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Summary: The role of 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2 (PAR-2) in the 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 induced by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UUO) was explored. Mice were sacrificed on the day 1, 3, 5, 7, 10, 14 and 21 after UUO. The expression of PAR-2 mRNA and protein and a-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 protein in tubuloin,terstitium was detected by RT-PCR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at each time point, resped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2 expression in renal tubulointerstitium was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starting from 24 h to the day 14 post-ligation, 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relative volume of interstitium and the positive area of α-SMA. PAR-2 was mainly expressed in renal tubule epithelial cells, especially in proximal tubular cells. It also located in renal capillary ansa, interstitial infiltrate cells and fibroblas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PAR-2 was active in interstitial and tubular cells in the early phase of fibrotic process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ating the 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 after UUO.  相似文献   
2.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或称再灌注损伤,是指组织缺血一段时间,当血流重新恢复后,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较缺血时进一步加重,器官功能进一步恶化的综合征。根据大量实验与临床研究,虽然再灌注损伤主要与氧自由基损伤及钙超载有关,但是炎症因子链式释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在发病中可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将从炎症因子释放通路与粒细胞的关系出发,探讨Toll样受体(TLRs)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65mg·kg^-1)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治疗组在造模成功后1周给予氯沙坦20mg·kg^-1灌胃。12周后测3组24h尿蛋白、血肌酐、肾重/体重、血CRP及TNF-α水平;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LR4、核因子-κB(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24h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肾重/体重明显升高,肾小球肥大、细胞增生,PAS阳性物质沉积增多。血CRP、TNF-α含量及肾组织TLR4、NF-κB的蛋白表达上调。经氯沙坦治疗后,血CRP、TNF-α含量下降,TLR4、NF-κB的表达下调。结论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NF-κB、TLR4的表达,降低血浆CRP、TNF-α含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HD)的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80例行HD的CRF患者分为不用rHuEPO治疗组和使用rHuEPO治疗组 ;使用rHuEPO治疗的又分三组 (3个月组 ,6个月组 ,12个月组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 ,放免法测定血清TNF α水平。结果 使用rHuEPO治疗 6个月后 ,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未用rHuEPO治疗组 (P <0 .0 5 ) ;血清TNF α、CRP水平也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未用rHuEPO治疗组 (P <0 .0 5 )。结论 使用rHuEPO治疗 6个月后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2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均用乌司他丁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后24h尿量,肾脏血流量,24h尿蛋白定量,血压,血浆丙二醛、TNF-α,IL-2及血肌酐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 治疗后患者肾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 乌司他丁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炎症相关因子IL-6、IL-8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被分为正常组、正常+罗格列酮组、糖尿病组、糖尿病+罗格列酮组.所有大鼠均检测生化指标、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肾组织IL-6、IL-8、TNF-α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罗格列酮干预的糖尿病大鼠和未干预组相比,肾组织IL-6、IL-8、TNF-α表达显著降低,尿白蛋白排泄减少,但血糖、肌酐无明显变化.结论 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从而降低尿白蛋白的排泄以保护肾脏,并且其作用独立于降糖之外.  相似文献   
7.
IgA肾病肾动静态联合显像与肾脏病理学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肾动静态联合显像与IgA肾病(IgAN)病理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肾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IgAN的患者20例,对其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血管损害程度进行Katafuchi积分和Lee分级.患者均接受^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其中13例另行^99Tc^m-二巯基丁二酸(DMSA)肾静态显像.图像经处理后获得灌注指数(PI)、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本底摄取比值(K/B)等参数.分别选择10例和4例健康体格检查者作为肾动静态显像正常对照.分析显像指标与病理积分间的关系,并比较各Lee分级的PI、GFR及K/B比值.结果 PI与血管损害积分呈正相关(左r=0.640、右r=0.725;P均<0.01),GFR、K/B比值与肾小球损害(GFR:总r=-0.731、左r=-0.729、右r=-0.718,K/B比值:左r=-0.714、右r=-0.686,P均<0.01)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GFR:总r=-0.619、左r=-0.628、右r=-0.595,K/B:左r=-0.712、右r=-0.716;P均<0.05)呈负相关.随病理分级增高,PI均值无明显变化(左F=0.40、右F=0.44,P均>0.05),而GFR和K/B比值均值逐级降低(GFR:总F=52.23、左F=48.59、右F=29.66,K/B比值:左F=34.54、右F=23.06;P均<0.01).结论 肾动静态联合显像结果与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相关,其对IgAN病情评价及预后判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全身微血管病变的表现之一,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炎性反应学说备受关注,且随着对血管紧张素受体拈抗剂(ARB)类药物研究的日益增多,发现其尚可通过抑制慢性亚临床炎性反应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奉研究观察氯沙坦对DM大鼠血CRP、TNF—α水平以及Toll样受体4(TLR4)、NF—κB在肾组织中表达的影响,对其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肾动态显像与IgA肾病(IgAN)病理学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经病理学证实为IgAN患者67例,对其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血管损害程度进行Katafuchi’s积分和Lee氏分级。全部患者均接受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计算出灌注指数(PI)、肾小球滤过率(GFR)和20min清除率(C20)。分析不同病理分级之间显像指标与病理积分间的关系。结果:PI与血管损害积分正相关(P<0.01),GFR与肾小球损害(P<0.01)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P<0.05)负相关,C20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P<0.05)负相关。随着病理分级增高,GFR和C20值逐渐降低,PI值逐渐增高,且各级之间显像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动态显像结果与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相关,能较好地反映病理损伤的进程,对IgAN病情评价及预后判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凝血因子VII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文检测了2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激活的因子VII水平(FVIIa)、血浆因子VII活性(FVIIc),血浆因子VII酶原激活(FVIIAg)水平,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甘油三酯、胆固醇的水平,并与26例健康人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激活的因子VII水平(FVIIa),血浆因子VII活性(FVIIc).血浆因子VII酶原激活(FVII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的水平呈正相关。提示:凝血因子VII异常可能是肾病综合征惠者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的潜在因素,如对肾病综合征患者通过调控因子VII水平及活性,可能有助于缓解其高凝状态,减少其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