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道我院于1986年5月以来,对拇指严重挫压离断伤而无再植条件的患者,利用其原骨、关节和拇甲皮瓣移植法急诊一期拇指再造,全部成活。经术后一年随访观察,外形接近正常,感觉和功能满意,参加原工作。  相似文献   
2.
李长虎 《陕西中医》2004,25(9):840-840
目的 :观察狭窄性腱鞘炎用小针刀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 60例 ,1 0 3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门诊行小针刀治疗 ,术后以电话、写信及门诊复查方式全部得到随访 ,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 :1次治愈率 95 .1 % ,1次治愈率 1 0 0 % ,随访 6月~ 36个月 (平均 1 7个月 ) ,无 1例复发。结论 :小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 ,操作简单 ,经济实用 ,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计划在不同多叶光栅(MLC)叶片宽度配置的加速器上互换执行的可行性。方法将设计在EX加速器上执行的5例鼻咽癌IMRT(SW)计划,不进行重新优化和计算,直接移植到IX加速器上执行;以及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PS)模拟在IX加速器执行1、2、3、4、5、10次后再返回EX加速器继续执行,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分析和评估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的变化。结果将EX加速器的IMRT计划完全移植到IX加速器执行,以及在IX加速器执行1、2、3、4、5、10次后再返回至EX加速器继续执行时,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前者的变化更大。结论若两台加速器产自同一个厂家,且能量配置和治疗时的机械参数相同时,当一台加速器发生故障且短时间内无法修复时,可以将其治疗计划移植至另一台加速器上执行(5次以内),待故障加速器修复后再返回原计划加速器执行。  相似文献   
4.
谢忆山  唐甜  李长虎  陶卫平 《安徽医学》2013,34(12):1813-1815
目的 在早期宫颈癌术后放疗中联合奈达铂(NDP)每周同步化疗,以顺铂(DDP)每周同步化疗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近期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24例Ⅰb期至Ⅱa期宫颈鳞癌根治术后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随机分成奈达铂组12例,顺铂组12例.两组化疗方案为:NDP 30 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DDP 30 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放疗均采用调强放疗,盆腔区域照射剂量45~50 Gy/25次.结果 全组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调强放疗.NDP组12例患者中有1例(8.3%)因出现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而终止化疗;DDP组12例患者中有5例(41.7%)因出现2级及以上急性不良反应而终止化疗,两组化疗完成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P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DDP组75%(P〈0.05);而血液毒性反应,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以及肝脏和肾脏毒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P方案同步放化疗辅助治疗宫颈癌,与传统的顺铂方案比较更容易实施,而且有较少的胃肠道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CT图像融合技术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治疗计划对V20和放射性肺炎(RP)的影响。方法 40例入组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为ⅢA、ⅢB期NSCLC,三维适形放疗(3D-CRT)剂量达到4000cGy肿块缩小达25%后随机分为常规缩野放疗组20例(A组)和CT/CT图像融合缩野放疗组20例(B组),两组均追加剂量至6600cGy。记录临床资料、V20、放疗结束3个月内RP发生情况等。RP用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判断。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RP发生率为22.5%(9/40),其中A组6例(30.0%),B组3例(15.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6)。A、B组的患侧肺V20(IV20)和全组的健侧肺V20(CV20)、患侧肺V20均与RP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coxon检验两组间患侧肺V20、健侧肺V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CT图像融合执行的缩野追加剂量放疗未增加RP的发生率,且有可能降低患侧肺V20,为进一步提高局部放疗剂量,获得更好的局控率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髌骨环置入内固定治疗37例38侧髌骨骨折初步随访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采用髌骨环置入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37例(38侧)髌骨骨折(其中横断骨折18例、粉碎性骨折20例),均作骨折切开复位髌骨环置入内固定.术后早期被动及主动康复训练.[结果]37例患者中,35例36侧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膝关节功能根据Bostman~([1])髌骨骨折疗效临床评分标准:优32侧,良4侧,一般2侧,差0侧;优良率94.4%.[结论]髌骨环置入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固定可靠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不稳定型骨盆环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从2005年4月~2009年11同,共手术治疗38例,其中后拄合并后壁骨折8例,横形合并后壁骨折12例,“T”形骨折10例,双拄骨折5例,前拄合并后半横形骨折3例。手术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8例,髂腹股沟入路12例,延长髂股入路5例,双入路(髂腹股沟+K-L入路)13例。结果解剖复位26例(63.3%)满意复位10例(32.7%)不满意复住2例(45%)。临床和X线优良率分别为705%和71.8%其中解剖和非解剖复位组的临床优良率分别为839%和364%(Χ^2=22.89,P〈0.01),并发症:坐骨神经不全性牵伸损伤1例(1.0%);深部感杂2例(2.0%)。结论复位质量与疗效密切相关。骨折切开复位不同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环骨折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治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1995—2008年在本院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对其中35例关节面复位效果不佳的骨折,通过术后的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出七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①与胫骨棘相连的关节面同时出现旋转、塌陷,复位后关节面出现中心凹陷;②骨折块本身有压缩,但手术时未将压缩部分撬起;③植骨不实,且螺钉拧得过紧,造成关节面再次移位;④未清除胫骨平台骨折间夹有碎骨块;⑤骨折整体复位垫起不足;⑥手术中摄X线片投照角度不佳,造成复位良好的假象;⑦骨折端过多的填塞植骨造成骨折分离移位。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中,如能注意避免以上七种造成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将可能提高手术的复位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收治的24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患者,手术时间1~8h,平均5.4h。术中出血150~1900ml,平均750ml,随访时间2—27个月,平均11个月。经手术治疗优13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1.67%。术后1例耻骨联合后及右侧髂窝感染,经清创引流恢复,其余效果均满意,下地行走最长时间5个月,最短3周。无皮肤坏死、神经损伤、脂肪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骨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根据骨折分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能减少卧床时间,有利于功能锻炼,从而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瓦里安直线加速器动态治疗日志文件检测多叶准直器(MLC)叶片到位精确度.方法 预先设计一组专用动态治疗MLC文件(PMLC),分别记录两台瓦里安直线加速器10次动态运行时的日志文件,将之转换成MLC文件(DMLC)并与PMLC进行比较.分析两个文件中每个叶片的位置值偏差,分别比较两台加速器10次动态运行之间叶片位置的一致性,分析MLC叶片的到位重复性.对两台加速器数据比较行Wilcoxon非参数检验.结果 两台加速器间10次运行的叶片位置偏差平均值相似,分别为0.29~0.29、0.29~0.30 mm(z=-0.77,P=0.442),两者约40%、30%、20%、10%的叶片位置偏差分别在≤0.2、0.3、0.5、0.4mm内,其最大偏差值为0.5 mm.两台加速器10次运行间叶片位置完全一致的百分比分别为86.0%和87.7%,偏差值<0.05 mm的分别为96.6%和97.3%,其最大偏差值为0.09 mm.结论 动态治疗日志文件可以实时反映多叶准自器叶片的实际位置,用来检测叶片到位精度以及重复性简单直观、实时准确;经检测的两台多叶准直器叶片到位精确、重复性好,符合动态治疗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