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滕浩  李雪影  孙卉  戴瑞  李才林  何志贵 《中草药》2022,53(13):4177-4186
近些年来,海洋植物多糖的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已成为医药、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纵观现有研究资料,海洋植物多糖具有抗衰老、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抗凝血及保护肾脏等作用,在保健食品、医药和化妆品行业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主要从化学结构表征和药理活性2个方面对海洋植物多糖进行综述,以期为海洋植物多糖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肾结石患者经不同能量的冲击波碎石治疗后,患者肾血流的近期变化,并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最优能量.方法 29例肾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9~10kV(19例)、10~11kV(10例)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并在治疗前即时、后24~72h行双能量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监测患者肾脏各项灌注参数,并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等参数变化.结果 肾结石患者碎石前、后肾脏结石周围区域(能量冲击中心区域)各项灌注参数MIP、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达峰时间(TTP)、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远结石区域治疗前、后各项灌注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CT灌注成像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可用于评估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且血流灌注参数变化早于血肌酐、尿素氮等变化.此外,本研究证实9~10kV、10~11kV为肾结石体外冲击波治疗的安全能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声、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疑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选取同时行B超、MSCT及MRCP的94例患者,以ERCP相关治疗或手术为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金标准"进行统计分析。选取术前行MRCP检查,并经ERCP检查及治疗证实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共65例,按结石大小分组统计比较MRCP、ERCP的诊断率。结果 B超、MSCT、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度分别为63.3%、74.7%、87.3%,特异度分别为53.3%、80.0%、86.7%,准确度分别为61.7%、75.5%、87.2%;2检验显示准确度由高到低分别为MRCP、MSCT、B超。分析不同大小的结石:MRCP独立诊断时三组结石准确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直径0.5cm及以下的微小结石显示不佳(P<0.05);ERCP独立诊断时三组准确度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各组结石分别同时用MRCP与ERCP诊断,两种检查方法之间的准确度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超和MSCT诊断胆总管结石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作为胆总管结石首选的筛查方法,尤其是急诊患者;MRCP安全、无创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诊断性ERCP;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疗方面具有较大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19岁.因体检发现左侧锁骨远端包块,无明显压痛,无外伤史,实验室检查无特殊,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 影像检查:X线片示左锁骨远端见一大小约2.0 cm×1.8 cm类椭圆形低密度区,边界清楚,局部骨质轻度膨胀,无骨膜反应(图1).CT示左锁骨远端见一类椭圆形轻度膨胀性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楚,CT值约21~38 HU,骨皮质未见中断,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图2).MRI示左侧锁骨远端见一类椭圆形长T1、长T2信号病变,信号较均匀,无明显分隔,周围未见软组织肿胀及肿块(图3~5).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6岁.因“双下肢麻木,步态不稳,进行性加重5月”入院.查体:脊柱无畸形,双下肢小腿外侧皮肤针刺痛觉减退,左侧重于右侧,双侧膝反射、跟腱反射减弱,双重髂腰肌、股四头肌、胫前肌、拇指屈肌肌力约Ⅳ级,鞍区感觉正常,肛门反射存在,双侧病理征(-).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脾常见疾病的CT诊断,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对46例脾常见疾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13例副脾,5例能明确看到供血血管,直径为1.0 ~ 1.9 cm,增强后可见副脾与脾相同强化.9例脾梗死中,病灶在CT上表现为三角形、楔形或不规则形等,增强后病灶不强化.8例脾血管瘤中,1例同时发现肝多发脓肿,直径1.0~3.9cm,其中有1例没有表现出典型的血管瘤表现,CT检查后考虑其他病变而手术病理证实为血管瘤.5例脾囊肿直径1.2~6.5cm,病灶大的明显对周围脏器产生推挤,增强后病灶未见明显强化.2例脾淋巴管水瘤直径3.2~7.1 cm,病灶内CT值较高,增强后病灶壁强化.3例脾脓肿,CT平扫为脾大,其内见多枚类圆形及不规则形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增强后边缘明显强化.3例脾转移瘤均为肝癌确诊后发现,并且病灶逐渐增多,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不清,脾大,腹腔内可见其他部位的淋巴结肿大,1例发现腹水征象,增强后病灶呈环形强化,部分病灶不强化.2例脾破裂患者有明确外伤史,急诊CT示脾外形不规整,其内可见积血征象.脾错构瘤1例,脾实质内可见一类圆形混杂密度影,其内可见有脂肪密度影,增强后病灶内实性成分呈轻中度强化,低密度区未见明显强化,手术病理证实.结论 CT可对脾常见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并能及时为临床正确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7.
病例 男,40岁.患者入院前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阴囊进行性肿大,逐渐出现阴囊下坠感,伴有疼痛,向下腹部放射,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及排气、排便改变等不适,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任何病史及家族史.查体:于中下腹可扪及一类圆形肿物,质韧,可移动,边缘不光整,可及结节状突起,大小约23 cm×19 cm×20 cm.全腹CT平扫、增强表现(图1~3):腹腔内见一巨大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楚,大小约16.4 cm×10.7 cm×16.3 cm,边缘不整,可见分叶征,病灶内密度不均匀,CT值约16.5~30.4 HU,增强扫描病灶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其内还可见多处不规则扭曲血管影,邻近肠管及血管受推挤移位,未见明显大血管包埋或侵袭征象,病灶邻近腹膜区域可见结节状增厚、突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经双源CT血管迭代重建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支架置入术术后老年患者100例均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A)常规剂量检查及CAG检查,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迭代重建组与常规组,各50例.迭代重建组扫描方式原始图像采用迭代重建算法处理数据,常规组扫描方式原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