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以2005-01-30~2008-08-19期间就诊于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确诊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并溶栓的6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收集其血浆BNP浓度,记录其在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并通过浓度危险分层统计处理.结果 STEMI溶栓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组(P<0.01),而两组BNP浓度在STEMI溶栓后出现死亡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100 pg/mL组病死率为0,BNP 100~500 pg/mL组为3.57%,BNP>500 pg/mL组为12.5%;不同BNP浓度组死亡、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测定BNP浓度对STEMI溶栓后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的预测,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1、0.945、0.945.结论 血浆BNP浓度对AMI急诊静脉溶栓后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概率具有临床预测价值,能为临床医生对AMI溶栓后患者及早进行病情危险分层及预后估计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急诊室内使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第三代静注溶栓药物瑞替普酶(rPA)和阿替普酶(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开放性临床研究方法,观察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急诊室内接受rPA或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共55例,其中rPA组24例,rt-PA组31例,观察血管再通率、死亡率、平均住院天数、心力衰竭及休克等并发症和出血不良反应。结果rPA和rt-PA组的再通率分别为87.50%和83.83%,(P>0.05)。溶栓后30d内心力衰竭、休克及再梗死发生率两组相当,(P>0.05);死亡率分别为8.33%(2例)和6.45%(2例),P>0.05;轻度出血发生率分别66.66%和48.38%,P>0.05;脑出血发生率为8.33%和9.68%,P>0.05;住院天数分别为(10.74±6.49)d和(13.09±13.36)d,P>0.05。结论瑞替普酶适合急诊室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群体蜂蛰伤病人的救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名蜂蛰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9例。结论:及时开放绿色通道,迅速评估、安置病人,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和细心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中一危重疾病 ,多数病例在起病后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 ,在开始 2 4h内每小时死亡为 1%~ 2 %。本文对 2例主动脉夹层进行分析报告 ,为同道们提供一点借鉴。1 临床资料例 1男 ,74岁 ,因腹痛 9h入观 ,疼痛剧烈持续 ,并向背部、骨盆、会阴及下肢扩展 ,恶心无呕吐 ,无发热 ,无胸闷气促。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查体 :血压测不到 ,神志模糊 ,烦躁 ,乱语 ,面色苍白 ,四肢湿冷 ,心率 10 5次 /分 ,律齐 ,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 ,全腹胀痛 ,压痛 (+) ,反跳痛 (+) ,肝脾未及 ,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减弱 ,未闻血管杂音 ,双肾区叩痛 (…  相似文献   
6.
急性肺栓塞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病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的影响。方法:把22例CPR病人基础生命支持(BLS)后随机分常规组(A组)与亚低温组(B组)各11例,用放射免疫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自CPR后2h、6h、12h、1d、3d、5d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含量变化。结果:(1)亚低温组各时点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2)常规组血浆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含量在各时点呈先升后降,1d出现峰值,亚低温组没有出现峰值。结论:(1)亚低温有显著抑制CPR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含量变化释放作用,减轻CPR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急性炎症反应,提高脑复苏成功率;(2)TNF-α、IL-1β、IL-8均参与了心肺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血浆白细胞介素—8(IL—8)的动态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发病6小时内的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用放免法测定患者溶栓后0.5、1、2、4、12、48小时及1周血浆IL—8的变化。结果:48例患者中36例再通,12例未通。两组溶栓后血浆IL—8水平在溶栓后0.5、1、2、4、12、48小时均有统计学差异,均于48小时达峰值。结论:①IL—8参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和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过程。血浆IL—8浓度能反映心肌梗死区域的炎症与损伤程度。②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后血浆IL—8浓度较未灌注者低,溶栓再灌注挽救心肌而减轻的炎症反应程度足以抵消再灌注炎症损伤。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IL—8动态变化及峰值浓度不是判断溶栓再通情况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应用BiPAP S/T-D30呼吸机的治疗效果。方法:26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BiPAP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BiPAP组治疗前后比较pH、PaO_2、PacO_2、SaO_2有显著差异(P<0.01);常规组治疗前后比较PaO_2、SaO_2有差异(P<0.05),而pH、PaCO_2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iPAP能迅速改善病人的二氧化碳潴留及低氧血症,减轻症状,减少建立人工气道的可能性,是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无创性有效、方便、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3种心肌生物标记物的血浆浓度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溶栓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就诊于急诊科、确诊STEMI并溶栓的6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以是否在溶栓后发生心血管事件分组,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收集其血浆BNP、CK-MB、cTnI检验值,记录其在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并通过浓度危险分层统计处理。结果心血管事件发生组BNP浓度较未发生组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K-MB与cTnI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浓度是最强影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P<0.01,OR=0.989,95%CI:0.984~0.995);同时发现性别(男性)与心血管事件发生有明显相关(P<0.05,OR=0.278,95%CI:0.080~0.967)。年龄、CK-MB峰值以及cTnI与心血管事件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浆BNP浓度对STEMI急诊静脉溶栓后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具有临床预测价值,而CK-MB与cTnI则不具有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