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外科治疗术前螺旋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220例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患者的术前螺旋CT扫描资料,并与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重点分析肿瘤对周围组织、器官的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螺旋CT能准确显示食管癌病变对邻近组织、器官的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判断食管癌侵犯气管支气管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0.4%、91.2%和90.9%;判断侵犯主动脉及食管相邻大血管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1.3%、94.2%和93.2%;判断侵犯心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3.2%、95.2%和94.5%;螺旋CT术前分期的准确率为85.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前螺旋CT检查能比较准确判断病变对邻近组织、器官的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程度,有助于指导术前准确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评估肿瘤能否手术切除、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重症肌无力 (MG)危象是胸腺瘤病人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死亡率高。及时诊断、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们自 1985年 6月至 1998年 12月共手术治疗 46例胸腺瘤合并MG的病人 ,15例术后发生MG危象 ,均抢救成功 ,无围手术期死亡。现将抢救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中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15~ 5 2岁 ,平均37 8岁。病程 1 5~ 6 0 0个月 ,平均 17 5个月。根据临床症状、X线胸片、CT等检查 ,全组术前均明确诊断 ,按Osserman分型 :I型 1例 ,IIa型 5例 ,IIb型 8例 ,III型 1例。手术采用全麻单腔插管、正中劈开…  相似文献   
3.
束晓根  李福田 《安庆医学》2000,21(5):229-230
目的评价开胸手术和开腹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开胸手术30例和开腹手术20例,围手术期连续测试FVC和FEV1.0作为肺功能的观察指标。结果开胸组术后第1天FVC和FEV1.0分别下降了48.8%和48.6%,开腹组分别下降了42.3%和42.6%。术后第7天,两组的FVC和FEV1.0分别上升至术前的72.5%和75.0%;95.6%和96.8%。结论开胸手术和开腹手术后肺功能均下降明显,然而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肺功能恢复速度均与术后天数相关(P<0.05),开腹组较开胸组肺功能恢复明显加快,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根据术后肺功能变化特点,指导呼吸机的应用,防止术后呼吸衰竭,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检测的血糖水平高低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在该科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临床资料。入院时检测血糖均采用手指末端毛细血管血糖(CBG)和静脉血清糖(VSG)两种方法,按照血糖的高低分为血糖正常组和血糖升高组,分析CBG方法和VSG方法测定的血糖值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1)VSG测定方法下,VSG正常组与VSG增高组患者梗死后疼痛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VSG增高组中KillipIII-IV级人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死亡均明显高于VSG正常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CBG测定方法下,CBG正常组与CBG增高组患者梗死后疼痛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CBG增高组中KillipⅢ-Ⅳ级人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死亡均明显高于CBG正常组(P〈0.05)。(3)ROC分析显示,VSG预测急性心梗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准确率可达到85%,CBG预测心血管事件准确率达81%,两种方法的比较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VSG方法或者CBG方法下,血糖增高及KillipⅢ-Ⅳ均是急性心梗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血糖升高患者,应注意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高风险性,及早进行降糖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利用管状胃代食管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经验,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该术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经手术治疗的122例胸上、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依食管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管状胃组58例,传统全胃组64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术后远期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 术后死亡2例,均在传统全胃组.随访率98.4%(120/122),随访时间6~3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时生活质量等情况,发现在术中腹腔淋巴结的平均清除数量、围手术期发生胸胃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例数、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肺功能及发生胸胃综合征和反流性食管炎的例数等方面,管状胃组与传统全胃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利用管状胃代食管,可改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术式安全性高,基层医院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束晓根 《安徽医药》2012,16(5):649-65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手术切除后吻合口瘘高发的原因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该院2009年1月~12月手术切除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部癌8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体会。结果术后确诊并发吻合口瘘11例,发生率12.5%,死亡4例,死亡率36.4%。结论吻合方式、管状吻合器的性能及操作技巧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三管"(胸引管、胃管、营养管)畅通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食管切除术应用价值。方法 对18例食管癌行全食管切除术,并进行技术改进和围术期观察分析。结果 手术切除率100%,病死率5.6%,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5.6%。结论 改进后的全食管切除术,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比较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束晓根  田燕雏 《安庆医学》2000,21(6):291-292
目的探讨肺错构瘤的临床分型、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20例肺错构瘤的检查、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提出临床分为三型:肺内型、肺外型、管内型。结论术前诊断注意有无"爆米花"样钙化影,治疗应以手术单纯肿物摘除为主,但管内型应行肺叶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外科治疗术前螺旋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220例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患者的术前螺旋CT扫描资料,并与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重点分析肿瘤对周围组织、器官的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螺旋CT能准确显示食管癌病变对邻近组织、器官的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判断食管癌侵犯气管支气管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0.4%、91.2%和90.9%;判断侵犯主动脉及食管相邻大血管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1.3%、94.2%和93.2%;判断侵犯心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3.2%、95.2%和94.5%;螺旋CT术前分期的准确率为85.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前螺旋CT检查能比较准确判断病变对邻近组织、器官的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程度,有助于指导术前准确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评估肿瘤能否手术切除、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男,71岁.因厌油、纳差、乏力、消瘦1”mo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巩股不黄,全身残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肝脾助缘下未及,未触及局部包块,上腹部轻压痛.肝功能检查正常;B超提示:胆囊息肉;纤维内镜报告:距门齿50crn冒体前壁见一0.3cruX04crn大小息肉样隆起,幽门前壁见结节状隆起,活切清理报告:(胃窦)低分化腺癌;(胃体)管状腺癌;胃体、胃窦多源癌.1998-0509在气管内全麻下经胶行胃癌根治术.术中探查:冒壁光滑,鲁窦部可及一个约0.IcrnXO.scrnXlctn包块,质软,胃体部未及明显肿块,但在贲门部粘膜面可及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