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张勇  徐刚  杜传军 《浙江医学》2004,26(10):744-745
手术切除前列腺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临床资料显示大约20%的患者行前列腺切除术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1].笔者对26例上述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分析如下,以探讨其病因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杜传军  李祎 《浙江医学》2004,26(2):151-152
近年来多排螺旋CT检查技术的提高和泌尿系成像技术的完善,为临床医生诊断和处理输尿管结石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本文就我院2003年1月~7月期间行多排螺旋CT泌尿系成像(简称CTU)检查的23例输尿管结石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CTU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直视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及术后留置双J管的作用。方法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术对80例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术中留置双J管引流。结果输尿管结石碎石成功率98%(78/80),失败率2%,60例术后拔双J管后1~10 d内结石排净,76例置双J管术后无肾绞痛及石街形成,肾积水及肾功能有明显改善。并发症主要为输尿管黏膜下损伤、形成假道、输尿管穿孔。结论输尿管镜直视下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疗效确切,方便安全,术中放置双J管是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增生症又称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也有前列腺肥大的叫法,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该病引起排尿不畅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所以,正确认识此病,及早采取积极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减少或避免该病造成的烦恼,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盐酸坦索罗辛在TURP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盐酸坦索罗辛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 (TURP)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5 7例接受TURP手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用药组 (2 5例 )与对照组 (32例 )。用药组围手术期服用盐酸坦索罗辛 ,对照组则不用 ;比较两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一次拔管成功率、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生活质量评分 (QOL)。结果 :用药组一次拔管成功率 92 % ,术后留置尿管天数 3~ 7(4.9± 1.4 )d ,术前IPSS评分 15~ 32(2 4 .1± 4 .9)分 ,术后下降 8~ 2 5 (17.4± 4 .2 )分 ,QOL评分术前 3~ 6 (4.5± 0 .8)分 ,术后下降 0~ 5 (2 .4± 1.2 )分 ,MFR 10~ 2 1(14 .9± 2 .9)ml/s ;对照组一次拔管成功率 75 % ,术后留置尿管天数 1~ 14 (6 .2± 2 .8)d ,术前IPSS评分 16~ 36 (2 4 .6± 5 .0 )分 ,术后下降 8~ 2 1(15 .0± 4 .4 )分 ,术前QOL评分 3~ 6 (4.7± 0 .8)分 ,术后下降 0~ 4 (1.9± 1.1)分 ,MFR 7~ 2 0 (12 .5± 2 .8)ml/s。统计分析显示两组间留置尿管天数、术后IPSS、QOL评分、MFR下降分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一次拔管成功率与术后QOL下降分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TURP围手术期应用坦索罗辛 ,可有效缩短术后留置尿管时间 ,改善术后早期下尿路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研究膀胱全切除术后,继发性尿道肿瘤的发生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1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发生继发性尿道癌的16例病人的原发膀胱癌和发生尿道癌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尿道癌发生率7.4%,膀胱癌累及前列腺是继发尿道癌的危险因素。结论:定期进行残留尿道冲洗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早期发现尿道癌的有效方法,一旦发现应立即施行尿道全切除术。尿道癌的预后不良,多数病人在2年内死亡,应该强调定期检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闭合性阴茎海绵体破裂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闭合性阴茎海绵体破裂临床少见.本院1996年至2004年收治8例,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作一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价值。方法:BPH患者60例,前列腺重量均〉100g,分为HoLEP组(n=32)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组(n=28)。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HoLEP组与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组比较手术时间有所延长(P〈0.01),但术中出血量减少(P〈0.01),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3个月,两组IPSS、QOL、Qmax、PVR较自身术前显著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oLEP治疗大体积BPH具有与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相似的疗效,同时手术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更适合于大体积BPH治疗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诊断性输尿管镜检查(URS)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根治手术后膀胱内复发(IV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9年6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56例)和上海仁济医院(802例)就诊的958例UTU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男630例,女328例,中位年龄67(30~89)岁。518例行诊断性URS(URS组),440例未行诊断性URS(非URS组)。伴有术前肾积水499例,糖尿病史138例,有吸烟史252例,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NMIBC)病史或合并NMIBC119例;肿瘤位于肾盂489例,位于输尿管394例,同时位于肾盂及输尿管75例。543例采取了腹腔镜手术,415例采取了开放手术。196例术后进行辅助化疗。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瘤直径≤3 cm 543例,>3 cm 415例;病理分级为低级别275例,高级别683例;病理分期为Ta~1期441例,T2期180例,T3期308例,T4期29例;227例进行淋巴结清扫,其中62例病理检查证实淋巴结转移;516例肿瘤呈乳头状,442例呈平坦状;48例伴有鳞状或腺样分化;150例存在淋巴血管侵犯(LVI);134例为多灶性生长。两组年龄(P=0.660)、性别(P=0.618)、糖尿病史(P=0.418)、吸烟史(P=0.173)、术前肾盂积水(P=0.777)、WHO分级(P=0.105)和肿瘤形态(P=0.05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相较于非URS组,URS组有着更低的开放手术(P=0.032)、伴有NMIBC病史或合并NMIBC(P<0.001)、>3 cm肿瘤(P<0.001)、浸润性分期(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鳞状或腺样分化(P=0.018)、LVI阳性(P=0.031)及多灶性生长(P=0.032)的比例。比较两组术后1年和5年膀胱内无复发生存率(IRFS)。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分析影响IRFS的因素。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39(2~206)个月,192例(20.0%)发生IVR,其中URS组121例,非URS组71例。URS组1年和5年IRFS分别为87.1%和71.6%,低于非URS组的90.6%和80.9%(P=0.014)。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RS(P<0.001)、伴有NMIBC病史或合并NMIBC(P<0.001)及肿瘤直径>3 cm(P=0.005)是IV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0.0%的UTUC患者行根治手术后会出现IVR,URS是IVR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复方玄驹胶囊由黑蚂蚁、淫羊藿、蛇床子、枸杞子四味中药组成,具有温肾、壮阳、益精的功效,在临床被用于勃起功能障碍,少、弱精子症及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的治疗.本研究对应用复方玄驹胶囊治疗Ⅲ型前列腺炎,开展多中心临床疗效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