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了血糖控制在早期强化的重要性,并且在一段时间内改善血糖控制后,仍有并发症发生,机体的这种早期高血糖存在记忆的状态称为“代谢记忆”。由于代谢记忆的存在,临床以控制血糖为重点的干预方式无法有效阻止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如何正确认识并阻止代谢记忆,成为目前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临床防治的重要核心之一。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妊娠糖尿病影响、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糖尿病“代谢记忆”研究进展,为今后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种健康教育的方式,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以减轻老年患者的心理恐惧和压力,提高患者对白内障相关知识、白内障治疗方法的了解,能让患者按医嘱服药、掌握饮食与休息原则,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疾病的恢复情况,都需要患者及其的配合,因此需要提高他们配合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原络配穴针法为主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例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治疗组采用原络配穴为主的针刺疗法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吡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MMSE评分、ADL评分及总胆固醇。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95%(17/2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2.38%(11/21)(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总胆固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原络配穴针法为主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可有效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智能水平,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且疗效优于单纯吡拉西坦。  相似文献   
4.
5.
杨婵 《吉林医学》2013,34(24):4942-4942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8例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喘定、头孢呋辛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及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毒蕈中毒的救治和护理方法,提高该病的护理水平.方法 对我院2011年6月~8月收治13例毒蕈中毒患者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10例痊愈,3例死亡.结论 毒蕈中毒现无特效解毒剂,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急救及预见性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胸部肿瘤侵犯上腔静脉、无名静脉时,过去曾经被认为是外科手术禁忌症[1].随着血管外科技术在胸部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使部分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和/或无名静脉的患者得到根治性治疗[2].2010年5月,我院胸科成功完成了1例左右无名静脉切除,左侧颈内静脉、上腔静脉人工血管转流术,住院71d后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育是思维活动的教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气氛里,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中药单体丹酚酸B(Sal-B)及其镁盐体外抑制SARS-CoV-2感染靶细胞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感染性SARS-CoV-2及SARS-CoV-2假病毒体外细胞感染模型,检测Sal-B及其镁盐制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ZDDY)的抗SARS-CoV-2活性;利用分子对接技术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寻找Sal-B的抗病毒作用靶点;利用圆二色谱技术,检测六螺旋束(6-HB)的α-螺旋构象;利用SARS-CoV-2 S蛋白介导的细胞-细胞融合体系,检测Sal-B是否作用于新冠病毒入侵宿主的膜融合过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al-B是否作用于新冠病毒受体结合区RBD蛋白。结果 Sal-B与ZDDY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感染模型上抑制SARS-CoV-2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为55.47 μmol/L,36.07 μg/mL;Sal-B与ZDDY抑制SARS-CoV-2的进入阶段,抑制SARS-CoV-2假病毒活性的IC50 分别为1.69 μmol/L,24.81 μg/mL;Sal-B可与SARS-CoV-2 S2亚基的8个氨基酸位点结合,亲和力为-8.2 kcal/moL,Sal-B在分子对接预测位点与 SARS-CoV-2 S2亚基稳定结合;Sal-B干扰SARS-CoV-2 HR1与HR2形成6-HB,显著降低6-HB的α-螺旋百分比(P<0.05);Sal-B浓度依赖性抑制SARS-CoV-2 S蛋白介导的细胞-细胞膜融合,IC50为3.33 μmol/L;Sal-B不影响SARS-CoV-2 RBD蛋白与受体ACE2结合。结论 Sal-B及其镁盐制剂ZDDY体外可有效抑制SARS-CoV-2感染靶细胞,Sal-B通过抑制病毒膜融合过程发挥抗SARS-CoV-2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芪复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探索。方法:GK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参芪复方组及西格列汀组,另设Wistar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外,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饮食,连续8周,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同时开始分组给药,期间监测动物一般情况及血糖水平,试验结束后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IGF-1含量,取腓肠肌称取湿重及观察其病理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腓肠肌PI3K,Akt及p70s6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腓肠肌湿重、IGF-1、PI3K、Akt以及p70s6k明显降低(P0.05),且病理观察发现腓肠肌细胞萎缩,有较大面积水肿,肌间淋巴细胞浸润。经参芪复方治疗后,GK大鼠腓肠肌湿重、IGF-1、PI3K、Akt以及p70s6k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理观察未见明显肌细胞萎缩、水肿,炎细胞浸润少。结论:参芪复方对糖尿病骨骼肌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激活IGF-1/PI3K/Akt蛋白质合成代谢相关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