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多环芳烃分子印迹柱净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快速定量检测大气细颗粒物中16种多环芳烃。方法 采用乙腈作为提取剂,超声辅助提取,提取液经多环芳烃分子印迹柱净化,氮吹浓缩过滤后测定。结果 16种多环芳烃在1~40 n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6;在5.0、10.0和20.0 ng/mL三个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77.13%~107.67%,相对标准偏差为0.15%~4.63%(n=7);方法的检出限为0.004~0.084 ng/m3,定量限为0.016~0.336 ng/m3。结论 使用本方法检测细颗粒物中16种多环芳烃,比单纯超声辅助提取法及HJ 647—2013《环境空气和废气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索氏提取法结果更加准确,灵敏度更高,耗时更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根部手术不同心肌缺血时间单次灌注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HTK)液的心肌保护效果及对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动脉根部手术中采用单次HTK液灌注实施心肌保护的患者资料, 根据不同心肌缺血时间分为常规HTK灌注组(心肌缺血时间<3 h)和超长HTK灌注组(心肌缺血时间≥3 h), 采用倾向性评分进行1∶1匹配, 分析不同心肌缺血时间条件下的心肌保护效果及缺血时间与术后终点事件(术后30 d内死亡率、再次住院率、机械辅助、术后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结果纳入282例患者, 匹配前常规HTK灌注组210例, 超长HTK灌注组72例。匹配后常规HTK灌注组64例, 年龄(49.4±14.2)岁, 其中男53例, 女11例;超长HTK灌注组64例, 年龄(50.5±12.3)岁, 其中男55例, 女9例。与常规HTK灌注组比较, 超长HTK灌注组术后12 h和24 h高敏肌钙蛋白[10.1(4.6, 18.7)比4.1(2.2, 8.6)μg/L, P=0.002;7.7(4.5, 19.0)比4.8(2.2, ...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阜外改良迷你体外循环(FUWAI-SAVE)系统在体重<55 kg成人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行择期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体重<55 kg的成人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FW-SAVE组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一般情况、转机信息、血液制品使用情况、临床结局以及不同阶段炎性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FW-SAVE组患者一般情况,转机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W-SAVE组红细胞输入量低于对照组[0(0,0)vs. 0(0,1.5),Z=-2.380,P=0.026],两组间血浆及血小板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结局中FW-SAVE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院内死亡,其中两组间并发症出现率为[(0/30)vs.(2/30),χ2=2.069,P=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各阶段炎性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UWAI-SAVE系统在体重<55 kg的成人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能够减少临床血液制品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探讨益肾通络法改善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肾脏结局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科研共享平台及肾病科临床数据库进行回顾性筛选,纳入符合本研究要求的DKD患者共130例,根据患者是否规律接受益肾通络法治疗分为益肾通络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收集其基线及随访诊疗信息,以进入终末期肾病为主要结局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终末期肾病发生率的差异,并分析益肾通络法干预是否为DKD患者肾功能进展的独立保护因素。结果:益肾通络组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终末期肾病累积发生率为20.6%;对照组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终末期肾病累积发生率为83.1%,Log-Rank检验显示益肾通络组终末期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益肾通络法是DKD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独立保护因素(P<0.01)。进一步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益肾通络法改善肾脏结局可能与患者性别及基础肾功能有关,在男性或eGFR<60 mL·min-1·1.73 m-2患者中,益肾通络组肾脏结局显著优于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研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等中医药教育背景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通过网络调研、通讯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文献检索等方式获取全国24所中医药大学/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资料,并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国62.5%(15/24)的中医药院校开设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其中66.7%(10/15)的中医药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3+1”人才培养模式下,80%的专业课程由学校承担或学校与医院共同承担,教师结构多元化;“2+2”人才培养模式下,几乎100%的专业课程由医院检验科独立承担,教师结构单一。结论 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稳定;“3+1”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中医药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流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主导的校院融合模式是中医药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较为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中医特色是中医药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基于线粒体保护的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中西医研究现状、热点和前沿趋势。方法:检索2000年01月—2022年05月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主题同时含有DKD和线粒体的文献,运用CiteSpace 5.8.R1对相关文献的国家、作者、被引文献、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常用中医治法进行梳理。结果:筛选后共纳入2 018篇文献,中文358篇,英文1 660篇。20年来文献发表量呈上升趋势,美国、中国是主要研究国家。国内以孙林、杨前勇、孙惠力团队为代表,国外核心研究者是Kumar Sharma、Fredrik Palm。氧化应激、足细胞、细胞凋亡、线粒体自噬、胰岛素抵抗是DKD线粒体方向的持续研究热点,线粒体-内质网偶联、代谢组学、代谢重编程、中医药及新型靶点药可能是未来研究的前沿趋势。中医治疗方面,文献报道的具有线粒体保护作用的中医治法包括补益脾肾、行水泄浊、活血通络,常用肾气丸为基础方化裁。结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从线粒体保护来探索防治DKD的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前景,而本研究的分析可以为广大研究者深入探索这一方向提...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危重的疾病类型,急性期可能导致心排量下降、重要脏器出现继发性功能不全1。本组报告1例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患者,多学科会诊结合体外生命支持(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ECLS)成功救治,为今后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临床范例。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170cm,73kg,患者因“胸闷、胸痛3d,加重1天”于2022年5月6日19:37急诊收住冠心病病区,既往有高血压20年、高脂血症病史7年。入院ECG示:V5~V6、Ⅱ导联ST段抬高约0.1m V,Ⅲ、av F导联T波倒置,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入院后心脏超声检查提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二尖瓣少量反流。5月8日患者诉胸痛再发,紧急行冠状动脉造影+PTCA术,显示左前降支中段狭窄50%,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 LCX)中段狭窄100%,右冠状动脉近段斑块。期间血流动力学不平稳,经右侧股动脉安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辅助下LCX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血栓抽吸术”。因病情继续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糖尿病肾病(DN)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关键基因,并探讨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下载GSE142153数据集,包含23例DN患者(DN组)和7例由DN所致ESRD患者(ESRD组)的血液样本,共20 959个基因。筛选两组差异基因,分为上调和下调;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鉴定DN进展为ESRD的关键模块。对差异基因及关键模块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将获得的差异基因及WGCNA关键模块基因分别输入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MCC算法确定核心基因,并将两种方法获得的核心基因取交集,获得关键基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获得的关键基因进行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关键基因区分DN和ESRD的诊断效能。最后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从Cibersort网站下载22个免疫细胞的基因表达矩阵,采用Cibersort反卷积算法计算出30个样本的22种免疫细胞的相对丰度,用来表示免疫细胞浸润情况,比较两组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进一步采用Pearson法...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治疗难度大,张炳厚认为肾为阴络,亦为血脏。CKD早期即存在肾络受损,肾虚为CKD瘀血之本,肾气虚则血液不行,肾阳虚则阴络不温,肾阴虚则火灼阴络。CKD瘀血的表现繁杂,可分为有形瘀血与无形瘀血,面色黧黑、水肿、视物模糊、肌肤甲错等为有形瘀血征象,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则提示为无形瘀血。张炳厚认为,血瘀证在CKD中极为常见。瘀血可生热、痰、湿、水、浊毒、风等实邪,诸邪亦可促进瘀血产生,加速CKD进展,瘀血日久治疗难度愈大,预后愈差。因此治瘀之要在于补虚化瘀,生新血以祛瘀血;泄浊排毒,给瘀血以出路;以通为用,巧用藤类与虫蚁药以搜伏风、通结络;对于合并出血者应化瘀止血。在选用活血药时,应根据病情轻重分层论治,早期宜和血活血、中期宜破血逐瘀、晚期宜养血活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