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1958年开始应用溶栓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但因当时CT技术的缺乏,且多数患者接受治疗时已是晚期,溶栓诊疗的疗效不高[1~2]。直至80年代,随着CT检查技术的发展,溶栓诊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且被临床广泛应用[3]。近些年来,溶栓诊疗的实验和研究报道较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眩晕检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6例中老年眩晕者且行DSA检查,同时对血管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等异常情况给予观察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56例中老年眩晕者DSA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异常血管共49例,占87.50%,其中单纯前循环共计7例,占12.50%,单纯后循环共计32例,占57.14%,两者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异常血管狭窄程度重度4例,占7.14%,中度占28.57%。结论:DSA检查是中老年人眩晕诊断与治疗中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广西武鸣县人民医院胃癌合并脑梗死在医院接受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符合胃癌合并脑梗死条件的患者共7例,占同期467例胃癌患者的1.50%,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35~71岁,平均(51.83±10.87)岁.胃癌患者中腺癌5例(71.43%),胃癌未能分类的2例(28.57%),5例(71.43%)发现癌细胞转移,脑梗死发生在胃癌诊断后的3~93 d,平均发病时间为(35.14±39.13)d,5例(71.43%)患者出现意识改变,5例(71.43%)患者的MRI显示颅内存在多个病灶、左右两侧同时受累,第30天,3例(42.86%)死亡.结论:胃癌患者脑梗死发生在胃癌的活动期,机制尚不清楚,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桥接Solitaire支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92例AI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溶栓组(46例)和桥接组(46例);溶栓组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桥接组在阿替普酶溶栓后桥接Solitaire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与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法,以期防控该病发作及进展为脑梗死。方法:选取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且对发作原因和治疗方法及效果等进行观察,同时将所得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本次观察发现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进展为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颈动脉斑块、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及发作时间、发作频率等且此次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加强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高危因素干预与防控以及积极治疗对降低该病发作及防止进展为脑梗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磁共振成像(MRI)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研究和探讨脑出血后锥体束继发性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收录2010年7月~2013年1月住院治疗且脑出血患者12例为实验组和选择性别、年龄与实验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2例做为对照研究.分别进行DTI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DTI数据采用t检验;各个时间点数据之间的两两比较用LSD方差分析法.结果 所有实验组患者在DTI的FA图上,同侧病灶锥体束平面上,均可见信号减弱.FA值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明显减少(P<0.01),而MD值却无明显变化.结论 DTI不仅可以以可见的图像清楚地显示脑出血后锥体束继发性损害,还可以用数据的形式精确量化这种损害的程度,并发现继发性损害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有可能阻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到2012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两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锥体束继发性损害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首次单发病灶,伴有锥体束不同程度损害,曾于急性期(7天)内及亚急性期(21天)后分别进行头颅MRI检查的脑出血患者,同时分析在第二次MRI资料的T2/FLAIR图像上,在同侧远离血肿下方的大脑脚、脑桥及延髓出现异常信号患者的MRI资料。结果本组11例患者,男10例,女1例。MRI显示,第一次MRI检查中,所有患者在同侧远离血肿部位下方的大脑脚、脑桥、延髓等平面无异常信号;在第二次检查的T2/FLAIR图像上,所有患者在同侧远离血肿部位下方的大脑脚、脑桥、延髓等一个或多个平面上出现边缘不清的异常信号,其中2例为低信号,余9例为高信号。结论 MRI可以检测到局灶性脑出血后锥体束继发损害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应被误解为新发脑梗死或其他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方法将1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病因分为3组,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型(观察1组)86例,小动脉闭塞型(观察2组)74例,心源性栓塞型(观察3组)32例,同时选择19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使用24h动态血压仪监测血压情况,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结果观察1组、2组、3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135·8±10·8、138·2±15·4、131·3±12·6)mmHg,24h平均舒张压(78·0±12·6、77·3±12·8、70·4±11·8)mmHg,脉压指数(0·47±0·09、0·46±0·06、0·43±0·08),24h舒张压变异系数(0·18±0·06、0·18±0·02、0·15±0·03)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健康人,且不同病因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之间的血压具有较大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神经介入治疗后头颅CT表现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神经介入治疗后急查头颅CT认识,便于指导治疗,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方法选取自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采取血管支架植入术、动脉瘤栓塞术和急诊动脉溶栓术后,进行即刻头颅CT检查,对所有患者影像资料与预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术后进行CT扫描检查,正常对比剂分布型(即Ⅰ型)44例,占73.3%;对比剂滞留或渗出型(即Ⅱ型)13例,占21.7%;颅内出血(即Ⅲ型)3例,占5.0%。结论采取头颅CT扫描,分析高密度表现结果,可以有效辨别高密度表现原因,并且为预后提供有效指导,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