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压疮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降低了生活质量,作为医院基础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和科学的护理可以将压疮的发生降到最低。我院肿瘤科自2010年6月至2014年3月,应用康惠尔渗液吸收贴联合造口护肤粉治疗Ⅱ期压疮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10年6月至2014年3月收住我  相似文献   
2.
对19例主动脉夹层瘤病人,护士通过细心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分组随机规则,划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予以传统治疗,观察组运用关节镜微创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达到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技术应用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能有效帮助恢复患者关节骨功能,缓解患者关节疼痛等症状,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5.
病员女,37岁,工人.因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7年,发现下腹包块6年,下腹痛10天入院.7年前,患者因妇检发现左附件包块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卵巢有一约2cm×3cm大巧克力囊肿,左卵巢有一约12cm×10cm×8cm大巧克力囊肿,外观无正常卵巢组织.行右卵巢囊肿剥除,左附件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病员拒绝继续治疗.术后1年复查B超发现右附件包块,未治疗.一直随访B超,包块渐增大.10天前,无诱因出现下腹胀痛,伴畏寒发热,门诊妇检扪及盆腔包块,收入院治疗.病员月经正常,无痛经史.入院时一般情况好.妇科情况:外阴已婚经产型,阴道内大量脓性白带,宫颈无举摆痛,子宫前位,约40天孕大,宫体后方扪及一约4月孕大包块,质中,活动差,轻压痛.B超示子宫前后径4.3cm,右附件查及一约11.5cm×9.9cm液性暗区,边界清晰,壁厚约3.8mm,内充满大量细小光点回声.入院诊断:右附件包块伴感染.  相似文献   
6.
药物流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痛苦小、损伤少的人工流产。临床上有一定的适应证、禁忌证,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间期在医院住院观察。但个别孕妇自行服药,引起不良的毒副反应。现将我院近年来的药物流产所致副反应报道如下。 1 病案介绍 例1 患女,27岁。停经2个月到个体诊所诊断为妊娠(其实是宫外孕),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流产。服药后病人腹部疼痛,呕吐,心慌,血压测不到,急转地区妇幼保健院,经检查病人腹  相似文献   
7.
对肿瘤患者每个阶段的心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进行对应的心理疏导和科学的护理是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本人在对这方面长期的研究中深有体会,调整好患者的心态是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重获信心的重要手段,也是药物治疗的最佳搭档。  相似文献   
8.
病员女,26岁,农民。因“停经9~ 月,发现下腹包块4~ 月”入院。病员停经40~ 天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孕4~ 月感胎动。孕5~ 月首次来我院作产前检查,发现左下腹有一包块,将子宫向上推移,宫底位于剑突下3.5cm。B超提示:子宫左侧壁肌瘤13cm×10cm。孕妇因第一胎,无子女,要求继续妊娠。孕期无阴道流血、流液  相似文献   
9.
总结2016.05.01-2016.10.30期间在本科行CT增强扫描发生不良反应(类过敏反应组、高压注射渗漏组、其他组)患者的共性特点,分析各不良反应发生的高风险因素。根据上述各因素制定针对性增强护理措施应用于临床;对比分析2016.11.01-2017.04.30期间采用个体精准增强护理策略与2016.05.01-2016.10.30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认为有效识别CT增强扫描过程中的高风险因素,采用针对性个体精准增强护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