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标本来源,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标本,采用珠海黑马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422株,主要来自于痰液及咽拭子标本(86.4%),其次为分泌物标本(5.17%),尿液标本(2.11%)等;科室分布依次为呼吸内科(28.35%),重症监护室(19.54%),神经内科(16.28%);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低,对其他抗菌药耐药率较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上升趋势,耐药情况较为严重,院内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期住院女性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 850例住院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绝经,将患者分为绝经期组(1 019例)和非绝经期组(831例),分析两组患者发生院内泌尿系统感染的比例,绝经期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 1 850例女性住院患者中发生泌尿系统感染492例,感染率为26.59%,绝经期组1 019例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390例,感染率为38.27%,非绝经期组831例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69例,感染率为8.30%。绝经期组390例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31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0株,占53.97%;革兰阳性菌86株,占27.30%;真菌59株,占18.73%。结论与未绝经女性相比,已绝经女性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临床医师应进行绝经期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学培养和耐药性检测,规范临床用药行为,提高治疗水平,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5年该院医院感染病例,统计分析其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性。结果共分离病原菌85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58株(53.75%),真菌259株(30.40%),革兰阳性菌135株(15.85%),居前4位的病原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159株,18.66%)、白假丝酵母菌(119株,13.97%)、鲍曼不动杆菌(81株,9.51%)、大肠埃希菌(74株,8.69%)。革兰阴性菌从2012年的47.41%上升至2015年的61.57%,真菌从2011年的24.78%上升至2014年的34.45%,2015年为27.95%,革兰阳性菌则从2011年的26.55%下降至2015年的10.48%。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为8.11%~12.58%;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23.46%),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达59.6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革兰阳性菌。结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大多为条件致病菌,但耐药情况严峻,在不同年份其病原菌种类和构成均有所区别,需加大力度提高送检率,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某院主要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某院收集CR-GNB,应用珠海迪尔DL-96Ⅱ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医院CR-GN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检出CR-GNB505株,以非发酵菌数量最多(275株,54.45%),主要分布在ICU(231株,45.74%)。标本种类以痰液为主(278株,55.05%)。细菌对常见药物耐药率> 80.00%且表现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耐药率最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B和阿米卡星较敏感;肺炎克雷伯杆菌对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对呋喃妥因敏感率较高;黏质沙雷菌对阿米卡星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10.00%。住院时间>14 d、入住ICU、手术治疗、脑血管病、肿瘤、气管插管、留置胃管是CR-GN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GNB以非发酵菌为主,且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可选择药物种类有限。感染具有多个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银杏双黄酮对未分化型甲状腺癌(ATC)细胞顺铂(DDP)耐药性的影响与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ATC细胞8505C,并构建8505C DDP耐药细胞株(8505C/DDP)。用不同浓度的DDP(1.25、2.5、5、10、20 μg/mL)或银杏双黄酮(1.25、2.5、5、10、20 μmol/L)处理后,CCK-8法检测DDP、银杏双黄酮对8505C、8505C/DDP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两者联合对8505C/DDP细胞的毒性作用。将8505C/DDP细胞分为DDP组、DDP+银杏双黄酮组、DDP+AMPK抑制剂组、DDP+银杏双黄酮+AMPK抑制剂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DDP对8505C/DDP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高于8505C细胞(P<0.05);银杏双黄酮对8505C/DDP、8505C细胞的IC50无明显差异(P>0.05);银杏双黄酮可增强DDP对8505C/DDP细胞的敏感性(P<0.05)。与8505C细胞比较,8505C/DDP细胞中p-AMPK/AMPK比值降低,p-mTOR/mTOR比值升高(P<0.05);银杏双黄酮可上调8505C细胞和8505C/DDP细胞中p-AMPK/AMPK比值,降低p-mTOR/mTOR比值(P<0.05)。与DDP组比较,DDP+银杏双黄酮组8505C/DDP细胞增殖活力、划痕愈合率、侵袭数量、p-mTOR/mTOR比值降低,凋亡率、p-AMPK/AMPK比值升高(P<0.05);与DDP+银杏双黄酮组比较,DDP+银杏双黄酮+AMPK抑制剂组细胞增殖活力、划痕愈合率、侵袭数量、p-mTOR/mTOR比值升高,凋亡率、p-AMPK/AMPK比值降低(P<0.05)。结论:银杏双黄酮可降低8505C/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性,增强DDP对8505C/DDP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