相同的型别,提示该地1月内暴发的3起疫情有共同的传染来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浓度定标法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室内质量控制中的运用,按照统计学原理分析血清浓度界值法判定临界值附近结果的稳定性。方法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的测定为例,运用不同厂家、不同批次试剂盒同时对系列标准血清进行测定,依据相应标准品的浓度(x)与吸光度(y)建立直线回归方程(y=ax+b)。根据所测质控品吸光度及相应线性回归方程,可得定标后的质控品浓度。以质控品浓度均值为靶值,建立Levey-Jennings质控图。采用两厂家不同批次ELISA试剂盒对经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定量的108份低浓度HBs Ag阳性血清进行检测,分别用cut-off界值法和血清浓度界值法判断结果,并通过统计学分析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使用浓度定标的质控方法结果变异小,不受不同厂家及批号更换的影响。血清浓度界值法解决了目前厂家设定临界值(cutoff)不合理的问题,结果稳定,可靠。结论采用低浓度定标法的ELISA室内质控方法明显优于以吸光度/临界值(OD/CO)为指标的ELISA室内质控方法。血清浓度界值法客观、科学,可更好的判断临界值附近样本的结果,减少漏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