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 分析黔南州6县(市)农村布依族居民1994-2013年间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及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的变化特点。方法 1994年,在黔南州北部长顺县、惠水县、都匀市,南部的平塘县、独山县、罗甸县6县(市)25~64岁农村布依族居民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建立心血管病研究队列。2013年,在该队列人群中再次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调查,对2次调查资料完整的2833名研究对象的血清TC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复查时布依族女性居民TC平均为(5.49±0.92)mmol/L,男性为(4.96±0.76)mmol/L,女性TC水平平均值与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6,P=0.000);20年来黔南州6县(市)农村布依族男性居民TC水平增加0.51 mmol/L,上升11.46%。女性TC水平增加0.81 mmol/L,上升17.31%,女性上升幅度高于男性;不同年龄段比较,25~34岁年龄段TC水平增加的幅度最大。不同地点比较,黔南北部惠水县和黔南南部罗甸县人群TC水平增加值最大,分别为0.96 mmol/L和1.01 mmol/L。黔南州6县(市)农村布依族居民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从5.11%增加到10.80%,增加了1.12倍。结论 20年来黔南州6县(市)农村布依族居民TC平均水平呈持续增高趋势,25~34岁年龄段增加的幅度最大,女性上升幅度高于男性。黔南南部和北部TC水平平均值比较无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内分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内分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3例患者治疗后复发或转移,2例因癌症死亡;对照组7例患者复发或转移,有4例因癌症死亡,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子宫内膜癌时使用内分泌辅助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转移率,以及因癌死亡率,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998-2017年贵州省黔南州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提取贵州省黔南州居民1998-2017年COPD死因监测资料,统计贵州省黔南州居民COPD死亡率,比较不同年龄、性别间的死亡率差异,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贵州省黔南州居民1998-2017年COPD死亡率为67.85/10万~31.38/10万,呈下降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5.13%,Z=-56.37,P<0.001])。标化死亡率为64.02/10万~29.39/10万,呈下降趋势(APC=-8.67%,Z=-87.38,P<0.001);1998-2017年,男性死亡率为63.42/10万~29.54/10万,呈下降趋势(APC=-4.98%,Z=-46.32,P<0.001)。女性死亡率为66.32/10万~30.68/10万,呈下降趋势(APC=-5.21%,Z=-49.72,P<0.001);男性标化死亡率为66.75/10万~16.07/10万,呈下降趋势(APC=-8.47%,Z=-61.48,P<0.001)。女性标化死亡率为64.24/10万~15.36/10万,呈下降趋势(APC=-9.72%,Z=-69.31,P<0.001);1998-2017年贵州省黔南州居民COPD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升高(P<0.001),除≤35岁年龄段以外,36岁以后各年龄段COPD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01)。结论 1998-2017年期间贵州省黔南州居民COPD死亡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特点。应将36岁以上年龄段人群作为COPD死亡重点关注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07-2016年贵州省黔南州户籍居民软组织肉瘤发病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科学地制定有效的防治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提取贵州省黔南州肿瘤登记处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发病登记数据库资料中2007-2016年确诊的软组织肉瘤的发病信息进行性别、年龄分析,计算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结果 2007-2016年贵州省黔南州户籍居民软组织肉瘤发病149例(男性82 例,女性67例),发病率为4.58/10万,中标率为3.05/10万,世标率为3.49/10万。10年中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的APC分别为4.73%、3.99%和3.96%。各年龄段发病率有缓慢上升趋势,≥76岁以后有所下降。男性和女性各年龄段软组织肉瘤发病率上升趋势基本一致。病理形态学诊断主要以脂肪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神经鞘瘤和上皮样肉瘤为主,分别占17.45%、14.75%、14.09%、13.42%、12.08%。结论 贵州省黔南州户籍居民10年来软组织肉瘤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09 - 2018年黔南州居民股骨头坏死(ONFH)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其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黔南州《黔南州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ONFH监测系统的报告信息,对2009 - 2018 年报告的ONFH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 - 2018 年黔南州共报告ONFH病例8 69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72/10 万,30~39岁、40~49岁、50~59岁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5.26/10 万、51.41/10 万和72.11/10 万;发病高峰出现集中在6 - 10月,共报告4 442例,占51.08%;男女发病率分别为31.12/10 万、22.42/10 万;45.84%病例存在不同程度下肢残疾。10年间发病农民病例占总发病数的74.23%。黔南州12县(市)中ONFH发病率病率排前3位分别是龙里县(32.23/10万)、长顺县(31.08/10万)、三都水族自治县(30.73/10万)。结论 黔南州居民30~59岁年龄段居多,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夏秋季高发,下肢残疾比例较高,农民和男性人群是ONFH的危险人群,应注重对普通群众ONFH知识宣传,加强持续ONFH病例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贵州省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贵州省黔南地区抽取143 687名≥18岁农村常住少数民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贵州省黔南地区143 687名常住农村少数民族居民中,患高尿酸血症者26 341例,患病率为18.33%,标化患病率为18.2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59岁、家庭年人均收入3 000元、高甘油三酯(TG)、高总胆固醇(TC)、高血压、超重/肥胖、吸烟、经常吃肉/鱼/虾/蛋、经常吃动物内脏和居住地海拔高度≥2 000 m是贵州省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贵州省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应针对该地区少数民族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贵州省黔南州苗族农村人群哮喘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于2010年9月~2011年3月采取整群抽样随机抽取21589名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84岁苗族人群,采用自行编制的《黔南州苗族哮喘病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支气管哮喘患病的高危因素及危险度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21567名苗族人群中,哮喘患病人数为773例,患病率为3.58%,男性为4.14%(465/11233),女性为2.98%(308/10334),男女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3,P﹤0.01)。其中青少年及成人受检18765人,检出哮喘患者513例,患病率为2.73%;儿童受检2802人,检出哮喘260例,患病率为9.28%,青少年及成人总患病率与儿童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2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哮喘史,过敏史、吸烟、诱发因素、居住环境等是影响哮喘患病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有家族哮喘史,有过敏史,吸烟,有诱发因素、居住环境以茅草房、人畜混住等为哮喘患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8 - 2017年贵州省黔南州居民脑卒中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临床病学依据。方法 提取贵州省黔南州全死因监测管理系统中2008 - 2017年居民脑卒中死亡登记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死亡率、年龄性别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年底变化百分比等,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8 - 2017年贵州省黔南州居民脑卒中死亡22 023例(男性12 774例,女性9 249例),死亡率为68.09/10万(缺血性脑卒中45.16/10万,出血性脑卒中22.93/10万),标化率为65.26/10万(缺血性脑卒中44.22/10万,出血性脑卒中21.04/10万)。10年中死亡率和标化率APC分别为 - 2.67%、 - 3.95%。各年龄段脑卒中死亡率呈上升趋势,61~65岁年龄段陡然升高,71~75岁呈现峰值,76岁及以上开始下降。男性和女性各年龄段死亡率上升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2008 - 2017年期间贵州省黔南州居民脑卒中死亡率总体呈现一定下降趋势,应将60岁以上年龄段人群作为脑卒中死亡的重点关注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5 - 2018年黔南州居民类风湿关节炎(RA)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整理黔南州2015 - 2018年RA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及其相关报表等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RA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Excel 2007 整理数据和SPSS19. 0 进行统计分整理数据。结果 2015 - 2018年监测的RA病例7 243例。男性1 641例,占22.66%。女性5 602例,占77.34%。男女性别比为1∶3.41。2015年RA 发病率为522.46/10万,2016年为540.28/10万,2017年为543.75/10万,2018年为603.36/10万,4年均未报告死亡病例。男性40岁以后年龄段出现RA病例,65~69岁病病例数最多,70~74岁病例数呈下降趋势;女性35岁以后出现RA病例,60~64岁和70~74岁病例数最多,75~79岁以后病例数呈下降趋势,男女性≥85岁后病例数趋势一致。4年间发病农民病例占总发病数的39.23%。2015 - 2018年RA病例数夏冬两季居多。结论 黔南州RA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四季发病的特征,以夏季病例数最多。农民和女性人群是RA的危险人群,应注重对普通群众RA知识宣传,加强持续RA病例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10月—2017年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贵州黔南地区抽取98 877名≥20岁农村常住少数民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其他诊断性检查。结果贵州黔南地区98 877名常住农村少数民族居民中,患功能性消化不良者18 432例,患病率为18.64%,标化患病率为18.5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3.334,95%CI=1.237~5.883)、年龄40~79岁(OR=2.195~4.628)、布依族(OR=3.411,95%CI=1.635~5.195)、水族(OR=2.524,95%CI=1.034~3.572)、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3.424,95%CI=1.535~3.074)、有家族史(OR=3.415,95%CI=1.321~5.897)、体质指数(BMI)为消瘦(OR=3.306,95%CI=1.122~4.969)、喜欢咸性食物(OR=3.901,95%CI=1.431~4.706)、喜欢生冷食物(OR=3.862,95%CI=1.352~5.989)、劳动强度Ⅰ级(OR=3.321,95%CI=1.243~4.197)、每日饮水量500 m L(OR=3.226,95%CI=1.227~4.778)、每日睡眠时间5 h(OR=3.764,95%CI=1.232~5.009)、长期服用药物(OR=2.867,95%CI=1.245~3.782)、便秘(OR=3.157,95%CI=1.339~5.812)、长期紧张或焦虑(OR=4.511,95%CI=1.542~6.998)和居住海拔高度1 500 m(OR=3.483,95%CI=1.335~4.792)是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率较高,应针对该地区少数民族居民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