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预防医学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教师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和教学效能感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普通教育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教学效能感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对象:①采用Maslach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和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于2006-06/09根据年龄、性别、教龄及是否担任班主任等对重庆市200名普通教育教师、100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和教学效能感的现状进行调查。Maslach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包括22个条目共3个维度: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低成就感。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共27个条目,包括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各个维度总分相加形成总效能感。两个量表/问卷各题项均采用5点计分,分数越高,表示职业倦怠感越严重,教学效能感越强。②计量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并应用相关分析以及逐步回归分析统计学方法。结果:普通中小学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76份,有效率占91.7%;特殊教育学校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6份,有效率为80%。①职业倦怠和教学效能评分差异:普教与特教教师之间的职业倦怠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t=2.837,P<0.01),普教教师与特教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情感衰竭维度上[普教:(3.16±0.71)分,特教:(2.63±0.65)分,t=5.535,P<0.01];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维度上无显著差异。普教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得分显著低于特教教师[(3.40±0.66),(3.70±.57)分,t=-3.391,P<0.01]。②职业倦怠感和教学效能的人口学差异:除5年及以下教龄的教师外,普教与特教教师在性别、教龄及是否班主任等方面存在着情感衰竭方面的显著差异(P<0.05~0.01)。除6~10年教龄的教师之间外,普教与特教之间的一般教育效能感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0.01),普教低于特教。同时,女教师之间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存在着显著差异,普教女教师高于特教女教师。③相关性:普教与特教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都呈明显负相关(r=-0.515,-0.502,P<0.01),但特教在情感衰竭维度上的相关性不如普教强(r=-0.320,-0.240,P<0.01,0.05)。④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一般教育效能感对普教的情感衰竭和去人性化程度、对特教教师的低成就感预测性较强(Beta=-0.321,-0.274,-0.404,P<0.01);个人教学效能感同时预测着普教和特教的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普教:Beta=-0.286,-0.360,P<0.01;特教:Beta=-0.480,-0.585,P<0.01)。是否班主任因素对普教教师的情感衰竭和去人性化预测作用明显(Beta=-0.283,-0.179,P<0.01,0.05),而教龄对特教教师的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的预测作用明显(Beta=0.258,0.212,P<0.05)。结论:①普教与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中的情感衰竭维度和教学效能感中的一般教育效能感有明显差别。②普教与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和教学效能感存在性别、教龄及是否班主任的差别。③教学效能感在普教与特教教师中对职业倦怠各因素的预测作用不尽相同。是否班主任因素对普教教师的情感衰竭和去人性化预测作用明显,而教龄对特教教师的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的预测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重庆市3所大学的23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状况总体较好,自我效能因子存在显著生源地差异(F=15.38,P<0.001);自我效能因子存在显著专业类型差异(F=5.07,P<0.05);希望因子存在显著专业类型差异(F=12.71,P<0.001);希望因子存在显著年级差异(F=3.84,P<0.05),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四年级大学生的希望水平显著高于三年级大学生;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总体不够理想,生活满意度因子存在显著生源地差异(F=11.22,P<0.01);消极情感因子存在显著专业类型差异(F=8.27,P<0.01);③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正相关,前者对后者各因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预测效应介于16.2%~29%之间)。结论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编制适用于我国育龄青年的生育动机问卷。方法:在查阅文献、访谈和开放式问卷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问卷题项,对736名育龄青年施测,以检验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结果:(1)正式问卷共24道题,包括传统观念类、生活和谐类、爱子女类、自尊类、效用类5个维度,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8.27%;(2)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5因子模型拟合良好(χ~2/dF=1.577,GFI、AGFI、NFI、CFI依次为0.930、0.902、0.928、0.972,RMSEA=0.040);(3)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082~0.460,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系数0.462~0.764,表明问卷结构效度良好;(4)总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48,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在0.660~0.910,总问卷的重测系数为0.920,各维度的重测系数0.881~0.923。结论:编制的育龄青年生育动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庆市农民工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其关系,为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在重庆工作的366名农民工进行调查。结果 (1)农民工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3.2%,女性高于男性(χ2=8.472,P=0.004),不同行业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86,P=0.008)。(2)农民工SCL-90测验在躯体化、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明显高于常模。(3)农民工最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其次是求助,最少采用的是自责。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呈负相关,自责、退避、幻想、合理化与SCL-90总分呈正相关。(4)自责、解决问题、退避和幻想的应对方式对农民工的心理健康起主要预测作用。结论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可通过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来提高农民工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现状,为更有效地帮助农民工疏导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方法:本研究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重庆市范围内的1197名农民工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重庆市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32.58%.SCL-90各因子分和量表总分均高于中国常模,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在行业、学历、婚姻状况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重庆市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的平均水平,农民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文化取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文化取向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度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修订的文化取向量表和抑郁/自尊量表。对成、渝两地23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大学生的文化取向以水平集体主义倾向为主;年级、性别、家庭经济收入和父母文化程度对文化价值的取向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主效应都不显著;垂直的集体主义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的负相关;自尊和垂直的集体主义两个因素对焦虑和抑郁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结论 自尊和垂直的集体主义两个因素对焦虑和抑郁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不健全人格特征的内隐观的特征及结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09/2003-12随机抽取的重庆师范大学和重庆大学100名大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成《大学生不健全人格特征的内隐观调查问卷》,对重庆市8所高校的3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0项大学生不健全人格特征的平均分,最低分为2.81,最高分为3.39;标准差分布为1.03~1.67;因素分析得到的5个因子:道德品质及行为问题、情绪问题、意志问题、个人中心和适应能力问题的贡献率分别为:43.686%,6.579%,4.753%,4.753%和3.458%;其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3.06±1.07,3.12±0.89,3.07±0.89,3.18±0.91和2.96±0.85;各题项的因素负荷值在0.381~0.848之间。结论:大学生认为人格不健全的学生主要表现在道德品质及行为问题、情绪问题、意志问题、个人中心和适应能力问题等5个方面;大学生认为不健全人格特征中较严重的是道德品质差、自私、虚伪、虚荣、不尊重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心胸狭隘、自大、无责任心。判断一致的特征是多疑、缺乏勇气、意志不坚定、情绪不稳定、冷漠、自卑、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性强、个人主义和虚伪;性别、年级和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因素对不健全人格特征的内隐观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评估当前中国使用考试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Scale,TAS)测量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了解中国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现状,为制定高三学生心理健康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CBM以及PubMed,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数据库,检索方式为题名、关键词、主题词3种,检索时间至2017年6月底,查找使用TAS测量中国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现状的研究.运用均数和标准差的统计公式对考试焦虑数据进行合并,计算标准化均数差(SMD)及95%置信区间(95%CI),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20项,报告总体均分样本量合计3 863名,TAS量表总均分为(17.35±6.36)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生、非重点中学和独生子女考试焦虑水平低于女生(SMD=-0.15,95%CI=-0.29~-0.02,P=0.02)、重点中学(SMD=6.16,95%CI=5.56~6.77,P=0.02)和非独生子女(SMD=-0.27,95%CI=-0.41 ~-0.12,P<0.01),考试焦虑在城乡、文理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目前中国高三学生考试焦虑水平较高,不同类型的群体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全面两孩"政策下,1980年以后出生(简称"80后")父母的再生育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于重庆市抽取626名"80后"父母,以自编《"80后"父母再生育动机及影响因素问卷》为工具进行调查。结果:(1)城市与农村人口的再生育动机得分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一胎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2)"打算再生育"组在传宗接代、养儿防老、促进家庭和睦、利于孩子成长与教育、提高家庭地位、寄托理想这6类再生育动机得分上高于"不打算再生育"组(P0.001);(3)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儿时孤独感、赡养老人压力感、长辈催促程度、对教育资源的乐观度均正向影响再生育动机得分(β=0.313、0.261、0.158、0.093,均P0.001),儿时父母精力分散程度负向影响再生育动机得分(β=-0.250,P0.001)。结论:"80后"父母再生育决策动机包括传宗接代、养儿防老、促进家庭和睦、利于孩子成长与教育、提高家庭地位以及寄托理想;再生育动机主要受儿时孤独感、赡养老人压力感、儿时父母精力分散程度、长辈催促程度、对教育资源的乐观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简要回顾述情障碍的界定及研究内容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最近几年述情障碍研究的新动态。以期给述情障碍研究者提供一种全面的框架,从而更好的把握述情障碍的本质。资料来源:应用网络www.google.com,proquest.umi.com和中国知网期刊文献检索2004-12之前关于述情障碍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检索词:述情障碍(alexithymia)。资料选择:选择述情障碍概述以及与情绪性研究加工研究、脑成像研究、神经生物学研究、心理生理学研究、依恋研究、与抑郁症的关系、抑制性应对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共114篇。资料提炼:在114篇文献中,内容呈不同程度重复的有38篇,给予删除;对76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中24篇选用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纵观述情障碍的研究历程,最初研究多见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研究方向单一。近几年逐渐转向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对述情障碍的本质更进一步的揭示。主要有:述情障碍和情绪性加工关系研究;神经元活动与述情障碍的关系研究;述情障碍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述情障碍与心理生理学研究;述情障碍与依恋研究;述情障碍与抑郁症研究;述情障碍与抑制性应对研究等。结论:对述情障碍的研究不仅要联系单一学科,更需要综合各学科各层次的探讨,特别需要围绕述情障碍与生理、心理疾病这个领域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