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糖尿病足感染细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7年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糖尿病足感染标本,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按纸片法、微量稀释法或E-test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分离出非重复细菌304株,排在前4位的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无乳链球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分别占29.3%,8.6%,5.9%,5.6%。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未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结论糖尿病足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铜绿假单胞菌在亚抑制浓度( SIC)的左氧氟沙星作用下毒力因子表型及基因表达的变化并探索其可能的调控途径。方法用临床标准菌株PAO1及其密度感应系统( QS)的基因突变株,测定不同浓度下菌株生长曲线,以不影响细菌生长的最高抗菌素浓度为亚抑制浓度。分别测定各菌株在SIC的抗菌素作用下生物膜形成、绿脓菌素和鼠李糖脂的变化。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测定菌株毒力蛋白编码基因以及QS基因在SIC的左氧氟沙星作用下表达的变化。用生物发光法测定QS信号分子在SIC的抗菌素作用下的变化。结果在SIC的左氧氟沙星作用下,PAO1的毒力因子编码基因和QS调控基因(lasR、rhlR)表达均显著增加,PAO1野生株的毒力因子也增加,但lasR、rhlR突变株无此变化,同时QS信号分子水平也无显著变化。结论亚抑制浓度的左氧氟沙星促进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的产生,这一效应是通过lasR和rhlR调节实现的,但这一调控作用可能并不是直接通过AHL信号分子完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状况,为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7年7月至1999年10月在我院诊断的、偶测血压不高的Ⅱ型糖尿病患者43例和46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取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P)、24 h收缩压负荷值(24 h SPL)、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P)、24 h舒张压负荷值(24 h DPL)、白天平均收缩压(dMSP)、白天收缩压负荷值(dSPL)、白天平均舒张压(dMDP)、向天舒张压负荷值(dDPL)、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夜间收缩压负荷值(nSPL)、夜间平均舒张压(nMDP)和夜间舒张压负荷值(nDPL),对受检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波动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的24 h MSP、dMSP、nMSP、24 h SPL、dSPL及nSP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非杓型血压及血压波动检出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24 h MDP、dMDP、nMDP、24 h DPL、dDPL、nDP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出现高血压之前已经出现收缩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血压波动,故控制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应首先控制高血压,调整其异常的血压节律.动态血压监测能早期发现血压节律的异常.  相似文献   
4.
成人败血症249例回顾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分析成人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为临床血流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1999~2008年成人败血症249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患者院内感染败血症154例,占61.8%;总死亡率34.5%;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依次为恶性肿瘤、糖尿病及粒细胞缺乏;病原菌检出革兰阴性菌146株,占58.6%,革兰阳性菌82株,占32.9%,真菌占8.4%,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9.7%),金黄色葡萄球菌(14.5%)和肺炎克雷伯菌(11.7%);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分别为43.2%和42.9%;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69.8%;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均为0.结论 成人败血症病例逐年增加,其中社区感染败血症的比例近年来有所增加;分离的病原菌耐药程度较高,但未发现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及耐万古霉素革兰阳性球菌.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及误漏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对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价值 ,并结合文献探讨原发性良、恶性心脏肿瘤的超声特点 ,以及其诊断心脏肿瘤误漏诊的原因。方法 对 35例经手术、尸解、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 (CT)、磁共振显像 (MRI)及病理结果证实的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超声首先发现和诊断心脏肿瘤者占 91 43% (32 / 35 )。患者首次通过超声检查诊断心脏肿瘤的准确率和误漏诊率分别为 71 43%和2 8 5 7%。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原发性心脏肿瘤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和优越性 ,根据肿瘤超声病理改变 ,对判断肿瘤性质有很大帮助。临床对心脏肿瘤应提高警惕 ,在超声诊断时应小心慎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子检测方法在中重度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病原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1—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中重度SSTI病例,符合入组标准共50例,留取伤口深部组织,分别行常规培养及细菌涂片检查;提取各标本DNA,以9种常见细菌基因组保守区为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行PCR-膜杂交法检测细菌结果;将分子检测、常规培养及涂片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培养38份阳性,分子检测结果28份阳性,细菌涂片仅8份阳性,培养结果在检测的9种细菌范围内,分子检测与常规培养检查结果的完全符合率为82.1%(32/39),分子检测结果为多种细菌,而培养结果为单一细菌者占7.7%(3/39);分子检测结果为阳性而培养结果为阴性者占5.1%(2/39)。结论分子检测技术可以对中重度SSTI常见致病菌进行检测及鉴定,并在复合细菌混合感染的病原检测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亚抑制浓度(SIC)抗生素概念评价左氧氟沙星在该浓度下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表型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临床标准菌株PAO1,测定在不同浓度下菌株生长曲线,以不影响细菌生长的抗生素浓度为亚抑制浓度.分别测定菌株在SIC的抗生素作用下生物膜形成能力及绿脓杆菌素产生量和鼠李糖脂活性的变化.用实时定量RT-PCR测定菌株毒力蛋白编码基因lasB,rhlA和phzA2基因在SIC浓度的左氧氟沙星作用时表达的变化.结果 菌株与SIC浓度的左氧氟沙星共同孵育后,生物膜形成以及绿脓杆菌素产生和鼠李糖脂的活性都较没有抗生素作用时显著增加.lasB、rhlA和phzA2的表达在SIC浓度的左氧氟沙星作用下较无抗生素作用时明显升高.结论 亚抑制浓度的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没有抑制作用,并可促进其毒力基因的表达,使菌株毒力因子产生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超声观察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的内皮功能和血管壁的结构变化,同时探讨其与血压水平和血管活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22名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按血压水平分为轻度高血压和中度高血压组,分别运用血管超声观察内皮介导的血管扩张(FMD),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NMD),内膜中层厚度(IMT),壁—腔比值(M/D)。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两组间比较,并将上述指标,血压水平,年龄,体重指蛆(BMI)与M/D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轻中度高血压组问FMD,NMD,IMT,M/D和AngⅡ无明显差异,ET—1水平在中度高血压组较经度高血压组显升高(P<0.05)。多元回归结果显示,BMI和ET—1对M/D有影响(β=-0.48,P=0.01;β=-0.365,P=0.04)。结论:血管超声观察高血压病人的肱动脉内皮功能及血管壁结构变化是一种方便,实用的方法,可用于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和结构变化的评价及追踪观察。高血压病人的血管内皮功能的下降及结构改变并不随血压水平的升高而加重。血浆内皮素水平与超声观察血管壁结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9.
老年住院病人情绪抑郁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情绪抑郁在老年住院病人中的发生情况及其特点,方法:运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冠心病人32例,脑血管病人27例,肺部感染病人24例及正常对照30例进行测评与对比分析,结果:情绪抑郁的检出率及其等级分布呈现出不同特点,冠心病人中的抑郁检出率为34.4%,中度抑郁占27.3%,无重度抑郁;脑血管脑血管病人组的检出率为37%,无中度及重度抑郁。结论: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情绪抑郁的发生率较高,而且中度及重度抑郁较多见,应引起临床工作的关注。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应重视抑抑郁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6-2015年确诊为血流感染的544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血液标本进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细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菌株鉴定,药敏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或稀释法。结果 544例血流感染患者平均(59.6±19.9)岁,男性患者286例占52.6%;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279例占51.3%,院内获得性感染265例占48.7%,总病死率26.5%;继发血流感染最常见的原发感染部位分别为肺部、泌尿系统、肝胆系统;血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54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28株占60.3%,革兰阳性菌153株占28.1%,真菌51株占9.4%,其他菌12株占2.2%,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85株,占全部大肠埃希菌50.9%,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24株,占4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34株,占61.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37株,占92.5%;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以及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90.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革兰阳性菌;利福平对葡萄球菌属较敏感,链球菌属对苯唑西林及头孢噻肟100.0%敏感。结论成人血流感染病原菌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多药耐药菌检出率较高,定期开展医疗机构内的血流感染监测工作,对于指导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医院感染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