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3例60岁以上老年A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132例中青年AL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4.38∶1。老年AL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者为86.0%、治疗相关死亡率(33.3%)均高于中青年组(P〈0.01);骨髓增生低下发生率(14.0%)、既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史率(9.3%)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完全缓解(CR)率(21.2%)、1年生存率(27.3%)均低于中青年组(P〈0.01)。结论老年AL有其临床特点,目前尚无早期诊断治疗的有效策略,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去甲基化药物(HMAs)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58例中高危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25例患者采用阿扎胞苷或地西他滨行去甲基化治疗,对照组33例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常规指标水平、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完全缓解率、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疾病进展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5.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As治疗对中高危MDS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补体C3、C4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并探讨其与骨髓瘤骨病(MB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定量分析69例初诊MM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采用双能骨密度仪(DXA)测量69例初诊MM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正位L1-4椎体、双侧股骨颈、双侧髋关节的骨密度值。结果:MM患者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者(P0.01);ISS临床分期中进展期患者的血清补体C3、C4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P0.01);在不同MBD分组中,分级C级的补体C3、C4水平明显高于A级和B级(P0.01);MM患者血清补体C3、C4表达水平与其L1-4椎体、左右股骨颈和左右髋关节整体的骨密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8,r=-0.659,r=-0.745,r=-0.748,r=-0.596和r=-0.908,r=-0.623,r=-0.710,r=-0.714,r=-0.595。结论:MM患者血清中补体C3、C4水平升高,与MM患者骨病严重程度及骨密度相关,这提示,补体C3、C4在MBD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血清中C3、C4水平可能是MBD的敏感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CMML的诊断、分型以及治疗的探讨提高对CMML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CMML,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确诊为CMML后虽予以积极常规化疗但效果欠佳,很快急变而后死亡。结论:CMML是一种具有较大变异性的少见血液病,急变率高,对常规治疗反应性差、病死率高,DCA及FLT3抑制剂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伴继发性骨髓纤维化(SM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着重探讨预后因素和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63例MM患者,根据骨髓活检网状纤维染色分为MM伴SMF(MM-SMF)组与非MM-SMF组。比较两组白细胞介素(IL)-6表达水平、国际预后分期(ISS)、免疫球蛋白类型、一般实验室检查及生存期的差异性,分析相关指标在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结果各期和各型的MM均伴SMF。生长因子IL-6在MM-SMF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MM-SMF组(P<0.001)。两组β2-微球蛋白和肌酐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进展期的MM患者的血清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的MM患者(P=0.025)。另外,MM-SMF组较非MM-SMF组的总生存期缩短。结论MM-SMF患者较非MM-SMF患者总体预后较差。IL-6的高表达使得阻碍IL-6信号通路的药物可能作为有效治疗MM的手段,为MM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硼替佐米静脉和皮下注射的不同给药途径对病人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及其相对风险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搜索了PubMed、Embase、Cochrance library、CNKI(中国知网)电子数据库及相关会议记录。数据全部来自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RCT)。根据统计学方法计算静脉和皮下注射给药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和95%的置信区间。结果:选择4篇RCT研究荟萃分析表明,注射病人总共911例(皮下和静脉组分别为479例和432例)。周围神经病变在静脉注射组的发生率为41. 4%(95%CI=0. 137-0. 692,P=0. 003), 2级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15. 6%(95%CI=0. 005-0. 308,P=0. 043);皮下组相应的发生率分别是16%(95%CI=0. 021-0. 299,P=0. 024)、3. 4%(95%CI=-0. 011-0. 080,P=0. 141)。与静脉注射组相比,皮下注射组发生周围神经病变RR=0. 525,95%CI=0. 297-0. 928(P=0. 027)和2级以上的周围神经病变RR=0. 376,95%CI=0. 196-0. 722(P=0. 003)。结论:治疗剂量下的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比静脉注射明显减少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