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6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2006-2014年江苏省部分地区的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基因型特征,并探索编码推测外膜蛋白VPA0166的分子多样性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对166株分离株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鉴定tlh、tdh、trh毒力基因、大流行株标志物orf8基因以及外膜蛋白编码序列vpa0166,并用纸片扩散法(Kindy-Bauer,KB)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测序分析发现vpa0166扩增片段呈现a型(996 bp)和b型(1050 bp)两个形态(同源性为94%),其中a型产物较b型产物在523 bp至580 bp之间有54个碱基缺失,药敏结果表明a型菌群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显著高于b型菌群(P<0.05)。结论 vpa0166序列多样性与环丙沙星耐药性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简称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细菌,主要分布于沿岸海水、海河交界处以及鱼贝类等海产品中.Vp是食用海产品引起腹泻、呕吐和发烧等肠胃炎反应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相似文献   
3.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快速检测的靶基因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 onocytogene,s Lm)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极易通过各类污染食品进行传播,感染人和动物引起食源性李斯特菌病。Lm可使孕妇、婴儿以及免疫力低下的易染人群产生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孕妇流产、脑膜炎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副溶血性弧菌VopT蛋白的菌群特异性,为建立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以及探讨VopT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副溶血性弧菌VopT蛋白基因(VPA1327)序列设计合成引物,通过PCR从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株WX06152(血清型O3∶K6)中扩增出目的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VPA1327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应用MALDI-TOF-MS/MS鉴定和His镍柱纯化,并通过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建立副溶血性弧菌VopT蛋白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分析其敏感性和毒力菌株特异性。结果 成功表达了大小为33 kDa融合蛋白,肽指纹图谱与副溶血性弧菌VopT蛋白一致。重组VopT抗血清能够特异性检测副溶血性弧菌毒力株的全菌细胞及其裂解蛋白,与环境株及其它种属菌株无明显交叉反应,灵敏度达到105CFU·mL-1。结论 重组VopT的抗血清具有良好特异性,为探讨VopT致病机理和分泌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部分地区淡水产品中弧菌菌群及其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江苏省市场上淡水产品中弧菌的菌群组成及其致病性。方法 对采集的江苏省部分地区淡水产品样本经TCBS培养基分离、纯化弧菌分离株,应用特异性基因tlh、HSP60以及16S rDNA PCR方法鉴定;并检测致病基因、溶血性和引起小鼠肠积水能力分析其致病性。结果 江苏省部分地区55份淡水产品中分离出细菌分离株256株,分别是副溶血弧菌占74.55%、溶藻弧菌占85.45%、哈维氏弧菌占9.1%、河口弧菌占3.6%、麦奇尼科夫弧菌占5.5%、天蓝色弧菌占3.6%株、产钠弧菌占1.8%和重氮养弧菌占1.8%。所有分离株均未检出致病相关基因tdh、trh;15.02%分离株有溶血性(KP+);大部分KP+分离株能引起小鼠肠积水。结论 江苏省淡水产品中弧菌菌群呈现多样性分布,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是主要菌群;不同地区和不同样品中的弧菌菌群和检出率有较大差异,沿海地区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内陆地区,鱼、虾中弧菌的检出率和弧菌种类明显高于贝、蟹。致病性分析说明小部分分离菌株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生长动力学特征,为建立海产品中Vp预测模型提供数据。方法应用PCR和RAPD方法对5株不同来源的Vp分离株进行了分子鉴别,并对不同菌株在适宜温度(37℃)和低温(15℃)下生长变化进行了测定,采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拟合细菌的生长曲线,求出不同菌株的生长动力学参数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4株食物中毒样品来源的Vp菌株基因型均为tl+tdh+trh-toxR+,1株海产品分离株为tl+tdh-trh-toxR+,筛选的随机引物P21可以将5株不同来源的Vp菌株分成5个不同的分子亚型,不同菌株37℃的世代时间在0.210~0.238h之间,延滞时间在1.705~1.849h之间,生长曲线没有显著差异(R2>0.995),应用预测模型求得各菌株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均方根偏差在0.110~0.452之间;而在15℃条件下测得不同Vp菌株世代时间在0.727~1.062h之间,延滞时间在10467~12552h之间,生长曲线具有较大的变异性(R2>0.938),其中菌株VP06003和VP06127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均方根偏差分别为1.425和1.318。结论不同分子亚型的Vp菌株具有不同的低温适应能力,在15℃下的生长动力学参数存在差异性,对预测模型的可信度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条件进行优化。对副溶血性弧菌死亡率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以Box-Benhnken 设计(BBD)评价温度、时间、pH3个因素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得出副溶血性弧菌最佳净化条件为:温度55.5 ℃、时间25 s、pH4.96。在该条件下, 副溶血性弧菌死亡率的预测值为97.36%,在三文鱼上验证该值达97.07%,并且该条件处理前后鱼肌原纤维蛋白的Ca2+-ATPase 活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肠炎沙门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不同来源的12株肠炎沙门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方法分别提取不同菌株基因组DNA,建立和优化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反应体系,试用22条随机引物对不同菌株进行RAPD扩增,筛选清晰稳定的扩增条带做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到OPG-03、OPG-06、OPG-07和OPG-13共4条随机引物具有鉴别作用,每一菌株均可扩增出4~10条DNA片段,大多数片段在100~2000bp之间,共扩增出42条RAPD条带,其中共有条带7条,多态性条带35条,多态性为83.3%。不同来源的肠炎沙门菌分离株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42.6%~100%之间,在0.850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将12株肠炎沙门菌分离株分为5个不同的亚型。结论应用RAPD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肠炎沙门菌进行鉴别和分型具有简便、快速和辨别能力高的优势,对肠炎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