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蚊诱捕器监测法在社区蚊媒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伊蚊诱捕器监测指标与传统蚊媒监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气候因素对伊蚊密度的影响。方法利用伊蚊诱捕器在广州市海珠区某社区对蚊媒密度进行为期11个月的常规监测。对伊蚊诱捕器监测指标与传统指标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并对气候因素(温度、湿度)与伊蚊密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伊蚊诱捕器监测指标诱蚊指数、诱卵指数、诱蚊诱卵指数与传统指标(布雷图指数)之间具有相关性(r=0.758,P=0.007;r=0.667,P=0.025;r=0.758,P=0.007),并得回归方程Y=1.045+0.677a-0.590b(Y:布雷图指数,a:诱蚊指数,b:诱卵指数);对气候因素与伊蚊密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到:Y=-18.358+1.297a(Y:白纹伊蚊总数,a:温度);Y=-702.837+47.035a(Y:蚊卵总数,a:温度)。结论伊蚊诱捕器监测指标与传统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伊蚊诱捕器监测法的可信性较强,同时,气候因素是影响伊蚊密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心城区近4年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某中心城区2008-2011年STDs年报资料及人口数据进行趋势及描述性分析。结果近4年来,广州市中心城区STDs报告病例数为4 146例,年均发病率为146.71/10万。除尖锐湿疣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外,其余STDs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病种构成,以梅毒比例最高(35.21%),其次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26.97%),尖锐湿疣居第3位(15.97%)。4年内STDs男女性别比为0.98∶1,总体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以2029岁为发病高峰(34.88%);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离退人员和工人等职业为主要发病人群,占总发病人数的50.48%;发病人群集中在该中心城区与广州市其他县区,占总发病人数的95.59%。结论尖锐湿疣、梅毒是今后STDs的防治工作重点,加强健康宣教,增强全民STDs的防范意识,规范疫情的监测、报告及管理,加强普通人群的监测,做好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监测广州市城市、农村不同季节白纹伊蚊密度、携带登革热病毒及抗敌敌畏情况,为防控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伊蚊诱捕器法监测广州市城市(白云区)、农村(从化市某村)不同季节白纹伊蚊密度;用RT-PCR法检测自然种群携带登革热病毒情况;用幼虫浸渍法检测白纹伊蚊抗敌敌畏情况.结果 城市、农村4个季节之间的阳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白纹伊蚊的密度高峰均为夏季[城市、农村,诱蚊诱卵指数(MOI) =40.54、38.14;诱蚊指数(MI)=35.14、37.63;诱卵指数(OI) =36.49、29.90],冬季最低,但城市、农村冬季MOI、MI均>0;从捕获的白纹伊蚊体内均未检出登革热病毒;城市白纹伊蚊抗敌敌畏指数,春秋季呈低抗性(指数>2),夏季呈敏感性(<2);农村春秋季高于夏季,但均呈敏感性(<2).结论 广州市城乡白纹伊蚊全年均可监测到,高峰为夏季,未检测到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热病毒,敌敌畏对蚊幼虫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但应合理选择杀灭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对术后患者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的影响,为优化院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住院手术患者35 223例,分为术后院感组和无院感组。采用1∶10病例对照比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联合广义线性回归模型估计额外住院费用均值(即边际费用),分析因不同病原体术后院感的直接经济损失差异。结果术后院感组336例与无院感组3 295例匹配成功。倾向性评分匹配示,术后院感组较无院感组住院费用中位数增加43 455.77元、住院天数中位数延长13 d(均P<0.001);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归因于不同病原体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差异发现,铜绿假单胞菌术后感染导致的住院费用增加倍数最高,其额外住院费用均值为162 631.55 (95%CI:80 431.95~244 831.15)元,是无院感组的4.80 (95%CI:3.28~7.37)倍;住院天数增加倍数排第3,是无院感组的2.69(95%CI:2.19~3.35)倍。结论 不同病原体导致的术后医院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对患者直接经济损失影响最为显著,建议明确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控制的优先干预环节,采取相应防...  相似文献   
5.
某医科大学学生甲型H1N1流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学生关于甲型H1N1流感(甲流)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某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以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甲流知识的知晓程度较低,平均得分7.64分(总分12分);医学专业学生甲流知晓率高于非医学专业,女生高于男生;学生获取甲流知识主要途径是网络,占84.2%,其次是电视广播,占49.1%,课堂获知的仅占15.2%.结论:医学生对甲流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差,学校应加强以课堂为主渠道,通过上好健康教育课或者知识讲座切实做好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心城区近4年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某中心城区2008—2011年STDs年报资料及人口数据进行趋势及描述性分析。结果近4年来,广州市中心城区STDs报告病例数为4146例,年均发病率为146.71/10万。除尖锐湿疣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外,其余STDs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病种构成,以梅毒比例最高(35.21%),其次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26.97%),尖锐湿疣居第3位(15.97%)。4年内STDs男女性别比为0.98:1,总体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以20~29岁为发病高峰(34.88%);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离退人员和工人等职业为主要发病人群,占总发病人数的50.48%;发病人群集中在该中心城区与广州市其他县区,占总发病人数的95.59%。结论尖锐湿疣、梅毒是今后STDs的防治工作重点,加强健康宣教,增强全民STDs的防范意识,规范疫情的监测、报告及管理,加强普通人群的监测,做好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7.
输血是抢救外伤失血病人和大手术出血病人生命的重要医疗措施,然而由于供血来源的多样性,导致因输血而发生疾病传播的事件时有发生,其中尤以病毒感染是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伊蚊诱捕器监测指标与传统蚊媒监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气候因素对伊蚊密度的影响.方法 利用伊蚊诱捕器在广州市海珠区某社区对蚊媒密度进行为期11个月的常规监测.对伊蚊诱捕器监测指标与传统指标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并对气候因素(温度、湿度)与伊蚊密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伊蚊诱捕器监测指标诱蚊指数、诱卵指数、诱蚊诱卵指数与传统指标(布雷图指数)之间具有相关性(r=0.758,P=0.007;r=0.667,P=0.025;r=0.758,P=0.007),并得回归方程Y=1.045+0.677a-0.590b(Y:布雷图指数,a:诱蚊指数,b:诱卵指数);对气候因素与伊蚊密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到:Y=-18.358+ 1.297a(Y:白纹伊蚊总数,a:温度);Y=-702.837+47.035a(Y:蚊卵总数,a:温度).结论 伊蚊诱捕器监测指标与传统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伊蚊诱捕器监测法的可信性较强,同时,气候因素是影响伊蚊密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流动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广州市白云区某社区卫生服务站241例流动儿童腹泻患者的人口资料学以及粪便标本,利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检测轮状病毒(RV),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标本中诺如病毒(NVs)、星状病毒(AstV),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腺病毒(AdV)。结果 241例患者粪便标本中RV、NVs、AdV、AstV4种病毒总检出率为56.0%(135/241),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3.6%(105/241)、11.2%(27/241)、7.9%(19/241)、6.6%(16/241)。27株NVs阳性毒株均为GII-4;19株AdV中14株为AdV-41型,并有AdV1、2、3、31型的散在感染;AstV感染15株,均为AstV-1型。结论病毒为流动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因,其中轮状病毒是最主要的病原体,其他依次为NVs、AdV和Ast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